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
1.开发智力。如果学生能够拥有丰富的历史知识,那么他们就有能力汲取过去的教训,提高对社会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以邓小平同志为例。正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分析和对建国后历史的反思,他才能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普通人也一样。在不同的岗位上,积累的历史知识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陶冶情操。在中学历史课本上,有很多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人物高尚的道德形象能使学生培养健康美好的情操。陶渊明为五斗米不弯腰的气节;张学良为老人捡鞋的谦恭;屈原的爱国情怀感人至深;祖逖闻鸡起舞的执着;文成公主入藏之义;红军长征的勇气。这些光辉的形象都让我们赞叹不已。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善、恶、美、丑的对比形象,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是非标准,促进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第三,如何将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
为了成功地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尤为重要。
1.改进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历史教学课堂应改变传统的讲授和记忆历史知识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不要太看重学习的结果,要看重过程。同时,教师不能一味强调传授知识的方法,还要注意教与学的结合,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记忆知识的活动也要向创造和运用知识的环节转变,变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开放的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突破现有的考试结构。虽然应试教育把考试作为衡量教学的主要手段,但考试也不是没有好处。否定应试教育,不等于否定考试。但是我们真的不应该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教学的唯一标准。为了避免考试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在素质教育中逐渐淡化考试。首先要尽量减少考试次数,增加一些规律的锻炼;其次,考前不要增加学生的思想负担,尽量不要搞“题海战术”;最后,要对学生的考试、练习和课堂讨论进行综合评价,衡量学生的成绩。
3.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历史学科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观看历史影片、开展读书活动、参观历史博物馆、举办历史知识竞赛等。这些课外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知道学生整理资料,写心得体会,最后交流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今,为了增强综合国力,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教育改革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中国也不例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历史转折时期,迫切需要培养和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一代人。虽然素质教育的对象是青年学生,但教师自身也需要提高综合素质。新的时代要求历史教师努力探索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最根本的还是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