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目前,在临床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常用方法中,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一直被视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黄金指标。然而,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也显示出许多缺点。例如,它只能显示管腔,而不能显示病变所在的管壁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能提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状和性质的详细信息,这可能会使医生低估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这降低了基于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的准确性。特别是近年来,冠状动脉重构概念的提出,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可靠性。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随着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增加,冠状动脉呈代偿性扩张,管腔面积可无狭窄,这是一个冠状动脉重塑的过程。此时冠状动脉造影往往没有异常表现。

血管内超声是用导管将高频微型超声探头导入血管腔内进行检测,然后通过电子成像系统显示心血管组织结构和几何形态的微观解剖信息。由于将超声探头直接置于血管腔内进行检测,血管内超声不仅可以准确测量管腔的大小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纤维斑块,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致组织信息,在显示介入治疗引起的复杂病理形态方面明显优于血管造影。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辅助诊断中也非常有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识别冠状动脉造影不能确定的狭窄。当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可疑狭窄,需要进一步确认是否有必要重建冠状动脉时,或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临床表现不一致时,可采用血管内超声进行诊断。

二是用于心脏移植后辅助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移植后弥漫性内膜增生是由免疫排斥引起的,但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往往显示正常,血管内超声可检测内膜增生程度。

第三,可用于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消退。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冠状动脉造影常因冠状动脉重构现象而显示正常。血管内超声可以提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情况,反映冠心病一、二级预防措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王建华教授特别指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为富含脂质的软斑块。虽然不会引起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但在一些诱发因素(如血压升高、剪切力增加等)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破裂,导致脂质溢出、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管阻塞或血管痉挛,从而导致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在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因此非常危险。血管内超声可以及时发现这类患者并加以预防。

四是评价血管壁的张力和顺应性。血管内超声可以连续直接监测血管活性物质对冠状血管张力的影响。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研究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观察各种药物和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

IVUS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王建华教授说,根据血管内超声检查的回声强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分为两种:富含脂质的低回声斑块,即软斑块,和纤维性高回声斑块,即硬斑块。根据不同的病理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表面钙化的偏心斑块,应选择激光或斑块旋转;对于有深度钙化的偏心性斑块,应选择定向旋转切除;对于全方位软斑块,必要时可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网状支架。

2.正确选择设备的尺寸。一般来说,器械尺寸的选择是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正常节段。由于冠状动脉重塑等原因,半数以上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节段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得根据冠状动脉造影选择的仪器型号较小。血管内超声认为,选择合适的器械进行治疗,可以在不增加并发症的情况下增加最小管腔直径(MLD),从而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

3.确定介入治疗的终点。对于正常的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测量的管腔直径基本一致,但在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介入治疗导致斑块破裂或夹层的情况下,两者往往不一致。虽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了满意的扩张效果,但血管内超声仍然显示有更多的斑块残留,需要进一步扩张或安装支架。许多研究表明,根据血管内超声测量的管腔大小,可以确定治疗的终点,获得更大的最小管腔直径(MLD ),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4.确定网状支架的位置和扩张效果。

网状支架的应用虽然减少了介入治疗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可高达25% ~ 45%,其中相当一部分并不是真正的支架内再狭窄,而是支架植入过程中所谓的“亚理想植入”。植入不理想的常见原因包括扩张不充分、支架类型小、支架从病变处滑脱、支架变形等。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无法识别支架植入部位的狭窄是否是由亚理想植入引起的,因此应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以确定狭窄的具体原因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病例的相应治疗方案。

5.预测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王建华教授说,有研究表明,定向切除术后6个月,低回声斑块的再狭窄率(10 0%)明显高于高回声斑块(33%);球囊扩张后无明显斑块碎裂或剥离的向心性斑块的再狭窄率高于高回声的纤维偏心性斑块。PTCA术后管腔面积减小的原因中,70%是由于血管回缩,30%是由于内膜增生。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主要是由内膜增生引起的。因此,可以根据血管内超声提供的病理性质预测再狭窄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再狭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