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是怎么记录的?
中国历代都设有专门记录和编纂历史的官职,统称为史官。各个朝代史家的称谓和分类都不一样,但主要可以归为两类:实录和编纂。
历史学家刚出现的时候,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两者差别不大。后来演变出了负责记录的朱朱史家和历史博物馆史官。前者陪伴皇帝,记录皇帝的言行和政务得失。皇帝看不懂这些记载,后者编纂了前朝的历史。
扩展数据:
历史上的几位历史学家:
1,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45年-公元前90年),夏阳(今陕西韩城)、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司马谈的儿子任太史令,因保卫李陵战败投降而入狱,后担任刺史。他努力完成自己写的史记,被后世佛祖称为师谦、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师从孔安国、董仲舒,四处漫游,了解风俗,收集谣言。作为一名初诊医生,他在西南部服役。元丰三年(108),任太史令,承父业,撰史。
他以“究天人关系,通古今之变,成家言”的史学知识,创造了中国第一部传记和通史史籍(原名《太史公书》)。
它是公认的中国史书典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寿元年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
2.司马光
司马光(1019 165438+10月17 -1086),本名君石,陕西夏县(今山西夏县)绥水人。北宋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作家。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他的学术研究上。其中,最大的贡献是主持编纂了《子同治鉴》。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并要求驻外。
熙宁四年(1071),被判西京御史台,此后十五年居洛阳,不问政事。在这段悠闲的时光里,司马光主持编纂了294卷近4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子同治简》。
是中国最大的编年史,共294卷,贯穿古今。从战国初朝鲜、赵、魏分晋(公元前403年)到五代(侯亮、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结束,从(宋太祖)结束到最后一周(公元959年),是1362年。
作者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按时间顺序记录了这1362年的史实。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解释清楚,让读者对历史事实的发展一目了然。
3.纪晓岚
纪昀(1724 . 7 . 26-1805 . 3 . 14),本名小兰,本名春帆,后号,是一位道士,名叫,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人。清朝的政治家、文学家,乾隆时期的官员。
李灌出京师为御史,兵部、礼部、协办、大学士、太保亲王掌管国子监事务,他任《四库全书》主编。
纪昀学儒学,博览群书,写诗骈文,尤其擅长考证和训诂。为官50多年,年轻时才华横溢,精力充沛,晚年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他的《岳薇草堂笔记》就是这种心态的产物。
他的诗被后人收藏,编入《纪文达公遗集》。纪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是研究中国文史的重要工具书。
4.刘翔
刘向(公元前77-公元前6),西汉时期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改了,字子正。他出生在江苏省沛县。汉初王()的第四孙。
治春秋谷梁传。他曾经是劝谏医生和完颜政。当他成为皇帝后,他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并最终成为钟磊的队长。他检阅了皇家图书馆,撰写了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别录》。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刘向校对群书时,在皇家图书馆发现了6种军事家写的书,但内容混乱,文字不全。于是刘向根据国家编撰了《战国策》。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历史著作。它是一部民族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斗争。
全书按东方国家不同国家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有记载的历史大约是1.2万字,从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到公元前221年高建礼攻秦始皇。它是先秦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散文作品之一。
5.陈寿
陈寿(233-297),字承佐。巴西韩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西晋时期著名的蜀汉史家。
陈寿年轻时,好学。师从同县秀才乔舟。在任主簿卫将军、东关刺史、关阁官、黄门侍郎。当时宦官黄浩专权,群臣纷纷效仿。
陈寿因为不肯向黄浩屈服,屡次被免职。蜀降晋后,他当过作家、知府、秀才、太子。晚年多次被贬,多次受到批评。元康七年(297)卒,享年65岁。
百度百科-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