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之前名人自理的故事。典型~ ~ ~
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殷舒退休回乡,想用毕生积蓄为家乡修一座桥。但是,孩子们反对他:“你当了一辈子高官,我们却一点光都没沾到。指望你回家容易,你却对我们如此冷漠。”刘殷舒非常难过。他觉得自己虽然无辜,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于是,他用尽了自己的积蓄,花了五年时间建造了一座桥,命名为“刘玉桥”。桥修好后,他对子女说:“我之所以把所有的积蓄都用来修桥,是想用事实告诉你们,我要走自己的路,创造自己的生活。还不如靠自己。”为了彻底消除孩子们对父母的依赖,他以十五两银子把桥卖给了政府。
刘殷舒的所作所为深深感动了他的孩子们。他的孩子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应该说,刘殷舒在重视孩子自强精神的培养上是有远见的,他用毕生的积蓄教育孩子也是用心良苦的。古人尚且如此。今天家长应该如何看待孩子自强精神的培养,家长应该从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先来看两个故事。
案例一:我有一双经历过风雨的翅膀。
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和其他家长一样,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所以,我成了他们的希望,我决心要上大学。
然而,苦难在我的梦想之路上。我六岁的时候,父亲上夜班的时候,铁屑崩进了我的眼睛,左眼失明了。在我十一岁的时候,父亲因为肾病手术,取掉了他的左肾,我不能再干体力活了。妈妈在我一年级的时候下岗了,家里的生活只靠爸爸每月200块钱的工伤津贴维持。那几天空气好像变得压抑了。这样的家庭需要一个儿子带头。那天,我毅然作出了一个决定:为了工作,我要供自己上学。
找同学借了50块钱,去批发市场买了一些小装饰画和工艺品,准备像学校门口的小贩一样。没想到平时很平常的事情,在我头上变得这么难。那天中午,我没有把货从包里拿出来。但是如果货卖不出去,我连借的五十块钱都还不上。第二天中午,我去了一个很远的学校门口,把货摆好,不敢对自己大喊大叫。许久,一个小同学走过来问我:“这是卖的吗?”我赶紧点头。那天我赚了一毛钱,我赚的第一毛钱。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了赚钱的艰辛,明白了父亲平时给我的钱里凝聚了多少汗水和心血。
一个月后,我赚了80元钱。23元买了一部期待已久的经典。走出书店,突然觉得天空好蓝。回到家,父亲惊讶地问我钱从哪里来的,我告诉了他。他什么也没说。但我看到他的嘴在颤抖,我知道他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多星期后的中午,大家都在吃饭,父亲突然问我:“你从哪里拿的货?”我很惊讶,但他没有看我,只是伸出筷子夹起食物。很快,父亲和我一样,开始在一所小学门口卖货...我很感谢我的父亲,他的行为对我是一种无声的鼓励。而且我真的觉得命运之火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有一次,我蹲在夜市的角落里大喊。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被我的手工艺品吸引,他妈妈说什么都不会买。当她把他拖出五六米的时候,我突然听到她在喊:“你看,你再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能摆地摊了。”
虽然早已习惯了被人审视,但也感受到了自力更生的骄傲。但那一刻,我被深深地伤害了。我想到打扫走廊的妈妈,生病工作的爸爸。他们也从事着社会底层的工作,却是我心中最慈爱的父母,最完美的父母。我想我会用自己的劳动赢得别人的尊重,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
每年最轻松的时候是寒暑假,因为时间充裕,而且货也不限于小学生。那年寒假,我从早市批发了一袋粘豆袋。在下午的高峰时间,我去附近的路上卖它们。不到两个小时,所有的豆包都卖完了,我赚了36块钱,这是我赚得最多的一天。我非常高兴。第二天又批发了一包,全部卖完了。第三天去熟悉的地方卖,却没几个人买。想了想才知道,这是人吃豆腐脑的一种尝鲜和怀旧心理。一个地方的流动人口是固定的,想早点尝试的人已经买了,生意自然会慢下来。于是我就一直换地方,我爸也来帮忙。二十天的时间,我们走遍了附近的路,赚了六百多块钱。那个春节是我过的最快乐的节日。父母很高兴,我想是因为他们看到女儿一天天长大...
就这样,我靠自己完成了学业,以总分600分,高考作文满分的成绩被哈尔滨工程大学录取。
摘自《中国青年》第一期:曹淑媛。
图为一个女孩在街上卖货。
卖商品的小女孩
应该说曹殊院是不幸的。她从小就经历了这么多苦难。但曹淑媛也是幸运的,正是那些不幸的经历让他明白了人生。我想每个读者都会向曹殊院致敬。但下面这个案例恐怕会让人感到一些痛苦。
案例二:母亲的“老儿”
一个少年犯的演讲
我叫戴宇,一个花季少女,现在她应该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和色彩的世界里。但是,我因为诈骗被关进了看守所。
从我记事起,父母就叫我“老儿”。他们待我如老儿子,疼爱我,视我如掌上明珠,不离不弃的打我骂我。我觉得我的童年是金色的。然而就是这种“按需伸手,张口就来”的生活让我变得懒惰。家里的活都是我姐干的,我都不想干。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吃美味的食物,穿漂亮的衣服。
父母也梦想着我能考上大学,但是我觉得学习很辛苦。我不得不每天写作、计算和背诵。如果我做不到,我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所以我从来没有对学习感兴趣,我的成绩当然也不令人满意。为了避免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我总是在考试时作弊。所以我经常被老师抓,父母也多次被请到学校。当我的父母看到我不是学习的材料,他们让我的脾气。我姐有时候会劝我几句,我都不听。时间长了,她也不在乎了。没有学习的压力,没有别人的催促,我觉得很自由。可以随心所欲的看电视,可以看《动漫城》的《午夜剧场》。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满足于整天闷在家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想自己出去看看。于是,一些花钱大手大脚的同学成了我的朋友。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总是在街上闲逛。一开始父母从不干涉,直到我和社会上的无业青年混在一起,他们才开始焦虑。他们让我和那些人分手,我根本不听,因为我从小就任性。我的朋友不喜欢他们,所以我和他们争论。后来一气之下就离家了,所以没办法上学。我和社会上的朋友混在一起,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不好的东西,我走的路也越来越邪恶...
有一次我在外面受了委屈,突然想到我已经好几个月没回家了。我拿起电话,是我妈妈接的。妈妈听到我的声音哭了。她说:“老儿,你在哪里?”?回来吧,只要你回来了,不管你犯了什么错,都可以原谅。你记住:只有狠心的孩子,没有狠心的父母。“听了我妈的话,我才知道我原来是那么的残忍无情...我回家了,那天爸爸特意做了很多我喜欢吃的东西。我很开心。我很久没有这么开心了。在家待了一段时间,阳光般的温暖又爬上了我的家。
好景不长,闲散的日子让我厌烦。我懒得看书,也不让我做家务。我想找个班,爸妈说我小两岁。整天吃不下睡不着,睡不着吃不着。很快,我又开始给那些朋友打电话。我很高兴他们答应带我出去玩。但是爸爸妈妈不同意。又和父母吵了一架,狠心离开了家。我们吃餐馆,每天洗桑拿,玩城里最好的迪斯科,晚上吃烧烤。说实话,我知道父母很爱我。然而,我不再是一个吵着要糖果和鲜花的小女孩了。我舍不得和我的朋友分开。我愿意和他们交谈。我喜欢在讲新东西的时候看到他们的表情。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有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越反对,我就越接近那些朋友。就这样,家变成了酒店,和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直到走进看守所,我才有一种从噩梦中醒来的感觉。
我的朋友,我们生活在一个广阔的世界里。广阔的世界蕴藏着无数的快乐和美好。但美好的背后总是伴随着丑陋的阴影,贪婪、自私、懒惰往往夹在美好与善良之间。愿人们记住这些罪恶的教训,永远不要让悲剧重演。
一只鸟的叫声
一朵生命之花在含苞待放的时候受到重创,真是令人心碎。痛定思痛,是什么让曹禺和戴宇的表现如此不同?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几位家长和专家。以下是几位家长的看法。
家长A:我觉得两个孩子差别这么大,跟他自己有直接关系。与戴宇相比,曹殊院的童年是灰色的。但曹淑媛就是这么上进,家里条件也比较困难。她不仅养活了自己的学习,甚至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那么懂事,她理解生活的艰辛,理解父母的难处。她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父母的微笑。她这么爱思考,能很快判断出人们买豆腐的心态。我觉得,曹淑媛以后的生活一定会很好。我希望我有这样一个女儿。
与曹禺园相比,戴宇太无知了。家里给她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却成了她偷懒的借口。她不爱学习,遇事投机取巧。正是她的好逸恶劳,不求上进,才让她与无业游民混在一起无法自拔。有时候家长碰到一块,总说没事让孩子操心。
家长B:我觉得两个孩子的不同行为和环境有关。曹淑媛是不幸的,但面对不幸她还是要活下去。我该怎么办?只有努力。我想“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么说的吧。相反,戴宇从小就有优越的条件。然而,她就像一只笼中鸟。被人类喂食后,即使冲出笼子,也会变得无法进食。同时,她的快速堕落也和她的交往环境有很大关系。“自古以来,大才多苦,伟人从来不多。”古训告诉我们,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砺人的意志,激励人奋进。
家长C:我同意两位家长的说法。但是,我觉得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很重要。戴宇进看守所和他的父母有直接关系。他们对戴宇百依百顺,真的是“怕融化在嘴里,又怕掉在手上”正是这种溺爱使戴宇变得懒惰和任性。而一个坏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不仅如此,孩子怕吃苦,不想上学。他们不思进取,还不重视。他们只是让她为所欲为。
应该指出的是,戴宇在他的第一个家之后想找一些工作。应该说这是她进步的一个体现,只是父母没有提供条件。于是她无聊地想起了那些朋友。戴宇的父母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只是一味地爱他们,这真是令人遗憾。
相反,在曹禺园的成长中,父亲在关键时候扮演的角色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试想一下,如果第一次赚钱的曹淑媛,遇到的是一声大吼:孩子,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做这些事?那么,结果可能是另一种方式。曹禺园的父亲不善言辞,却用行动支持着孩子。应该说他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家长各抒己见,让人深思。但是教育学认为,教育、环境、遗传都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如果三者结合起来,我们的教育效果会好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专家们是怎么知道两个孩子的不同表现的。
曹禺园和戴宇的不同表现与他们自身的自强意识有关。他们不同的结果恰恰体现了自强精神在孩子成长中的意义。所谓自强精神,是指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一切困难、独立自主、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是一种独立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从偷梁换柱的匡衡,到忍辱负重著书立说的司马迁;从弃医从文救民的鲁迅,到身残志坚、立志挑战自我的张海迪,许多仁人志士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如今,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新时期继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号召。这充分说明,培养孩子的自强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自我提升是成功的基础。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孩子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会主动去解决问题。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孩子面对挫折也能表现出毅力和韧劲。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曹淑媛走出了困境,顶住了各种压力。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让她完成了学业,赢得了尊重。
相反,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严重缺乏自强精神。他们追求享受,意志薄弱。即使有某种理想,也是为了实现理想后的各种荣誉和享受。面对现实,没有对策,想的不多,做的不多,不愿意努力。所以我只是羡慕别人的成功结果。如果什么都没得到,就会垂头丧气,甚至心灰意冷。有些人甚至触犯了法律,进了监狱。
我想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曹禺园一样,但总觉得孩子做不到。其实自立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因为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越来越高,体格越来越强壮,一些以前做不到的事情可以很容易地做到。
生理变化也影响他们的心理变化。于是,独立感和成年感开始增强。他们渴望照顾自己,自立,希望别人认可他们的成年人身份。从“顺从的道德”到“平等的道德”。如果这种心理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因为“过度保护”而变得非常依赖、胆小。另一方面,他们最终会找到满足这种心理的方法。如果他们长期不能满足这种心理,就会表现得很极端。这就是戴宇和不健康的年轻人在一起的原因。所以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自强意识在孩子心中的作用,善于保护孩子的自强意识。
家长的交流和专家的点评,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对自我提升很迷茫。为了让大家获得更多的信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请专家来答疑解惑。
父母: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依赖?如何帮助孩子克服依赖性强的问题?
专家:依赖是一种情感需求。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孩子因为阅历浅,遇到问题往往手足无措,所以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很正常。
但是过度依赖的心理是有害的。过度依赖的孩子往往没有主见,常常感到无助。他们知道别人错了,但是因为害怕被抛弃,也附和,所以很难独立完成自己的计划或者做自己的事。有时候为了讨好别人,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容易被批评或不赞同伤害。长此以往,可能会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形成对父母的过度依赖?这往往与父母的过度保护有关。所以,要摆脱孩子的强烈依赖,首先要从改变父母开始。父母不应该让孩子接受特殊待遇;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表现,避免当众夸孩子;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物质享受的要求;如果孩子稍有不适,不要惊慌;什么都不做,保护好自己的脸之类的。
家长要尽量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琐事入手,让孩子量力而行。比如:要求孩子按时起床、睡觉、收拾衣服、照顾好自己;要求孩子收拾好自己的课桌,带上学习工具,学习上自理。在非原则性问题上可以听听孩子的意见。比如给孩子买衣服,在一定的价格内,款式和颜色可以由孩子自己决定。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承担更多的任务,让自己有独立面对问题的机会,督促自己下定决心,想办法。鼓励他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在他们独立完成某件事的时候及时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心。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多给他一些帮助和理解,和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读好书。用古今中外有志之士的榜样武装孩子的头脑,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同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和有上进心的孩子接触,向他们学习。因为青春期同龄人的作用有时候比父母的影响更大,同龄人作为榜样的作用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之,克服孩子过度依赖心理的方法有很多。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孩子的过度依赖心理会减弱。
为了测试你是否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强精神,我们为你提供了一个特定的心理测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三个备选答案中任选一个填入括号内。
1.你鼓励孩子单独出去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
2.你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吗(比如卖报纸,当服务员)?
a经常()b偶尔()c从不()
你让你的孩子在家做家务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
4.你鼓励你的孩子竞选班委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
5.你支持孩子质疑老师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
评分方法: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得1分。10分以上说明你更注重孩子自强精神的培养。低于10的分数说明你对孩子缺乏这方面的训练。10说明你已经开始关注了。
自己流汗,自己吃饭,自己做事;倚天、倚地、倚祖不是英雄。
郑板桥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尽快独立,那么你就应该教他如何工作,如何完成任务,如何取得成果。
——布法利·弗里德曼(美国)
资料一:国外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独立?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中,家长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这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要求孩子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长大独立。
在美国,家庭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孩子开拓精神和自立能力。父母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修摩托车,自己出去打工。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出去谋生。美国的中学生有一句口号:自己挣钱。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儿子失业后,没有依靠父亲的权势,而是自己谋生、找工作。
在瑞士,为了防止孩子变得无能,父母从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自力更生的精神。比如一个十六七岁的女生,初中毕业后,去一个有教养的家庭做了一年左右的女佣,上午干活,下午学习。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谋生的途径;另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德语区和法语区,一个语言区的女孩通常会在其他语言区做佣人。
在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大人就给她出主意,不打扰别人。并且在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出去旅游,无论孩子多小,无一例外都要背上一个小背包。我为什么要问?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事,应该自己扛。”放学后,许多学生会在业余时间参加劳动赚钱。勤工俭学在大学里很常见,即使是有钱人家的弟子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餐馆里端菜洗碗、在商店里卖货和做家教来挣学费。
——摘自《家长1998》第二期。
数据2家教小故事
故事一:美国富豪洛克菲勒的子女零花钱少得可怜。
富人洛克菲勒家族的账本扉页上印着关于孩子零花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02岁以上的人每周65438+3美元。零花钱每周发一次,要求孩子记住每笔支出的用途,下次收钱时交给父亲检查。洛克菲勒认为“过多的财富会给孩子带来灾难。”
故事2:刘少奇提倡让孩子自由做事。
1964年夏,刘主席的夫人王同志在河北省忻城县。那时刘少奇同志在北京。她给15岁的女儿写了一封信要她去送,并告诉她的秘书不要给女儿买票,不要送他去火车站,不要王同志来接她。孩子们应该照顾好自己。
秘书感到很尴尬。我认为萍萍毕竟是个小女孩,她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刘少奇同志看了,说:“一是管住孩子,二是放开孩子。这有什么关系?不好好学习,就要管好自己的不良品德。放的是什么?让孩子去做一切需要努力和付出的事情。这样,孩子可能会摔倒,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得到锻炼,才能更好地成长。
——摘自《父母的世界》第二期1996。
三个人自强不息的信息轶事
中国计算机名人王安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出去玩,路过一棵大树,突然有东西掉在他头上。他伸手摸了摸它。原来是一个鸟窝,一只饥饿的小麻雀从里面滚了出来。王安决定把它带回去喂养。当她走到门口时,她突然想起她妈妈不允许他养小动物。他不得不轻轻地把麻雀放在门外,然后匆忙进屋,征求母亲的同意。母亲破例同意了儿子的请求。王然兴奋地出了门,却发现麻雀不见了,一只黑猫正在擦嘴。王安破碎的心变成了悔恨,伤心了很久。从这件事上,王安学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一课:只要认定了自己能做的事,就不必依赖别人,不能优柔寡断,必须马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