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如何评价陈独秀的主张?
陈独秀在重新认识人民大众的同时,仍然留下了轻视人民大众的思想。他大骂“中国人简直就是一盘散沙,一堆傻事”,“每个人都有狭隘的个人主义,根本没有公心”,并补充说:“群众的心理是盲目的。再大的科学家,一旦置身于人群中,也就失去了理性。”[18]从这种轻视群众的观点出发,陈独秀认为“一切革命都是成功的,少数人征服了多数人”[19],俄国十月革命也是少数人征服了多数人的运动。所以陈独秀反对把国家的重任放在人民的肩上,认为如果把国家的重任“放在没有知识、没有能力、没有义务的人的肩上,岂不是民族自取灭亡”[20]!可以看出,虽然陈独秀在五四以后提高了对人民的认识,看到了人民特别是工人阶级的作用,但从本质上来说,陈独秀还是轻视人民的,因为他并没有真正了解人民,特别是工人阶级所遭受的深重的剥削和压迫,所以他的解放欲望也是最强烈的,他是一个革命最彻底的阶级。从上面不难看出,陈独秀一方面同情民众的疾苦,肯定他们的作用,鼓励他们起来改变现状,把自己放在统治民众的位置上;另一方面,他虐待人民,看不起人民的作用,从而陷入两难境地,这清楚地反映了他的人民观的两重性。历史的发展总是充满矛盾的,历史人物的思想也常常呈现矛盾的局面,陈独秀也不例外。从以上可以看出,陈独秀早期的人民观是双重的,其根源在于:第一,从阶级根源来看,陈独秀出生于封建剥削阶级家庭,从小受到封建剥削阶级思想的教育,青年时期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人权思想和进化论观点,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共和思想,在他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因此,他积极主张走资产阶级共和道路。但当时中国社会一片黑暗,人民饥寒交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方面,陈独秀是看得见一点的,尤其是他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之后,对这一点更加清醒。因此,他能够同情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关心他们的疾苦,体现了他思想中积极的一面。但他的剥削阶级思想并没有消除,他的生活环境和经济地位决定了他在思想认识上的主观片面性。在生活中,他远离人民群众,他不可能真正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切身需求,更不可能了解他们中间巨大的革命潜力。他只看到封建官僚、军阀、政客等一批统治者以及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昏庸、腐败、贪婪、残暴和奢侈。“白面细腰,娇若处子;怕冷怕热,软弱得像个病人”[21],以为这是中国的国民性,广大人民群众也是如此,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恶行和丑恶,当作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在内的全体公民的通病。“一个国家的人民,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是如此堕落,如此堕落”,“他们有什么脸面和权利活在世上”[22]?可见,陈独秀的认识是错误的、片面的、主观的,这就决定了他的人民观是双重的。第二,从思想政治根源上看,这一时期陈独秀的头脑中明显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其中既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些观点,也有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内容。两种世界观交织、影响、同时并存,造成了他们对人民看法的双重性。理想主义的英雄史观对陈独秀影响深远。他的脑子里充斥着英雄和伟人的观点,所以片面强调伟人和圣贤在历史上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现代圣贤,当时隐居,对社会有强大的影响”;“社会失去了中心,一切都跟着它走”[23]。他还说,“大众意识,每个人喜欢的都一样;恶德浑浊,惯性很大。所以,“除非有开明的哲学家,他们能抵制群体意见,在异议中独立,那么社会就不会进化”[24]。”社会进化,因果,敢于向社会宣战的伟大个人是最重要的。自社会的进化以来,一切都有这种伟大的个人中心,作为典范”[25]。在陈独秀看来,近代中国之所以日益贫穷,国家不堪,人民悲惨,就是因为缺少了“中心和楷模”的英雄。很明显,陈独秀崇拜英雄,崇拜伟人。他不明白仅靠少数英雄和伟人是不可能改革社会的。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巨大作用,我们才有力量同旧势力作斗争。英雄和伟人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会失去根基,没有力量。毫无疑问,对英雄和伟人的崇拜必然导致对人民的蔑视。陈独秀头脑中充满英雄史观的同时,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从而使他的世界观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对人民的认识才会有所改变和提高,才会明白仅靠几个伟人是不可能改造社会的。他说:“我们要改造社会,就要从一般的社会制度去思考。增加一两个好的元素不能让社会变好,去除一两个恶的元素也不能让社会不恶。”“我认为社会的力量远大于个人的力量,社会可以支配个人,而个人不能支配社会”[26]。世界观的一些变化,决定了陈独秀人民观的正确一面。但必须强调的是,陈独秀世界观的转变并不彻底,因为他在正确认识和肯定人民的作用的同时,还在辱骂人民,认为“中国人不诚实”[27],如同“一盘散沙,一堆傻事”,这充分说明陈独秀对人民意识形态的蔑视还没有消除,他的英雄史观还没有消除。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陈独秀早期的人民观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和对立。他虽然没有达到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度,但已经具备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特别是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这是很难能可贵的。陈独秀对人民的蔑视和谩骂,说明他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转变,所以他不可能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也是他后来陷入右倾投降主义泥潭,鼓吹取消论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甚至是他后来反对民族抗战的根本原因之一。当然,在一个变化、动荡的历史时代,任何人都难免会有矛盾的想法,我们不应该去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