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诗《贾生》中有哪些典故?

文帝在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并在半夜谈及此事的故事,说明文帝是不能知贤任贤的。

文帝七年(公元前173年),文帝思念远在长沙的贾谊,召其入宫。文帝听了贾谊的大论,非常感慨地说:“好久不见贾生了,我以为我已经超过他了。今天见到他才知道自己还不如他。”不久,汉文帝拜贾谊为梁怀王之师。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朝末年,唐朝正在衰落。他对皇帝的昏庸、宦官掌权、藩镇跋扈深感不满。而且李商隐卷入牛李党争,屡遭排挤。

所以他通过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通过讽刺汉文帝的行为,虽然能求贤,却不知贤,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的皇帝都像文帝一样,看似开明,实则昏昏沉沉,无能。

扩展数据

《贾生》是一首用词犀利,讽刺深刻,感情深刻,但又极其克制和精彩的诗。因为前几句是围绕着“重德”逐渐升级的,第三句是引而不发,强烈对比形成的最后一句的贬义效果特别有力,这就是防摔手法的巧妙运用。

从而揭示了封建统治者表面上是求贤尊贤,实际上是无法识贤仁贤的,揭示了不幸的本质隐藏在深得宠信的表象之下。

全诗以充满感叹的笔调表达了对警务策略的透彻探讨,在正与反、正与反、轻与重、隐与显的艺术处理中蕴含着艺术辩证法,其新警务意蕴的艺术风格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而逐渐显露出来的。

百度百科-嘉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