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为什么自杀
因为茨威格,一战和平斗士,二战重要流亡作家,在法西斯主义最猖狂的时刻选择了自杀!一战前的33年,茨威格生活在一个和平、自由、优雅的环境中。他出生在被誉为“多瑙河女神”的维也纳。它是一座古老的皇家城市,是现代艺术的中心,也是每一位艺术和生活鉴赏家最理想的天堂。
茨威格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垄断了整个奥地利纺织业的富豪,母亲出生在一个银行家庭。少年时,他是命运的宠儿,轻松愉快的生活伴随着他成长。他接受了欧洲最好的教育:在维也纳大学和柏林大学,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被取代。他说:“我当时是个犹太人,在中学、大学和文学方面都没有受到任何困扰和歧视。”
茨威格家族的几代人一直在寻求与欧洲文化的融合。年少轻狂的茨威格似乎忘记了自己是个犹太人。他在文化和宗教上的犹太意识非常淡漠,甚至已经丧失了犹太人的自我意识。在他的意识形态里,他一直是一个标准体面的欧洲人!然而,希特勒粉碎了犹太人融入欧洲社会的梦想。
二,茨威格的困惑
1933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在欧洲推行极端民族主义和反犹政策,疯狂迫害犹太人。目睹了犹太民族深重灾难的茨威格终于醒悟了:他不是欧洲人,而是彻头彻尾的犹太人——这种身份不是基于他自己的意志!这是纳粹可怕罪行逼迫下茨威格对犹太人身份的一种自我确认。这种新的自我确认对茨威格来说是极其痛苦的,因为这意味着茨威格被迫从欧洲价值观回归犹太价值观,接受卑微、屈辱、受迫害的社会现实和身份!犹太人身份的自我确认和犹太人价值观的回归,迫使茨威格站在犹太人的角度观察世界,思考人生。
在希特勒上台之前,茨威格就看出法西斯主义居心叵测,绝非善类。1933法西斯上台不久,就在国内制造了一起纵火案,企图向全世界证明,国际* * *帝国主义,也就是世界犹太教,密谋推翻德国政府,是德国人民的死敌。然而法西斯弄巧成拙,明眼人都看到了大火的秘密。柏林正在上演改编自茨威格小说的电影《火的秘密》。人们站在广告牌前,相视一笑,心照不宣。这一笑激怒了心虚的法西斯土匪。这些真正的纵火犯最后撕毁了广告,电影被禁播。接着,柏林狂热的纳粹大学生在广场上焚烧进步作家和犹太作家的书籍,以示对法西斯主义的信仰和对元首的忠诚。大量书籍,包括海涅、托马斯·曼、茨威格的作品都被烧毁,这些作家的作品全部被禁。大批犹太血统的进步人士、知识分子、科学家、作家遭到迫害,被关进集中营或被迫流亡,德国出现白色恐怖。
根据《我的奋斗》和希特勒在法西斯上台前后的言行,对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做过深刻分析的茨威格也分析过这个人。希特勒年轻时作为一名落魄的艺术家,流落在维也纳街头,衣食无着,无路可走。正因如此,他永远不会原谅维也纳,也不会放过奥地利。总有一天,他会时来运转,他必须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维也纳,看到这个曾经羞辱过他的城市拜倒在他的脚下。所以,当大多数欧洲人,包括像张伯伦这样经验丰富的政治家,都对希特勒抱有幻想,认为绥靖可以满足法西斯主义的时候,茨威格已经看清楚了法西斯主义的邪恶本质。1934他的财产被抢,这是奥地利当局采取的莫名其妙的行动。于是茨威格离开萨尔茨堡前往英国,奥地利于1938年被法西斯吞并。从1934到1940,除了两次去美国,茨威格都住在英国。1940获得英国国籍,去了美国,最后在巴西生活。在此期间,他潜心撰写自传《昨日的世界》,创作了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茨威格不缺任何物质,也从不缺荣誉。他在美国的演讲之旅总是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他在巴西举行了自己作品的读书会,总是人山人海,非常受欢迎。他有英国国籍,不像某些流亡犹太人处处受歧视,挣扎在饥饿线上;他有去巴西的长期签证,是中国的特邀嘉宾。那么,他为什么自杀?
第三,茨威格的告别
我们来看看他在自杀当天写下的遗书:“在我自愿地、彻底地告别生活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义务需要我去履行,那就是真诚地感谢这个奇妙的国家巴西,它以如此友好和热情给了我和我的工作一个休息的地方。我对这个国家的爱与日俱增。我说同一种语言的世界为我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也毁灭了自己。从此,我宁愿在这里重新开始我的生活。但一个60岁以上的人重新从零开始需要特别的力量,而我的力量因为多年的无家可归和在世界各地的流浪而耗尽。所以我觉得还是在不失尊严的情况下及时结束自己的生命比较好。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幸福,个人自由是世界上最高贵的财富。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敬!愿他们在这漫漫长夜后看到初升的太阳!我迫不及待地要走在他们前面!”
茨威格自杀前写的自传《昨日的世界》其实是更详细的自杀书。回顾他的一生,他描述了昨天的世界,他属于这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作为一个作家,他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触动人们的感情。在这个现实世界里,他感到无能为力。于是他回忆起罗曼·罗兰对他说过的话:“它(艺术)能给我们安慰,却对现实无能为力。”所以,他写完《象棋的故事》之后,就不写了,他长达32年的巴尔扎克研究也就到此为止了。事实上,象棋的故事是揭露法西斯主义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武器,但它的有效性是固有的和缓慢的。但是茨威格不耐烦了,失去了耐心。脑力劳动是他最高的乐趣,因为他可以通过脑力劳动影响人。既然不能影响人,不如死了算了。我们提到了他流亡期间的物质优势,但物质并不是决定一个人幸福或不幸的主要原因和条件。精神上的折磨往往比肉体上的折磨更糟糕,尤其是对于头脑敏锐,感情细腻的人。这一点,他在《象棋的故事》中写的很深刻,个人也很有说服力。在各种法西斯监狱里,有多少优秀的人不堪忍受这种折磨,最后精神崩溃;有多少人,因为受不了这种无声无形的折磨,内心极度痛苦,最后在自杀中找到了摆脱痛苦的方法。茨威格身在国外,没有遭受亲友的厄运,却远走他乡,背井离乡,成为四海流亡者,内心也备受折磨。他敏感的心灵不仅承受着自己的痛苦,也分担着亲人、朋友和祖国被迫害的同胞的忧虑。所以,他感到筋疲力尽。这不是身体疲劳,而是精神疲劳。就像拿破仑在《富歇》一书中描述的“百日”期间的精神状态一样,他已经对命运的打击失去了抵抗力。精神分析大师也是一个敏感而敏感的人。
另外,他很诚实,不仅仅考虑个人的安全和荣誉。他的人道主义理想和对人类未来的憧憬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摧毁。甚至天火燎原,尸骨遍地,人性泯灭,道德沦丧,人类堕落为吃人的野兽,使他的理想破灭,幻想破灭。在他自杀的前几天,新加坡沦陷的消息传来。这一刻,他进一步感到筋疲力尽,生不如死。他认为人总有一天可以看到“旭日东升”,但这需要等待,需要经历一场长期的善恶斗争,而他只能在这场斗争中等待和忍耐,这是他无法接受的。这种等待就是折磨。为了摆脱这种折磨,他决定在不失尊严的情况下及时结束自己的生命。他觉得死亡意味着回到家乡。他不是军人,没有强大的内心,不能指望他战斗到最后一口气。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认真的作家。他曾经挥笔同情他人的苦难,写下了一系列感人的作品。让我们也为他的去世流下同情的眼泪,为这样一位天才作家的陨落谴责邪恶的法西斯主义。
第四,茨威格的选择
茨威格死后,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大师举行国葬。数以万计的人,不久前参加了这位作家的独奏会,悲痛地跟随灵车参加他的葬礼。巴西政府决定买下茨威格生前最后几天居住的位于彼得罗波利斯的别墅,作为博物馆供人们参观。
法西斯上台前,茨威格的创作如日中天,德国作家中读者众多,能超过他的寥寥无几。他的作品精炼通俗,销量飙升。他的思想深刻而不晦涩,他的文字简单而不肤浅,他的情节动人而不带有任何斧凿痕迹。他没有德国作家神秘的通病,没有玩弄深刻的“哲学思考”,也没有刻意创造奇奇怪怪的文字来炫耀自己的博学。茨威格纯真、真实、平易近人的风格是他赢得读者的主要原因。在读者眼中,子承哥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更是一位能给人安慰和启迪的朋友。然而,这样一位优秀的作家却长期被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所忽视。
大多数自杀都是因为对社会、对生活的绝望。对于忧心忡忡,无力与命运抗争的文人来说,更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执着的精神与飞蛾惊人的相似,专注于自己的目标,甚至不惜自我毁灭——二十世纪就是这样诞生了那么多悲剧式的伟大人物!茨威格无疑是典型的例子之一。这个时代的弃儿最后自杀抗议大屠杀,作为与那个世纪的最后一搏,在血腥罪恶的二十世纪上演了一出杰作,给后人留下了不可挽回的遗憾!
他有强迫你面对内心的力量,日本人称他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通灵猎人”。去世前,他已经是世界上“被翻译和出版最多的作家”。这个“特别没耐心的人”已经走在我们前面,我们还活着,我们的灵魂总会感到震撼...
他是如此热爱这个世界,以至于经历了很多灾难也坚持了下来。当他看到世界正在被法西斯政权一个一个吞噬时,不忍目睹这一悲惨局面,自杀了。茨威格生前极度自由,对这个充满杀戮的世界始终耿耿于怀。所以他不能像夏花一样活着,所以他选择像秋叶一样死去。也许茨威格坚信未来会无限光明,但他再也忍受不了黎明前的黑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