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有什么意义?

甲午战争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在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全民族开始出现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梁启超指出:“我国四千年梦想的觉醒,始于甲午战争台湾省战败之后。”严复在他的救亡论中喊出了“救国”的口号,在他的进化论中指出,中国如果不自强,就很可能毁灭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权。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剂猛药的清醒剂,也是一记警钟。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第一,近代以来的人民反侵略战争,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不仅仅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张殖民地,为了自己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场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婪和更多的利益。然而,每一次入侵都遭到中国人民的抵抗,他们的傲慢和野心都失败了。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斗争精神,也给了外国侵略者沉重的打击和深刻的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难以征服的国家。虽然他们可以一劳永逸地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但他们永远无法将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殖民地,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在瓜分危机的紧要关头,中国各界人士为生存而努力探索和斗争。是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所蕴含的不屈不挠的伟大力量,才不得不放弃瓜分中国的政策。

因此,正是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嚣张气焰和野心,这才是近代中国虽经劫难却没有灭亡的真正原因。

第二,通过中国近代以来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

中国人民推动了中国人民奋起直追,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从来没有一场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由历史进步来弥补的。外国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关注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的教训,寻求救国御敌的方法,于是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早期的改革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他组织人翻译西方书刊,编了一本《四大洲史》。在此基础上,魏源编纂了《海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科技,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侮,开创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19、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且提出学习西方政治、经济制度,强烈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早日独立富强,提出了一定程度上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

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主要包括以下五次:1840-1842反抗英国侵略的斗争:

1856-1860:抗击英法联军入侵的斗争;

1883-1885反抗法国侵略的斗争;

1894-1895反对日本侵华的斗争;

1900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间包含了无数下层民众的自发反抗和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这些斗争虽然以签订不平等条约和赔偿土地而告终,但仍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