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厂第一分厂的历史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等20余家公司组成。涉及多个领域,主要包括白酒、葡萄酒、啤酒、银行、保险、证券、科研、物业等。早在1949年底,贵州刚刚解放的时候,中央就打电话要求贵州省委、仁怀县委坚持正确的执政党政策,切实保护好贵州茅台酒厂的所有酿酒生产设备,继续扩大生产力。此后,根据中央政府的指示,贵州省对恒兴、成毅、荣和给予了大力的经济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它们的发展。而且这些企业都得到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很高的政治待遇。直到1951,贵州省实现了最大的一次烧坊合并,即成毅的烧坊合并,完全实现了两家烧坊合并的目标,之后成立了国有茅台酒厂,一直生产到现在。随后,当地政府抽调了许多有能力的干部扩大茅台酒厂的生产,并投入大量资金进一步扩大茅台酒厂的生产规模。从6月1949到6月10,也就是开国大典前夕,贵州茅台已经进驻中南海怀仁堂,为共和国开国元勋庆生。据报道,开国大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天的第一场宴会就设在北京饭店。厨师、菜品、酒的选择,都是周总理亲自审定,选用茅台为主酒。所以茅台酒也因此成为了“开国喜酒”。贵州茅台酒的地形地貌特殊,水质、土壤、空气中含有特殊的微生物,这些都造就了贵州茅台酒的酱香特征,口感淡雅细腻,口感饱满,回味悠长,是其他白酒产品无法模仿的。贵州茅台发展历史悠久,是世界三大整顿名酒的代表。它也被称为中国酱香型曲酒发展史的鼻祖,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贵州茅台企业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早在2001,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就在上交所上市。上市后,贵州茅台酒厂的主营业务收入从2001年的16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00多亿元,足足增长了10倍。多年来,贵州茅台秉承“质量第一,酿造高品质生活”的经营理念,逐步实施“质量兴企”战略,始终坚持“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不陈酿不卖新酒”的发展理念。每年从端午节开始,都要经过漫长的一系列步骤,如踩曲,直到重阳节,需要八次晾曲,加曲堆积,池中发酵,然后反复蒸煮,七次取酒。为了保证茅台酒的品质,往往需要长时间的陈酿和提前的精心勾兑,所以茅台酒厂的工作人员一直在捍卫自己的“质量生命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贵州茅台酒厂主要销售年份酒,以及普通酒和其他酒类产品,涵盖所有中高档系列。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酿造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蒸馏酒;二是酿酒。茅台酒独特的酿造工艺是以传统黄酒为基酒,以大米为原料,经过长时间蒸煮加曲,保持半液态,糖化发酵,然后压榨而成。茅台酒,高超的酿造技术,生产出健康舒适的白酒,既是科研课题,也是这个时代的伟大创举。茅台酒的发明者是一群探险家,他们在酿造技术上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正是这种科学探索精神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文化意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无论翻开哪一部中国酿酒技术史,都可以看到名酒的记载犹如昙花一现,迅速从历史长河中消失。虽然这些“名酒”花了不少广告费,但最令人难忘的还是茅台酒,它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好评,并获得了多个奖项。这些荣誉都归功于茅台酒本身的非凡品质,而不是一味的吹捧。茅台酒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当时有一个叫正真的著名学者,曾在他的《田驹蚕房记》一书中记载:“仁怀(县)西,茅台村酿酒,黔州第一。”直到道光末年,咸丰初年,书名为《钱舆》的书才记载:茅台村“普通卖,皆烧春。”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因西迁而迁至遵义。当时,浙江大学教授张其昀在《遵义新知》一文中详细记录了茅台酒的发展历史。产业与资源》,其中记载:“白酒是贵州名产,尤其是‘回沙毛酒’,以产地闻名”。当时,茅台酒的生产和销售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国际领导人高度重视和发扬茅台酒的品牌文化,将这种特殊的生产工艺作为国宝保存下来,投入巨资用于茅台酒的酿造。在新中国第一次“中国名酒评选活动”中,茅台酒一举夺得八大名酒之首,因此被国人称为“国酒”。茅台酒辉煌的发展史可谓是中国的骄傲。茅台酒有如此大的魅力和社会影响力,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自产生以来,它一直是中国人闲聊的重头戏,而关于茅台酒酿造技术的历史剧也逐渐在国家舞台上产生影响,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白酒业的发展。从1984到现在,凭借着茅台酒深厚的文化意义,贵州白酒在全国取得了很大的影响力,尤其是遵义地区的很多酿酒师都在浙江、山东、河南、广东等地就业,他们高超的酿酒技艺得益于在茅台酒厂的培训。这些酿酒师在其他地区就业的时候,也把遵义地区非常先进发达的酿酒技术和经验传播到了当地,对于振兴中华意义重大。可见茅台酒的文化效应和贡献是可以载入史册的。来源;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