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非典的历史。

非典型性肺炎

其实在医学界,对于2003年发生的这种传染病的名称是有争议的,因为已经查明,这种病其实不是医学上常说的“非典型肺炎”,而是“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

对于这类传染病,人们的认识逐渐加深,观念也逐渐正确。起初,人们认为衣原体病毒是致病原因,但直到2003年3月,病原体才被认为是“冠状病毒”。中国广东的医生根据肺炎常见的发热、咳嗽、肺部有阴影等症状,于6月5438+10月22日首次用“非典型肺炎”命名。但与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引起的肺炎相比,症状不典型,病原体不完全明确,传染性强,使用抗菌药物无效。世界卫生组织也确认其医学名称为“非典型肺炎”。2月底,世界卫生组织意大利传染病专家卡洛·乌尔巴尼博士根据当时的资料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SARS)。3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用它取代ATP。

事实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名称并不能完全反映疾病的本质特征。早就有人建议将其命名为“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如果是这样,可以简称为“冠状肺”)。虽然这个建议没有被社会和医学界接受,但足以证明SARS和SARS一样,反映了人们对某一阶段事物的鲜明特征的认识。

目前已找到治愈方法。中国和欧盟科学家联手,成功发现15种能有效杀灭SARS病毒的化合物,为合成SARS治疗药物提供了新方法。2005年6月9日,在杭州结束的“中欧SARS诊断与病毒研究”学术年会上,来自中国和欧洲的科学家宣布了这一成果。

香港大学最近的研究表明,蝙蝠可能是SARS病毒的野生宿主。

-

在传统医学中,非典型肺炎是相对于典型肺炎而言的,典型肺炎通常由肺炎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症状典型,如发热、胸痛、咳嗽、咳痰等。实验室测试显示,白细胞增加,抗生素治疗有效。非典型肺炎本身并不是新发现的疾病,它多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引起。症状、肺部体征、血检结果不如非典型肺炎感染明显,部分病毒性肺炎抗生素无效。

SARS是指由上述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一组疾病,不是明确的诊断。其临床特点是起病隐匿,多为干咳,偶有咯血,肺部听诊阳性体征较少;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间质浸润;其发病过程通常较轻,患者很少因其死亡。

非典型肺炎的名称起源于1930结尾,对应典型肺炎,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20世纪60年代,肺炎支原体被认为是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但后来发现了其他病原体,尤其是肺炎衣原体。目前认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主要有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军团菌和立克次氏体(引起Q热肺炎),尤其是前两者,几乎占每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的1/3。这些病原体多为无细胞壁的细胞内寄生虫,因此可渗透到细胞内的广谱抗生素(主要是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对其治疗有效,而β-内酰胺类则无效。对于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抗生素是无效的。

-

黄兴初,中国报告的首例SARS患者,也是世界首例。

-

非典型肺炎症状和体征临床诊断

1.流行病学史

1.1发病前两周与同类患者有过密切接触或有明确证据感染他人。

1.2发病前2周居住在疫区或非典型肺炎流行地区。

2.症状和体征

发热(> 38℃),咳嗽,呼吸加快,气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罗音或一种以上肺部实变的体征。

3.实验室检查

早期白细胞计数不增不减。

4.肺部影像检查

肺内不同程度的斑片状和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网状改变。

5.抗菌药物效果不明显。

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肺部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作出临床诊断。一旦确定了病原体,检测方法有了特异性,就确立了确诊病例的定义。

疑似病例:1.1+2+3或1.2+2+3+4。

临床诊断病例:1.1+2+3+4或1.2+2+3+4+5。

非典型肺炎重症病例诊断标准

非典型肺炎病例符合以下标准,其中1例可诊断为非典型肺炎重症病例:

1.多叶病变或X线胸片48小时内病变进展>:50%

2.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钟;

3.低氧血症时,在吸氧量为3-5升/分钟的情况下,Sao 2

4.出现休克、ARDS或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