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世纪的一些历史和社会问题
一是光热资源丰富,盆地干燥少雨。年降雨量约16mm,年蒸发量3600mm以上,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3200小时,有效积温10℃以上,5300℃以上,无霜期254天。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9.6℃,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独特的气候使其盛产葡萄、哈密瓜、长绒棉、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第二,矿产资源种类繁多。目前已探明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黄金、铁、铜、芒硝、花岗岩、硝酸钾、硝酸钠、硼膨润土等65种,储量大、品位高,具有很大的实际开发价值和潜力。其中,石油资源总量654.38+0.575亿吨,天然气资源总量3650亿立方米,吐哈油田年原油生产能力300万吨,去年产量654.38+0.55万吨,天然气654.38+0亿立方米。硝酸钾和硝酸钠是我国仅有的硝酸钾和硝酸钠资源,是世界第二大硝酸钾和硝酸钠矿。全区煤炭资源远景储量134097万吨,年开采能力165438+万吨。吐鲁番地区的花岗岩储量大,颜色好。目前,全区年生产原料20000多立方米,加工板材31000平方米,杉杉红已成为全国名牌产品。第三,丰富的旅游资源。吐鲁番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3处,珍贵文物189件。旅游资源的丰富度和集中度在新疆排名第一,在全国也非常突出。地形北高南低,西宽东窄。平均海拔32.8米。火焰山位于盆地中部,呈东西走向,将盆地分为两半。盆地内的艾丁湖水位低于海平面154米,是世界第二低的地方。以艾丁湖为中心,盆地呈明显的环状分布。最外一环是高山雪岭——天山南北纵贯,博格达峰高耸入云,终年积雪;南部有库鲁克塔格山,西部有喀拉乌苏成山,东南部有库姆塔格山。中部是戈壁砾石带,盆地中心是绿洲平原。水资源包括沿河河流、煤窑沟河等水系。吐鲁番,古称霍州,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它在温带有非常干燥的气候。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吐鲁番以其多风的天气而闻名。吐鲁番具有独特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因地处盆地中部,四周高山环绕,升温快,散热慢,形成日照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大五大特点,素有“火州”、“风仓”之称。年平均气温14℃,夏季平均气温30℃左右,年平均气温高于35℃的高温天气99天。4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平均持续28天。吐鲁番有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儿井的骄傲,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列。坎儿井是劳动人民为了提高自身生存能力,根据当地气候、水文特征等生态条件创造的下水道工程。吐鲁番地区素有“火山岛”和“风水库”之称,气候极其干燥,长期以来出现大片绿洲。其中一个谜团就是吐鲁番盆地有坎儿井群和像人血一样四通八达的暗流网络。新疆坎儿井约1600口,分布在南疆的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皮山、库车和北疆的奇台、阜康,总出水量约10立方米/秒。其中吐鲁番盆地最为集中,高峰时达到1237,实际使用853条,总长5000多公里。参观过坎儿井的人无不惊叹于其巧妙的设计和艰巨的工程。它是中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艰苦奋斗的丰碑!如果去吐鲁番旅游,当大巴车快到吐鲁番的时候,在郁郁葱葱的绿洲外面的戈壁滩上,可以看到一堆堆圆形的土袋沿着高坡下降,形状像一个个小火山锥,有条不紊的排列着,一直延伸到绿洲。这些是坎儿井的竖井口。如果从空中往下看,这些土堆就像串起的珍珠,展现了吐鲁番,一个古老而又青春的地方。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由竖井、涵洞、明渠、涝坝(一种小型水库)四部分组成。竖井深度和井间距离一般是竖井越往上游越深,间距越长,约30至70米,竖井越往下游越浅,间距越短,约10米至20米。竖井用于挖掘和修复坎儿井时通风和提土。竖井最深处超过90米。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20多公里,年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涵洞出口与地面明渠相连,可将几十米深的地下水引至地面。坎儿井之所以能建在吐鲁番,和这里的地理条件是分不开的。首先,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克劳城山为坎儿井提供了大量的水源。每当夏季来临,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水流出山口,迅速渗入地下戈壁,成为暗流。长期积累,戈壁下含水层增厚,水储量大,为挖坎儿井提供了可能。其次,吐鲁番盆地与北方雪山之间有巨大的落差,可以沿地形引水,使北方水源根据地形向盆地汇聚,水流方向确定,挖挖挖挖,流向盆地。第三个条件是吐鲁番沙漠深处的土层是由砾石和粘土或钙质胶结而成,质地坚实,所以坎儿井挖好后不易坍塌。吐鲁番炎热干燥,水分蒸发量大,无风季节沙尘遍地,成为主要自然灾害。而坎儿井是地下暗渠抽水,影响小,水分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常年可以自流灌溉。所以坎儿井非常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坎儿井历史悠久。它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成型。后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逐渐向西传播到中亚和波斯。汉代陕西关中有一种地下坑井技术的创造,称为“井渠法”。相传汉朝经过西域后,长城外缺水,沙土松散,容易坍塌,于是将“井渠法”传授给当地人。经过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逐渐完善,发展成为适合新疆情况的坎儿井。但由于“关中”井渠与新疆吐鲁番的坎儿井有很大不同,中亚的地理条件不如新疆吐鲁番有利,井渠也与新疆坎儿井不同,我们支持坎儿井是当地人民根据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说法。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大多是清代以来陆续修建的。据史料记载,由于清政府的倡导和垦荒措施的采取,坎儿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清末因坚决禁烟而被贬谪流放新疆的爱国大臣林则徐,在吐鲁番时对坎儿井大加赞赏。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正月,林则徐去天山南麓勘探开荒,途经吐鲁番县,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沿途看到许多坑,问其名称,令人不可思议,说是'卡井'能把南方的水引向横流,水就渐渐多起来,水就从土里的洞里流过去了!”卡热井的清泉灌溉滋润着吐鲁番的土地,把霍州的戈壁变成了绿洲良田,出产葡萄、瓜果、粮棉油,享誉海内外。现在,尽管吐鲁番已经修建了新的运河和水库,坎儿井仍然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在临朐啜饮一杯“天然矿泉美容水”,或在地下接待室品尝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或饮一杯用水冲泡的名茶,都是美妙的。到1990,吐鲁番仅坎儿井就有700口,流量2.94亿立方米。目前,抢救卡雷兹并恢复其功能的工作正在进行中。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美丽的明珠。吐鲁番位于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心,市区距乌鲁木齐184公里。城市南北长约262公里,东西窄而不规则,最宽处约90公里。美丽的天山下的吐鲁番,风景秀丽。郊外有火焰山、千佛洞、苏公塔、葡萄沟、卡尔营、交河古城、阿斯塔纳古墓等美丽的景观和历史遗迹。市内有博物馆,还有新疆保存最完整的巨蜥化石。市内有高昌公园、水上乐园、正在建设的民俗度假村,可谓民俗古城。四季气候变化的特点是:春季短,平均61天,启动早,升温快;夏季漫长,平均152天,高温酷暑;秋季较短,平均57天,气温下降较快;冬季短,平均95天,风轻雪小,天气晴好,冷期短。一年中,一月最冷,七月最热。从吐鲁番看火焰山,红砂在燃烧,植被荒芜。但火焰山峡谷中距离市区约15公里的葡萄谷,有着独特的洞穴和美丽的风景。与沟外形成鲜明对比。一进沟,满谷都是绿意盎然,郁郁葱葱的葡萄田。溪流、运河和泉水给山谷增添了无限的诗意。桑、桃、杏、苹果、石榴、梨、无花果、核桃、西瓜、甜瓜、榆树、杨树、柳树、刺槐等树木遍布山谷,使葡萄谷再次成为“百花园”和“百果园”。春天,鲜花盛开;盛夏,硕果累累。沟中藤蔓缠绕,曲径通幽,一串串葡萄触手可及。葡萄沟南北长约8公里,宽约半公里,居住着维吾尔、回、汉三个民族约6000人。耕地400多公顷,葡萄种植面积220多公顷。沟内出产的品种有无核白葡萄、马奶、玫瑰红、比加干、卡希哈尔、黑葡萄、梭梭葡萄等。此外,还有水果酒厂生产的多种葡萄酒和葡萄罐头。迷人的葡萄谷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的火焰山。它是一条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2公里的峡谷。天山的人造雪顺着第一条人民渠流下,流水的声音为葡萄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山坡两侧,梯田层层叠叠,葡萄园连成一片,到处郁郁葱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在这片绿色的海洋中,桃、杏、梨、桑葚、苹果、石榴、无花果等各种果树星罗棋布。长窗白墙的农家乐掩映在浓郁的树阴中,晾晒葡萄干的“遮荫房”排列在山坡下、农家庭院上,别具一格。夏天,沟里风景秀丽,凉风习习,是霍州避暑的天堂。旅游旺季,中外宾客络绎不绝。?风景秀丽的葡萄沟以盛产优质葡萄而闻名中外。1994年沟栽葡萄315.6公顷,产鲜食葡萄8601吨。这里主要种植无核白葡萄,共有13个品种,有马奶、红葡萄、卡希哈尔、日加甘、佐佐等。其果实有球形、椭圆形、卵形等。有的葡萄晶莹如珠,有的明亮如马脑,有的碧绿如玉。鲜艳的绿色新鲜葡萄令人垂涎三尺。特别是这里出产的无籽白葡萄,皮薄肉嫩,汁多味美,营养丰富。它们被称为“珍珠”,含糖量高达20-24%,超过美国加州的葡萄,居世界第一。无核白鲜葡萄干葡萄干含糖量高达60%,被视为葡萄中的珍品。葡萄沟是霍州的“桃花源”。沟里到处都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一个是葡萄谷接待站。这是一个供中外客人观光的地方。依山傍水,清幽雅致,景色自然。几条葡萄走廊幽深幽静。一些游客走在葡萄架下,抬头欣赏珍珠般的葡萄。一些游客坐在葡萄架下品尝新鲜的葡萄。长廊的尽头,石碑和葡萄沟上三个鲜红的大字格外醒目,游客们争相在此拍照留念。公园里有民族食堂,卖手工艺品的蒙古包,还有划船的地方。第二个是葡萄山庄。这是葡萄谷中一个设备齐全的高级度假村。有120高档床位,120人餐厅,卡拉ok房,游泳池。三是吐鲁番葡萄展厅。第四,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民俗博物馆。第五,中新公司,这是一家以葡萄为主要原料生产葡萄酒和饮料的中外合资厂家。第六,葡萄乡的度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