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达斡尔族的历史和迁徙过程
明末,女真族在东北再次崛起。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随后开始了征服统一黑龙江流域的战争。清朝初年,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民族,史称萨赫勒部、萨哈尔检部、索伦部,先后向清廷投降,被编为“佐领”和岁贡貂。他们在清朝中央政府的范丽元和宁古塔昂邦(后改名宁古塔将军)的张静管辖下,以狩猎、捕鱼、农耕和放牧为生。
达斡尔族南迁是从个别部落首领及其家属投降清朝开始的。清朝崇德初年,达斡尔族敖拉(敖姓)胡力尔肯被朝廷封为三等男爵,率部下迁居嫩江中上游(今墨脱、嫩江县),并建立村落。1649年(顺治六年),黑龙江左岸有京畿道的清官巴尔达奇(今金姓)举家迁居北京,进入满洲正白旗,这是达斡尔族在北京定居的开始。
由于沙皇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武装入侵,达斡尔族大规模迁移到嫩江流域。1643年冬,沙皇雅库茨克率领以戈洛维昂教派的博亚尔·科夫为首的武装哥萨克“远征队”,首次闯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的达斡尔族和平居住区,野蛮烧杀抢掠,激起达斡尔族人民的极大愤慨,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击。后来,俄罗斯多次派哈巴罗夫等武装进入黑龙江省腹地,进行更大规模的公然武装侵略和物资掠夺,其暴行令人发指。达斡尔族等北疆各族人民进行了长期卓越的反侵略斗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尊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达斡尔族人民反抗俄罗斯武装侵略的斗争,是我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光辉一页。
当时清政府入主中原后不久就在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无暇北顾。它不得不动员黑龙江北岸的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民族向内地嫩江流域转移,以切断入侵者的粮食等供给,暂时保护北疆的安宁。为了躲避战争的灾难,达斡尔族不得不背井离乡,扶老携幼,强渡黑龙江,翻越大兴安岭,举家南迁,来到嫩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嫩江流域从此成为达斡尔族的聚居地。
达斡尔族南迁嫩江流域之初,就有一部分人定居在齐齐哈尔地区。当时清政府以齐齐哈尔屯为中心,任命宏基、杂木为“祭祀战斗”部(意为渔猎部落)总经理,管理达斡尔人的军政事务。康熙三十年(1691),“索伦达斡尔人奉命驻防齐齐哈尔”(《黑龙江志》卷三十),其中12左达斡尔人由布塔转移至齐齐哈尔。康熙三十一年(1692),蒙古科尔沁部向清廷移交天聪八年(1634)俘获的达斡尔族、锡伯族14000余人,清政府召回黑龙江将军萨布苏、宁古塔将军鲍彤。“齐齐哈尔获胜最重要的地方是西贝和瓜尔。康熙三十八年(1699),黑龙江将军由摩根城迁至齐齐哈尔,设齐齐哈尔副总司令衙门。齐齐哈尔八旗所辖助理员中,达斡尔族***16助理员。雍正十一年(1733),复黑龙江将军卓尔海之言,选布哈达屠夫一千人,编《八旗》(《清世宗实录》)。最初居住和后来驻扎在齐齐哈尔地区的达斡尔族官兵及其家属的后代,形成了今天齐齐哈尔的达斡尔族。齐齐哈尔达斡尔族地处平原,更接近内陆,从事农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较高。
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签订《尼布甲尼撒条约》,埃尔贡河成为中俄界河,呼伦贝尔地区成为重要的国防地区。雍正十年(1732),清政府处理军机大臣等。法令上说:“你看呼伦贝尔附近的吉拉马泰口,地方辽阔,水草很好,树木茂盛,可以种地建城。请选索伦、虎、鄂伦春族士兵三千人,移至其处,使伊入八旗”(《清世宗》新编呼伦贝尔八旗五十篇中,布撒迁的达斡尔人有二十六篇,士兵七百三十人。后来由于呼伦贝尔气候极寒,很难栽培。几经邀约,于乾隆七年(1724)获准,26名左达斡尔人全部迁回布撒。有几个是当官的,家人还留在呼伦贝尔。清末民初,东北沦陷,大批达斡尔人陆续迁居呼伦贝尔地区,共同形成了现在的海拉尔达斡尔人。
17年80年代,新疆额尔图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反清。到1757年,清军先后击败加尔丹及其后继者对阿拉博坦、阿穆尔萨那的叛乱,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战役中,达斡尔族官兵参加了多次战斗。战斗结束后,轮换驻军制度将实行三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清政府决定派遣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锡伯族等官兵随家人迁居新疆伊犁。同年秋,布塔地区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锡伯族等民族的官兵,带着家属,分南北两路奔赴新疆。历经千辛万苦,他们分别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到达新疆。到达伊犁后,“索伦在奎屯的撒马尔游牧,达斡尔在霍尔果斯河生活农耕”(《西陲传》)。达斡尔人被编为索伦营左四旗。同治初年,新疆达斡尔人因战乱突围至塔城地区。同治十二年,有一次回布撒老家。因为中途受阻,转了几年又回到了塔城地区。新疆达斡尔族人民为祖国西北和北疆的保卫、开发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嫩江以西的莫旗所辖地区,从清初开始就有达斡尔人居住,史称锡伯哈。清末,清政府解禁垦荒,大批汉族农民、手工业者、商人涌入布萨地区。嫩江东岸的东布萨地区更早地首当其冲。大量迁入的农民毁草毁林开荒,达斡尔族村寨的部分土地、牧场、山场被查封破坏,影响了达斡尔族传统的牧、猎、渔和农业生产。民国以后,这一带陆续实行县制,赋税众多。此外,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日益加剧,社会治安混乱,土匪横行,达斡尔族难以维持生产生活。嫩江东岸的达斡尔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怀念过去相对稳定的自然生活方式,纷纷将村落迁至嫩江西岸的莫旗。首先,德都勒、温查尔、塔文谦、哈利和其他村庄的人向西迁移。在中国东北被占领期间,居住在嫩江沿岸的人,如金铎和杜尔本,也迁到了嫩江西岸。从此,莫旗成为中国达斡尔族最集中的地区。
65438+上世纪80年代,新疆额鲁特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反清。到1757年,清军先后击败加尔丹及其后继者对阿拉博坦、阿穆尔萨那的叛乱,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战役中,达斡尔族官兵参加了多次战斗。战斗结束后,轮换驻军制度将实行三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清政府决定派遣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锡伯族等官兵随家人迁居新疆伊犁。同年秋,布塔地区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锡伯族等民族的官兵,带着家属,分南北两路奔赴新疆。历经千辛万苦,他们分别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到达新疆。到达伊犁后,“索伦在奎屯的撒马尔游牧,达斡尔在霍尔果斯河生活农耕”(《西陲传》)。达斡尔人被编为索伦营左四旗。同治初年,新疆达斡尔人因战乱突围至塔城地区。同治十二年,有一次回布撒老家。因为中途受阻,转了几年又回到了塔城地区。新疆达斡尔族人民为祖国西北和北疆的保卫、开发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