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区师范学院校史

6月1960,师红学院更名为师红学院。

1976 65438+二月学院迁至天钥桥路93号,更名为徐汇区师范学院。

1994,我院迁至中山南二路800号,与分院合并。

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学院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制度越来越完善,功能定位越来越清晰。多功能教育母机在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师水平、提供教育服务方面的作用进一步体现。

进入新世纪,学院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意义深远,难能可贵。

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国务院于6月1999批准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适时设计了“跨世纪园丁工程”。为保证“跨世纪园丁工程”的顺利实施,教育部于6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1999。会后,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条例》。我区教师教育的重点已从学历教育转向继续教育。1999以来,研培一体化率先起步,形成了教师教育新模式。2000年3月,我院停止使用徐汇区教育学院名称,恢复使用成立前的上海徐汇区师范学院名称,使教师教育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十五”期间,我院推广校本教师培训模式,打通教师教育渠道。2004年6月5438+10月,学院成立教师培训部,负责全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规划、实施、管理、指导、培训和服务。教师培训部通过实践和积累,形成了引领学校教师成长的特色项目和品牌活动。如:国际国内继续教育合作网络和基地;学术节;人才“金字塔”工程;教育指导组;大师工作室等。

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开启了教育改革的新篇章。此时,上海已启动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1999的小学英语科目和2000的小学音乐科目率先在全区推进课改,成为该领域课改的领头羊。我院教研工作采取“聚焦课改,决战课堂”和“聚焦人才,成就教师”的策略,完成了从单一的教研到研修一体化的转变,形成了教研与教学培训相结合的“研修一体化”新机制和区片校上下联动的教研工作新模式。2005年,我区成为第一个全面推进“二期课改”的实验区。新课改以“解读工程”、“百课工程”、“百题工程”、“范式工程”、“反思工程”有序推进,新课程得到有效实施。按照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的理念,教研员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人的发展规律,追求有效教学,加强质量监控,改进教学管理,使我区课程实施水平、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专业水平显著提高。2008年4月,上海市教育督导室和教委教研室组织100多名领导和专家对我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面检查(督导),受到了高度评价。市督导室向全市发布《徐汇区推进轻职优质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通报,并报送教育部。

新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推动了教育研究的快速发展。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建立了研究与培训相结合、全员参与的教育教学实证研究模式。以大项目为主导,教育行政领导、专业研究者和小学骨干教师共同推进的区域教育改革实验区运行机制,强化了区域教育研究对小学实践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我区先后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PEID”、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重大项目“区域教育现代化”、五部委“青少年科技教育”、教育部“社区教育”的实验区。2003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PEID第九届年会在徐汇区召开。区域内形成了“科技教育”、“现代基础教育体系建设”、“百题工程”、“教材整合”等专题研究项目,并取得丰硕成果。

新世纪的道德教育进一步加强。2004年2月,国务院、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院德育室全面开展“主体性德育”实践研究,确立了“学生参与过程、学生接受形式、学生认可效果”的德育原则,形成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校为基础、区域为促进”的具有徐汇特色的主体性。

2002年9月,原教育党校与师专培训部合并,实行一套人员、两块牌子,使干部培训更加完善,形成了“政治理论素养、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科技人文综合素质”三大品牌课程。

9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兴起,电教站也开始研究,并在九五全员后续培训中,率先开设相关培训课程,帮助学校从多媒体辅助教学入手。2000年9月,为更好地在全区推广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实现资源共享,电化教育站改组为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中心,成为我区教育系统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培训、服务、资源和技术支持中心。21世纪,徐汇区政府提出了以信息化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很快,我区通过科学规划,建成了上海市唯一具有自主产权的教育城域网,利用光缆将所有地方机关和中小孩子以千兆或百兆连接起来,为教育信息化工程奠定了坚实高效的网络基础。2004年初,学院将图书馆中心、计算机教育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中心合并,形成一个教育信息中心,全面提供网络化、数字化、无边界、虚拟化、休闲化的教育信息环境。近年来,教育信息中心建立了资源整合支撑系统,完善了“资源库”,增设了“信息窗口”,构建了“资源-信息链”,实现了三网融合。开通了教育管理、视频点播、视频会议、学科资源申请等功能模块,开通了徐汇教育网、徐汇教师网、徐汇学前教育网等网站。建成了一批具有学科特色的网站和一所信息实验学校。开展了在线培训、在线培训管理、在线教研、在线教育教学论坛等活动。

2004年4月,学院成立了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办公室,建立健全了国际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加拿大、美国、泰国等国家及台湾省、香港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建立了联系,完善了校长、教师海外培训基地和姐妹学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