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村古道茶亭
古驿道所在的安徽歙县七子里镇竹溪村,山石嶙峋,道路两旁悬崖峭壁,景色壮观。导游指着远处高耸的山峰说:那是梁青峰,华东第二高峰。车子顺着弯弯曲曲的小溪进山,只见远处山峰浮在彩云上,山川令人窒息,还有一个村庄,几家人家。瓦房上炊烟缭绕,农舍白茫茫一片。这些房子大多以石头和泥墙为基础。巨树下,溪水潺潺,装点得像一幅水墨画长卷,有着独特的古意。
古道上,一路上,偶尔能看到一两个简陋的小屋,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悲伤故事。旧时长邮路有“三里一路亭,五里一茶亭”。在外殷实的徽商,常常捐钱在家乡铺路修桥;即使是小徽商,虽然没有发大财,但一旦有了“小积蓄”,首先想到的就是在村里建个茶亭、路亭。给风尘仆仆的商家找一个休息的地方,喝一口水,抽一包烟,然后继续漫漫征途。旧时古道旁的寺庙常年用茶送水,或烘干粮;若有商旅夜行,寺里给火把,“僧尼不拿一分钱。”秋收时节,僧人在田间“化缘”以弥补茶亭费用也很常见;即使是普通村民,也会为茶亭添置、修缮一些木凳、石凳,方便过往商户休息。
文化活动
竹溪村举行了盛大的黄氏宗祠庆典。黄立德女士、黄先生、先生等数十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当晚设200席,招待国内外乡亲、宗亲及各界宾客。庆祝活动非常热闹。黄氏宗祠是居住在马来西亚竹溪村的华侨于1914年,按照中西合璧的建筑设计风格,对原简陋的黄氏宗祠进行扩建重建,占地800平方米。黄氏宗祠自1914建成以来,历经94年风风雨雨,年久失修。
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应海内外村民的要求,竹溪村黄氏宗祠于2008年4月决定开始重建。香港竹溪村居民、江门市荣誉市民黄丽德女士率先捐款38万港元。其他来自香港、澳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村民也纷纷捐款。同时也得到了双水同乡黄秋先生、大陆的黄永球先生、黄帝京先生的慷慨捐助和大力支持。经过半年多的建设,黄氏宗祠重现昔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