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历史文化构成

中国其他地方的三国真迹不多,但汉魏故都许昌有80多处著名的三国遗迹,都与三国史实、人物或传闻有关。许昌留下了许多著名的石碑,如记录汉魏之变的“三绝碑”,蔡邕的原阴周贝和吴道子画关羽雕像的“画马把风”。许昌历来人杰地灵,贤臣名士众多。曹操身边有郭嘉、荀攸、于迅等30多位谋士、学者、专家。郭沫若先生曾说:“一听说三国,就想去许昌。”。为了更好的发展三国旅游,让许昌的三国故事更加有趣,许昌还特意规划了杜威风情区!杜威风情区项目位于我市老城区,东、南、北三面被护城河、西湖公园、湖滨路环绕。该地区用地结构不合理、功能布局混乱、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地域特色,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因此,2007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1.8平方公里杜威风情区的美好构想,希望通过该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强化城市功能,完善配套设施,突出文化特色,打造充分体现古城风貌、延续历史文脉的杜威风情区。北京大学北大天宫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认真走访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历时近一年制定了该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在规划过程中,多次组织文化、旅游、艺术、建筑等方面的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对杜威风情区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思路进行充分研究和论证,同时经过反复论证、修改和完善。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已于今年2月27日经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通过。会议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吸纳各方意见、深化完善规划的要求。所以方案的最终确定还是需要一个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杜威风情区的规划是对地域格局、功能、建筑风格的整体性宏观控制,很多地方需要研究和细化。目前,该规划已在规划局网站上公示,目的是让市民更好地了解和参与规划,进一步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各界人士建言献策,使规划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实现旧城格局的保护和“古韵新风貌”的体现;既注重历史文脉的保护和传承,又激发活力,提升老城魅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规划目标。许昌与三国文化相关的历史遗迹分布在各县(市),主要有

曹诚湘府

曹丞相府景区位于许昌市老城中心繁华地带,是我国第一个全面展示东汉末年曹魏文化的主题景区,也是许昌市重点旅游项目。曹府景区总投资约654.38+0.2亿元,总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主体建筑是仿照汉朝的。整体建筑规划设计由上海同济大学古建筑研究院专家组完成,整体创意策划由北京创意村营销策划公司专家组完成,室内外展览设计施工由中国军事博物馆专家组完成。期间还聘请了多名曹魏文化研究专家参与项目整体方案论证。项目整体布局规划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融入了一些高科技的表现手法,使其更具观赏性、知识性、娱乐性、体验式等现代旅游元素。曹丞相景区以“汉风,梦湘府”为主题,以历史为背景,充分展示了汉魏三国的伟大与辉煌。通过该项目,参观者将更加客观地了解曹操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成就,进一步了解魏晋文化、三国文化、汉文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和推动作用,对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曹操丞相府景区主要由吴伟园、曹操雕像、艺术照壁、府邸、东西王楼、求贤堂、议事堂、浮士楼、外廊、藏兵洞、祥符园、亭、宴会楼、浴楼、珍宝馆等标志性建筑组成,景区周边还有御街、香香街、菜子街、佳人街、三国演义大戏台等旅游配套项目。曹府大型文化旅游景区运营后,将全面满足游客吃、住、行、购、娱六大旅游需求,进一步扩大曹魏历史文化名城许昌的对外知名度,更好地展示许昌的对外形象,有效推动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汉魏古城

位于许昌县张盼镇古城村,距许昌市18公里。据《民国二十二年许昌县志》记载:“许昌古城(汉魏古城)城东三十里,周长九里,台阶一百二十九级。相传为曹操所建,遗址今存。”至今城墙轮廓依稀可辨,夯土层清晰可见,汉砖随处可见。据考,当时城内著名建筑除街道、民居、衙门外,还有许昌宫、景福殿、城光殿、永世台、丞相府等。三国时任伟边兰写的《许昌公赋》和单薇、言和写的《景福殿赋》流传至今。1986,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冥想平台

位于许昌市西南17公里的繁城镇。220年,汉献帝应文武百官的要求宣布退位。曹丕在此接受的退位,代汉立魏,改国号为,国号为。从此开始了中国的魏蜀吴时代。禅定台原为青砖护坡,两侧有台阶,台顶四周有石栏杆,台中央有遮阳亭,上面有龙墩宝座。历经千余年风雨侵蚀,仍有一座高20余米、宽30余米的两层凸台。由汉代御史王朗执笔,礼部官员梁欢执笔,大理寺吴婷侯钟繇镌刻的《共庆将军坐禅表·奏荣号》,详细记载了狄咸退位、曹丕称帝的史实,俗称三绝碑。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春秋楼

据《三国志》记载:“建安五年(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归袁绍,曹硕羽归,拜为偏将军。仪式非常隆重。“《三国演义》在这个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用很多附件做了详细的描述:关羽为了保护甘蜜二皇嫂的安全,在《涂山三约》后加入了曹操。曹操给了关羽一座豪宅,让他和第二任妻子住在一起。关羽分两院。黄嫂住内院,关羽一人在外。院子里有一栋楼,关羽晚上读春秋的地方,就是春秋楼。春秋楼古建筑群建于元至正元年间,历经多次修缮。1995许昌市人民政府投资15万元大规模建设了春秋塔文物景区,还新开放了春秋塔广场。春秋楼现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巴陵桥

旧称八里桥。明嘉靖《徐州志》记载:“八里桥在西八里(徐州),相传是曹操送关羽的地方。”关羽在许昌被俘后,曹操“观察其心思无意久留”,想留住他。而关羽“尽谢,辞了书,奔袁军去了”。欲追,被操断然拦住,曰:“各有所主,不必追。”桥旁有明末将军左良玉题写的石碑“汉高祖关摘袍之地”。为了敬仰关羽的忠义勇敢,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在桥西西修建了关帝庙,并立雕像作为纪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昌市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巴陵桥和关帝庙景区进行修缮。现在巴陵桥的关帝庙,建筑宏伟,雕梁画栋,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毓秀台

毓秀台,位于汉魏故城西南角,建于建安三年(198)。是曹操为汉献帝修建的祭祀广场,高约15米,面积4000平方米,台阶99级。每年秋分,汉献帝带领数百名文武官员祭天,祈求风调雨顺、平安昌盛。过去,毓秀台隐于林荫之中,碧绿高远。戏台下有数十座豪华的宫殿式古建筑。是汉献帝祭祀前的临时休息场所。毓秀台比北京天坛早建一千多年,天坛也是皇家祭天的地方。

射鹿台

射鹿台位于许昌县徐天村的西面,城市的东北面。相传是汉献帝和曹操、刘备打猎射鹿的地方。现站高约10米,占地约4000平方米。因蛇路台周围田地多为盐碱地,形似初雪,被后人称为“徐天雪”,是许昌十景之一。

华佗墓

华佗墓位于许昌县苏俏乡石寨村,距许昌市15km。三国时期杰出的医家华佗,葬于华佗墓。墓高约5米,四周30余米,占地500平方米。坟墓周围有一面六角形的花墙。墓前有清乾隆17年立的“神医华公墓”石碑,为当地医家所立。相传华佗因为医术高超,又对老百姓的疾苦念念不忘,不愿独自侍奉曹操,便借故回乡。曹操派人把华佗带回许昌,把他关进监狱,迫害致死。华佗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救死扶伤的故事至今还在这里流传,墓前香火至今。该墓位于许昌市以北15公里的苏俏村南石梁河西岸,高4米,占地360平方米。墓室呈椭圆形,碑身刻有清乾隆十七年(1752)楷书“汉华墓园”。陵园呈六角形,青砖花墙,翠柏苍松环绕。1985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河南分会在许昌召开“华佗学术研讨会”,刻有“东汉杰出医家华佗之墓”石碑。华佗,字正其名,生于裴国桥(今河南永城龙岗乡华佗村),汉代杰出的内科医生。他被誉为神医,精通内科、外科、妇科、针灸等学科,尤其擅长外科,开创了世界外科麻醉剂“麻风散”。曹操闻其名,招华佗来许,当了大夫,写了医书《清囊经》等。

张公祠

张公祠,又称张公祠,位于许昌县张盼古城西北,距许昌市区18公里。相传刘备、关羽、张飞来时,张飞就住在这里,后来称为张公庙或张公村。《周实录》记载:“张公庙建于汉魏,嘉靖七年(1528)重修。”寺庙建在8米高的平台上,南北占地20多亩。原有殿、堂、楼、亭、台、庙50余座,供奉刘备、关羽、张飞等。庙前有柏、松、柏、桧三种,像桃园三兄弟。山门东西壁各嵌有一块青石,一块雨石,一块西风石,两块石头有预知阴晴的作用。还有张匪警、三义堂等遗迹。此外,还有曹操削发的第一个地方,张辽城,雍石台,唐高宗李陵,傅皇后墓,董贵人墓,张、潘二妃墓,八龙墓,墓,墓,张墓,卞墓,墓,夏侯渊墓,墓,毛杰墓,贾诩墓,徐庶母墓,司马墓等 许昌各县(市)出土了大量汉砖瓦、汉铜器、钱币等文物。 在汉魏古城附近,出土了制作精美的鸟纹、绳纹瓷砖,鱼纹、云纹、镶嵌纹的人像砖,刻有“钱球”、“万岁”字样的青砖、瓦,以及装饰有龙凤战车的空心陶柱。出土的还有曹魏时期大规模行军者制作的铜鼎、长矛、马衔、车饰、箭簇、钱币、电饭煲、石磨、犁头等。1985年,古城宫遗址中出土了一件深浮雕四神柱基础,上面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形象。经查验,为许都宫建筑构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三国时期的一些村名沿用至今,如鄢陵县的马兰村,据说是当年曹操的牧马草原。鄢陵县马栏地名载:“东汉末年曹操在此驻军牧马。”比如鄢陵县的“义台”村,据说就是曹操召集群臣商议的地方。《鄢陵县志》载:“伊泰为曹操世代所建。尽量把官僚讨论聚集在这里。”比如许昌县的“哭”村,已经改名为“哭”。相传华佗死后,妻子在千里之外找到丈夫,痛哭流涕,无法继续前行,因此得此名。再比如魏都区的“埝上”村。相传,这里是曹骏许诺开荒时碾米的集中地。此外,还有流传至今的《五谷河》、《枪杆刘》。

简介

古为许之国,“许”源于尧。高因曾在此放牧,并在岸边洗耳朵而得名。夏邑(杨寨),夏都,今禹州,许昌。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生命的根,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的发源地。自夏以来,一直由郡县管辖。东汉建安元年(196)八月,曹操到东汉京都洛阳与会师,并将都城迁至汉朝最后一个都城徐县(今河南许昌东)。魏黄二年(221),曹丕以“魏继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对其进化的考察甚至更长。

三皇五帝,夏,殷,商

三皇五帝时期,夏商时期的诸侯国和部落分别是李(今禹州市)、熊(今长葛市)、昆吾(今许昌县)、康(今禹州市)。夏朝的都城夏邑(杨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的发祥地和都城许昌的禹州(原禹县)。

春秋时期的周朝,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乐土先后被郑、楚占领。分属韩、魏、楚。秦王十七年(前230年),秦朝定居颍川县,统治杨寨(隐帝,今禹州市)。颍川县辖12县,包括许县(今许昌县)、杨寨县(今禹州市)、长舍县(今长葛市)、炎陵县、襄城县。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析许县,建(治今魏都区)。徐县、县、杨寨县、长舍县(治今长葛市老城区)、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县。

东汉

东汉末年建安元年,曹操到东汉京都洛阳迎接汉武帝,并迁都到汉朝最后一个都城徐县(今河南许昌东)。

三国时期及以后

三国时魏称颍川郡,属禹州,许昌郡、颍上郡、鄢陵郡、长社郡均属颍川郡。许昌是魏的五大都城之一。魏黄二年(221),曹丕帝以“魏继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元朝时,许还是一个州,长舍、长葛、襄城三县隶属于此。鄢陵属开封府。明朝洪武元年(1368),长舍郡废,并入徐州,领4郡,长葛、襄城属之。徐州和周俊都被转移到开封。万历三年(1575),改周俊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豫州改为君平府。清初,徐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徐州升为直隶,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徐州升为徐州府,临颍、盐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徐州府和开封府都划归河南省。

民国时期

民国成立后,徐州改为许昌县,禹州改为蔚县。与长葛县同属于河南省豫东路。鄢陵县直属河南省。1926,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辖许昌(今魏都区)。长葛、蔚县属于河南省第一行政区,下辖郑县(今郑州市)。鄢陵直属河南省。1932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行政区,巡抚公署驻许昌,辖许昌、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和蔚县同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蔚县相继被侵华日军占领。同年5438年6月+10月,八路军进入豫西,开辟了鱼米新(今禹州、新密市、新郑市交界处)和(今禹州、佳县交界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鱼米新办事处和县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5月,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在鄢陵、扶沟交界处开辟水西抗日根据地,成立盐阜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日本投降,许昌恢复为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署设在许昌(今魏都区),辖许县、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蔚县仍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2月,豫西行署第二区与第五区合并,设立许昌地区(今许昌市魏都区),辖许昌市(今魏都区)、许昌县、长葛、鄢陵、漯河市、郾城县、舞阳县、叶县、襄城县、蔚县。1954 10月,临汝县划归洛阳地区管辖。1960年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今魏都区)。1964年3月,平顶山市更名为平顶山特区,由许昌特区划出。1965年5月,扶沟、西华、商水三县划入周口地区。65438至0979,武冈区由平顶山市划归许昌区。1982,165438+10月被平顶山市收录。1983 10,许昌地区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划入平顶山市。1986 65438+10月18经国务院批准,许昌地区撤销,升格为地级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县、炎陵县、蔚县。襄城县、佳县划归平顶山市。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县划归漯河市。6月25日,1988,蔚县改为禹州市。1993 12 14,长葛县改为长葛市。8月25日,1997,襄城县由平顶山市划归许昌市。2000年,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许昌市总人口为4124086;魏都区373387,许昌县737384,炎陵县564477,襄城县679863,禹州市1122669,长葛市市646306。2010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许昌总人口为4307199;魏都区498085人,许昌县767396人,炎陵县551575人,襄城县671270人,禹州市165438人,长葛市0318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