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告诉我坡头的历史吗?
殖民时期,出现了许爱周、陈楚材、梁军等富商。旧时代仅广州湾三民路和东堤路就占据了半壁江山。他们还垄断了广州湾的航运业。
民国初年,法国统治者在坡头设立邮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坡头有一个私人客运站,有四辆烧炭的客车,从鲁美开往东瀛(赤焰松)。当时有许多油行、酒楼、旅社、商店、烟店、赌场、当铺,工商业繁荣。此后,也出现了地方商会。在第147届博览会期间,来自黄坡、龙头、甘棠、南伞和赤焰松的村民被吸引到博览会参观。甚至吸引了化州、廉江等地的客商前来交易货物。商品主要有盐、五谷、三畜、六畜。土特产、日用品,甚至走私的洋纱、洋布、西药、消防水、钨砂等。卖药的,算命的,唱戏的,杂耍的,江湖上其他人什么样的都有。水果、小吃、糖水、粥摊一应俱全,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1936年3月,法国殖民统治者在坡头强行推行“强制公共服务法”,引起坡头人民的强烈反对。坡头3万多人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法国执政当局撤销这一恶法。统治者向示威者开枪并镇压他们。坡头人民忍无可忍,奋起反抗,包围了法国军营,袭击了公共办公楼,收缴枪支,展开了长达一年多的武装斗争,迫使傲慢的法国统治者低头,废除了“强制公务员法”,更换了坡头的行政长官,赔偿了受害者的生命和金钱。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月三”反法事件。这一事件震惊了南京政府和巴黎的法国当局。
。
解放后,人民公社时期,坡头圩圩期由147改为15。在那个物质文化贫乏的年代,人们把进城当成一种享受,一个重要的日子。农副产品交易和相亲交友都选在了圩田。每到圩日,人们纷纷放下农活,呼朋唤友,像洪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向坡头圩。当时坡头围主要由明清时期修建的三条古窄街组成。不足三四米宽的街道,两边都是摊位。街道拥挤狭窄,人群拥挤。恰逢节日,又是座无虚席,枪打不开。各种交易让人眼花缭乱。坡头尾的圩田日远近闻名,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