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的起源
爱立信的起源:
4月1876,1日,拉什-格拉斯-爱立信和他的同事安德森注册了“马拉爱立信机械维修公司”的名称。爱立信简陋的车间始于斯德哥尔摩Drottningkatan 15号租来的厨房。爱立信的机电车间工作条件非常简陋。主要设备是制造仪器的脚踏机床。营运资金只有1000克朗,是从一个叫玛利亚·斯特罗姆贝里的女人那里借来的。
当时美国的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刚刚获得了第一批专利,从此电信业向世界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爱立信敏锐地表现出对这一新领域的极大热情。创业之初,爱立信主要从事修理电报机和其他电器。凭借其非凡的天赋、饱满的精力、精炼的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爱立信迅速设计并生产了一系列改进的设备。一个值得一提的例子是铁路系统使用的爱立信自动电报设备。爱立信以其高质量的工作和优秀的产品在当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很快获得了消防、警察和铁路运输部门许多公共和私人机构的订单。
1877年,美国制造的电话开始进入瑞典市场。爱立信通过对电话的维护和仔细研究,很快掌握了电话制造技术,并于1878+01年推出了爱立信自己的电话。由于爱立信设计的电话经济耐用,很快赢得了大量订单。尽管电话在当时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奢侈品,但爱立信以其超人的洞察力意识到,一个全新的、充满希望的行业即将诞生。爱立信一生致力于电话及相关设备的研究和改进。
爱立信的发展:
启动成功
1880年,美国贝尔公司利用美国生产的设备,在斯德哥尔摩、哥德堡、马尔默、恩德斯瓦尔和索德海姆建立了瑞典第一个电话网。对于爱立信来说,形势极其严峻。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的设备可以与贝尔产品相媲美,那么爱立信就有失去整个瑞典国内市场的危险。
1881,摊牌的时候到了。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阿夫勒市对当地电话系统进行了公开招标。贝尔的出价是,每户每年安装和运行该系统的费用为200克朗,他可以与当地用户签订一份为期五年的合同。经过深思熟虑,爱立信勇敢地站出来挑战贝尔,提出每个用户的初装费为275克朗,每个用户每年只需支付56克朗作为运维费。同时,贝尔和爱立信生产的设备同时安装在Gavle并对比试用。
大部分试用用户最终验证了两家公司的产品运行良好,但爱立信的电话“更简单、更耐用、更美观”。经过Gavle Switch协会和权威专家的最终鉴定,爱立信最终获得了本次招标的巨大成功。10天后,爱立信的设备招标方案稍作修改,付诸实施。
同年在挪威,贝尔和爱立信再次展开市场招标,爱立信胜出。这是爱立信历史上第一个辉煌的商业成就,也是爱立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向世界表明,爱立信的技术和产品有能力与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竞争。
迅速发展
1880年,爱立信的员工名单上只有10名工人。到了1884,数字接近100。此后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爱立信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几乎没有出现过明显的衰退。1883年,爱立信与塞德格伦创办的斯德哥尔摩公共电话公司(SAT)签订了正式的电话供应合同,爱立信全面负责为SAT供应电话及相关设备,开启了爱立信与SAT的长期合作。1883年,爱立信开始建造第一座大型工厂。第二年,爱立信搬到了新工厂,并在1885年,根据安东·李北的设计,爱立信生产出了第一部手机电话。1887年,爱立信签订了当时最大的合同,为SAT在斯德哥尔摩开设的欧洲最大的电话局提供基础设备。
1892期间,爱立信海外业务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与荷兰电话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并与中国签署了第一份供货合同。1893年,爱立信电话产量超过10000部。1896年,爱立信有限公司成立,原始股本达到654.38+0百万克朗。1897爱立信开始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设厂,组装生产电话。
1902,爱立信在纽约开设办事处。1903爱立信与英国国家电话公司合资成立英国爱立信制造有限公司,工厂位于比斯顿。1904年,爱立信在美国布法罗购买土地,准备建立爱立信电话制造公司的工厂。1905年爱立信、SAT等公司接受了墨西哥的电话特许经营权,1909年由墨西哥新成立的爱立信公司接管。1908爱立信受托提供泰国曼谷的电话网络。1911年,爱立信在巴黎成立爱立信电话公司,并在巴黎郊区哥伦布设厂。同年爱立信匈牙利公司成立,并在布达佩斯设有工厂。
品牌推广
爱立信1876成立于瑞典,创始人拉什?马格努斯。拉斯·马格努斯·爱立信开始了一场“La?马爱立信机械修理”公司。创业之初,爱立信主要从事修理电报机和电器仪表。1877爱立信先生通过对电话的维护和仔细研究,在1878 11中介绍了自己的电话。
1881年,爱立信在瑞典和挪威的两次关键招标中胜出,为爱立信开拓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1892爱立信与中国签订第一份供货合同。
在1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经历了几次高速增长,也经历了几次危机。二战后,电话市场需求激增,爱立信率先成功开发纵横制系统,从而提升了市场份额,成为电信行业公认的知名通信公司。20世纪70年代初,电信行业开始进入数字时代,爱立信不懈努力,开发出了非常受市场欢迎的AXE交换机。
80年代初,经过10年的技术积累,爱立信的数字交换技术领先业界。随着移动通信的逐渐兴起,爱立信开始凭借技术优势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20世纪90年代,全球通信业进入了高速增长的数字时代。这个时期也是爱立信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爱立信的业务重心也从固定电话转移到了移动通信系统,在GSM/GPRS网络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凭借在2G/GSM领域40%的市场份额和在2.5G/GPRS领域近50%的市场份额,爱立信已经成为通信行业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90年代,电信行业经历了爆发式的高速增长,爱立信也保持了10年年均35%以上的增长率。但从2000年开始,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负面影响,通信行业也戛然而止,全球多家主要电信公司受到严重冲击。爱立信也不例外,公司运营在10年的高速增长后陷入亏损。面对亏损,爱立信反应迅速:2001财年第一财季,爱立信启动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的“成本控制计划”,实施了“瘦身行动”。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市场和行业的变化,爱立信开始调整市场策略,对核心业务进行全面优化和整合。
2001年2月,爱立信将手机生产业务交给伟创力代工,同时专注于手机技术研发、设计、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
2001年9月,爱立信成立子公司爱立信移动平台公司,为全球手机和无线信息设备制造商提供开放标准的2.5G和3G技术平台授权,后来发展成为爱立信新的核心业务——技术授权。
2001,10,爱立信和索尼分别出资50%成立合资公司索尼爱立信,合并双方手机业务。索尼爱立信总部位于伦敦,致力于开发并向全球用户提供2.5G和3G手机终端。
2002年,爱立信的核心业务经过调整发展为四大支柱业务:网络系统设备、全球专业服务、技术平台授权和索尼爱立信的移动终端。2002年9月,爱立信成功发行了近30亿美元的新股,为公司的财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3年4月,斯文-凯出任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ven-kai坚持并进一步加强了其前任的“成本削减计划”,以实现公司运营中“精益、高效、低成本”的目标。2003年第三季度,爱立信宣布结束亏损,恢复盈利。随着全球通信行业的回暖,爱立信此前的一系列战略调整显现成效,爱立信在全球3G市场表现突出。爱立信拥有3G WCDMA 40%的市场份额,在3G领域全球市场拥有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
得益于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在R&D的巨额投资,爱立信在3G之后的4G LTE国际市场仍处于领先地位。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是由爱立信首先提出,并由国际标准组织3GPP确认的4G标准。自2009年以来,爱立信在全球部署了超过130个4G LTE网络,覆盖用户超过3亿。
2012月15合资公司索尼爱立信被索尼收购,成为索尼的全资子公司。索尼爱立信更名为索尼移动。爱立信正式退出移动终端领域,转而专注于移动网络设备和通信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