什么叫合肥,大湖城,创新高地?

“大湖”是指生态、人文、融合的湖泊。

“名城”指“六城”;分别是经济繁荣之城、人才聚集的智慧之城、环境生态优美之城、全民参与的创业之城、文化魅力之城、和谐幸福之城。

“创新”是指合肥的创新精神、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文化、创新资源,充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高地”是指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地”,是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吸引更多战略资源、创造更好发展环境、更新体制机制、赢得更好发展机遇的“聚集地”。

合肥,安徽省的省会,位于安徽省中部,长江和淮河之间。它是以东贺飞河和南贺飞河的源头命名的。是建设中的“大湖之城、创新高地”,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是皖江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城市,是“全国文明

现辖肥东、肥西、长丰、庐江四县,县级巢湖市(代管),瑶海、庐阳、蜀山、包河四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四个开发区。全市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9万;城市建成区面积4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9万。

扩展数据:

合肥历史文化悠久:

巢湖流域是古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有4000年。合淝城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有“江南的唇齿、淮河的右前、咽喉”、“江淮第一郡、吴楚的十字路口”、“三国故里、包拯故里”等美誉。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革鲍鱼木而失。”秦汉之际,合肥正式建立“合肥郡”,隶属九江郡。东汉刘秀生使合肥为诸侯国,三国时期由扬州统治。明清时期由泸州政府统治,故又称“泸州”。

楚汉相争时期的政治家范增、宋代名臣周瑜、晚清重要官员包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爱国将领冯玉祥、“和平将军”张治中、解放军将领李克农、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等都是合肥人。

合肥区位条件优越:

它连接着东方和西方,连接着南方和北方,被湖泊和河流包围着。以合肥为中心,500公里为半径,基本覆盖了中国东中部七省1个城市,人口近5亿。它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交通便利,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际机场、内河航运等多式联运于一体,是正在建设中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南高铁站、上海虹桥火车站、南京南站、杭州东站组成“华东四大铁路枢纽站”。随着该站的开通,合肥逐渐形成了“一横两纵四辐射”和“米”字形的高速铁路网布局,3小时内可到达国内多个重要城市。

轨道交通1线投入运营,合肥进入地铁时代。4E级新桥国际机场设计年吞吐量654.38+02万人次,654.38+0500吨级货船可从合福新港同江出海,新开通了一条亚欧大陆桥国际货运班列。

合肥科教资源丰富:

是中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国家创新试点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联盟成员城市。

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微电脑和世界上第一台VCD、仿生洗衣机、变容量冰箱在合肥诞生。

目前,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60所高校,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13家中央科研机构和38家中电科,R&D各类机构959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150个,国家大科学项目5个,进入“千人计划”的留学回国人员225人,从事肥料工作的两院院士86人,各类科技人员70多万人根据英国《自然》杂志的报道,合肥的基础科研实力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2017 1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目前,合肥正在大力推进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如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清华大学Gongx安全研究院、中科院技术创新工程研究所、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所、 北京大学未名生物经济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食品创新研究所、安达绿色发展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热物理研究所合肥先进能源装备研究所、中央机器人研究所

近年来,先后获批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国家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国家股权激励与分红激励试点项目、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项目、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项目、“智慧城市”国家试点示范城市。

合肥有着鲜明的工业特色:

工业部门37个,工业大类200多个,拥有大量家用电器、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城,中国最大的挖掘机、叉车、轮胎生产基地之一,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全系列汽车生产基地,拥有江淮、安凯、长安等知名自主汽车品牌。

近年来,新型平板显示、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爆发,确立了在全国的先发优势,集成电路、燃气轮机、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及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产业加快发展,正在形成新的突破。

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685亿元,增长13.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增长1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到1186家,主要创新指标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十强”。

合肥充满开放的活力:

大力弘扬“开放、求实、创新”的城市精神,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与哥伦布等多个国外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目前,已有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投资化肥开发,其中包括40家海外世界500强企业。已建成或在建“四港”(水港、国际内陆港、空港、跨境电子商务港)、“三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一中心”(对外劳务合作中心)等八大开放平台,推动合肥-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延伸至欧美。

深度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通关一体化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发展,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不断提升产业承接、市场融合、系统集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努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合肥宜居宜业;

合肥,坐落在800英里长的巢湖,是生态宜居。是首批三个国家园林城市之一,国家命名的“国家森林城市”,多次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人均公共绿地1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26.8%。它是中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森林公园的城市。

2065438+2004年7月,巢湖流域获批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近年来,持续开展“效率革命”,被评为“中国最佳投资环境50强城市”、“中国商务成本最低十大城市”、“中国最佳投资城市”,受到国务院表彰,被批准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三次荣获“长安杯”。

“十二五”以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合肥加快“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在建设大湖名城、创新之地的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文明城市、幸福城市、创新城市、森林城市、平安城市的美誉度不断提升。

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合肥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大多从十五末的17、18上升到10前,或接近10前。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74.3亿元,增长9.8%;财政收入11141亿元,增长1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1.4.85亿元,增长7.6%;工业增加值226913亿元,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6501.1.7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5.7亿元,增长12%。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合肥将围绕“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总体布局,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树立新标杆,谋求新跨越,在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行动上求真务实、走在前列,全力打造“大湖之城、创新高地”,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努力走在全国前列。

参考资料:

南方网-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