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同安在哪里?
金太康三年(282),设同安县,属南安县,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南安县西南四乡设大同场,五代唐长兴四年(933),升为同安县。隶属泉州、清苑县、清苑军、平海军、泉州路、泉州府、兴泉永道、路楠路、厦路、第五、第四行政监督区。马巷堂(1912废弃)重建于清乾隆四十年。思明县1912,金门县1914。这座古城因形似银锭而得名“银城”。1949年9月19解放,隶属第五特区、晋江特区、厦门市、晋江区、厦门市。1996 165438+10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同安县划区,次年5月1日正式挂牌。
宋清区划
宋代同安县辖3乡(33里),后合并为27里,再减为11里,即同和、民安、翔凤、嘉禾(绥德乡以上)、长兴、从顺、影响、贵德(永丰乡以上)、仁德、安仁、稷山(明升乡以上)。元朝改李为都,44都统一在3乡之下。永丰农村原属李顺西部1 ~ 5首都,势力西部6 ~ 8首都,德里西部9 ~ 10首都,长兴东部1 ~ 3首都,占13首都;明升乡辖仁德里西界11 ~ 13,安仁西界14 ~ 16,李济山西界17 ~ 20,占10。绥德乡辖李同合东界4 ~ 7个首府,安里东界8 ~ 11个首府,李向峰东界12 ~ 20个首府,嘉禾西界21 ~ 24个首府,共占21个首府。明洪武元年(1368),恢复李制,都城归李管辖。把它加到方立管辖的县城的两个角落。县* * *划3个乡,12里,2个角,44个首府。为了防止日军入侵,洪武极力向两岛内陆移民。永乐元年(1403),李顺5都并入3都,缓刑3都并入1都,长兴3都并入1都,德里2都并入1都,县辖3个乡,首府12、角2、35。后面有一张图。成化六年(1470),达和人都复活了过去。至此,同安县辖12里,2角,37都,53图。明制清沿。乾隆四十年(1775),湘风、民安二里(并州除外,属丛顺里)和李同合五、六、七都设在马巷堂。光绪年间,实行制,地图改为鲍。到清朝末年,同安的行政建制级别为:县→乡→里→都→保→甲(每保10户,每甲10户)。县***3乡9李21首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