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张爱玲凄凉坎坷的人生历程名人
65438-0939,张爱玲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因为欧战爆发,她无法成行,只好在香港大学读书。1942年香港沦陷,她回到上海,和姑姑一起住在静安寺合德路的公寓里。在业余时间,她通过写手稿来娱乐自己,并为英国杂志《泰晤士报》写戏剧评论、电影评论和散文。1943年,她在《紫罗兰月刊》发表了中国第一部小说《沉香片枣第一炉香》。她的作品一经问世,立即以新颖的题材和精湛的文笔在当时文坛引起轰动。《万象月刊》的编辑凌克也出版了另一部小说《心经》。此后,张爱玲发表了《金锁记》、《倾城之恋》、《封锁》等小说和散文。
1944年以传奇之名出版张爱玲小说,1945年初出版散文集《闲话》。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和贾府一样,所以她的作品深受《红楼梦》的影响,情景交融,有一种充满意境的美感和“往事凄凉不可闻”的苍凉感,很容易引起当时人的* * *性。在这些作品中,《金锁记》和《倾城之恋》最具代表性。译者傅雷曾评价说,《金锁记》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味道,“至少应该列为我们文学界最美的成就之一”。
而张爱玲则更喜欢她的《倾城之恋》。她曾将其改编成舞台剧,在大中型剧场上演,由罗兰和舒适型主演,在上海轰动一时。凌克后来评价她,说当时这么大的文坛只能成全她很短的一段时间,但当时环境复杂,支持她的一些杂志背景不明。曾有有识之士劝张爱玲不要到处发表作品,静待时机,但张爱玲认为成名还早,晚了就没那么开心了。她不仅不听劝告,还嫁给了王伪宣传部第二任部长胡兰成。抗战胜利后,社会上对她的各种非议日益喧嚣,胡兰成也抛弃了她。
张爱玲曾在悲伤中沉寂于文坛。上海解放后,她参加了1950上海文艺界第一次代表大会,随后发表了长篇小说《十八春》和中篇小说《小艾》。
65438年到0952年,张爱玲去了香港,在美国新闻署香港办事处工作。她为《今日世界》杂志写了两部带有政治倾向的小说《秧歌》和《裸地之恋》。从65438到0955,她离开香港去了美国,获得了爱德华·麦克道尔写作基金会的奖学金,嫁给了美国作家雅拉,并在加州定居下来。然而,这段婚姻苦大于甜。雅拉中风后不久,张爱玲不得不以翻译和写剧本为生,只出版了英文小说《北方的胭脂》、《少帅》和小说《苦女》。
他们的婚姻只维持了十多年,雅拉于1967年去世。1970期间,张爱玲应邀到加州伯克利中国研究中心工作。她关上门,在家工作。十年时间,她写了《红楼梦》,翻译了晚清小说《海上花》。不幸的是,《海上之花》的英文版在搬家时丢失了,无法出版。1981只发布普通话版。1978她还写过《色戒》等短篇小说,描写的是40年代的间谍活动。1993年,她写下了最后一部作品《一个比较的记录》,里面展示了100多张她和家人的照片,仿佛要告别这个世界。
同年,她的作品在中国大陆出版,张爱玲在上海成了一股热潮。第二年,香港也出版了她的全集。台湾省时报授予她特别成就奖。人们又想到了她,张爱玲却忽略了她。她因为各种疾病厌倦了红尘。她在1995孤独地死去,几天后她的尸体才被发现。她的骨灰被撒在太平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