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是如何被人类驯化的,又是如何进化的?

马的脸看起来很长。其实马的头并不长,只是嘴巴又长又大。马吃植物。他们有一个简单的胃和一个特别发达的盲肠。它们不能像反刍动物一样通过反刍来咀嚼食物。它们不能把嚼过的草料吞到肚子里先储存起来,所以马只能靠这张大嘴。马的长脸在吃东西的时候观察敌人也特别有用。因为它的眼睛在脸上部的两侧,耳朵在脸的上方,所以当它的嘴伸进茂密的草丛里吃东西时,它不需要抬头,所以它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和听到。除了大嘴和长脸,马还有很多特点。它们的起源和驯化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发展史。

马站着睡觉不累吗?马的一个特点是晚上喜欢站着睡觉。但是马站着睡觉会觉得累吗?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马可以锁住膝盖和手肘,这样它在站立(或睡觉)时就不需要依靠肌肉支撑了。因为肌腱是钩在骨头上面的,所以马腿上的肌肉可以放松。

站着睡觉的家养马是继承了野马的生活习性。野马生活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草原上。在古代,它们不仅是人类的狩猎对象,也是豺狼等食肉动物的美味佳肴。与牛羊不同,它们可以用角与敌人战斗。野马自卫的唯一方法就是逃跑。为了快速及时的逃离敌人,晚上不敢躺下睡觉。即使在白天,它们也会站着打个盹,保持高度警惕。家养的马虽然不像野马那样容易受到天敌和人为伤害,但是被野马驯化了,所以还保留着站着睡觉的习惯。

马是猎物动物,草原上最好的防御就是跑得比捕食者快。对马来说,奔跑耐力比初速度更重要,所以马的腿会变得更长更强壮。一匹马达到最高速度需要一些时间和距离。如果比赛距离只有50米左右,大部分人都能先于马冲过终点。

马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过热会烧它的脑子吗?当然不是,因为马头有天然的空调。马高速奔跑时,血液温度可达45℃~46℃,但头部温度恒定在40℃左右。马头下面有一对气囊,起到空调散热器的作用,在血液进入大脑之前起到降温的作用。

为什么老马能认路?马对气味极其敏感,有时能通过识别空气中的微量水分找到数千米外的水源。马也有很强的嗅觉和记忆力,经过曲折的旅程还能回到原来的地方。我国历史上有老马认路的记载,这是基于外界环境如景物、色彩、声音、味觉对其大脑的刺激。

马走路时有用鼻子呜咽的习惯。鼻腔分为呼吸区和嗅觉区。呼吸区位于鼻腔前部,可以分泌粘液,防止灰尘和异物进入鼻腔。嗅觉区位于鼻腔的上部和后部,嗅觉神经细胞分布在鼻腔的上部和后部。马之所以在行走时吹口哨,是为了不断清除鼻腔内的异物,使呼吸区通畅;但如果呼吸区域通畅,则可以充分利用嗅觉神经细胞准确识别道路。

马的眼睛是所有陆地哺乳动物中最大的,它们的视野几乎可以达到360度。它的眼睛很特别,瞳孔上下扁平,左右宽大,这和它们的祖先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有关。宽而平的瞳孔使他们能够从远处看到两边的猎物或敌人。

马除了用耳朵作为听觉器官,还可以用耳朵来表达“情绪”。

“情绪”的变化,可以从马的姿势、面部各部位肌肉的运动、尾巴和四肢的运动、嘶嘶声中观察出来。比如一匹马饿了,如果不能及时喂饱,就会急着用前脚犁地。当它受到惊吓时,会伸出后腿,用后脚踢它。然而,马的表情最明显的部分是它的脸,尤其是耳朵、鼻子和眼睛的表情。在这些部位中,耳朵的表现最为丰富。

马心情好的时候,耳朵直立,树根有力,但经常轻微抖动;心情不好的时候,它会不停的来回晃动;紧张的时候,它会昂起头,竖起两边的耳朵;兴奋时,耳朵一般向后;当它累了,困了,需要休息的时候,它的耳根会显得无力,它会把耳朵“挂”在两边;当它害怕时,会紧张地颤抖,通过鼻孔发出声音,这种声音叫“打呼噜”。

只有观察马的耳朵,才能知道许多不同的“情绪”。如果我们观察它的鼻子和眼睛的表情,以及尾巴的摆动,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马的“情绪”。

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是有科学依据的。在马等动物体内,有一种蛋白质叫BMAL1,可以促进脂肪的堆积。奇怪的是,这种蛋白质具有白天减少,晚上增加的特点,这也是为什么晚上吃东西更容易让你发胖的原因。BMAL1蛋白在脂肪组织中含量丰富。它与DNA(脱氧核糖核酸)结合,具有调节生物钟,使其正常工作的功能。

马的祖先只有狐狸。马来西亚是一种奇怪的有蹄动物,起源于古代的有蹄动物。它们从始新世开始就出现在地球上,至今已有5800万年的历史。在各种有蹄类动物中,有曾经昙花一现,在渐新世消失于历史舞台的雷兽,也有类似马但脚上有爪的爪类动物;各种犀牛;还有一种动物叫貘,今天在美国和东南亚还能看到它的遗骸。总之现在只剩下马,貘,犀牛了。

1838年,英国科尔切斯特发现了一些哺乳动物牙齿和下颌骨的碎片。这些化石引起了英国著名博物学家欧文的注意,但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化石属于马,而是将其归为灵长类动物。1840,他将其归类为“有蹄兔兽”。虽然它和现代的狐狸一样大,但它是当今世界上所有高大的马的祖先。

马的进化主干主要是从祖先马到现代马。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的发展趋势是:从小到大,腿脚越来越长,侧趾逐渐退化,中趾增强,牙冠越来越高,前磨牙越来越复杂,逐渐磨牙。这种发展趋势也反映了从适应森林生活到逐渐适应草原生活的过程,即从跳跃到奔跑,从吃嫩叶到吃粗草。

最早的马出现在始新世早期。它的个体比现代的马小很多,只有30厘米左右高。那时气候温暖,植物茂盛。所以欧祖玛身体轻巧灵活,可以躲在茂密的森林和灌木丛中,吃多汁的嫩叶。当时分布在北美、亚洲和欧洲。随着始新世早期的结束,始新世马在北美大陆之外灭绝了。后来,马的进化从北美传到了其他大陆。

在4000万年前的渐新世,北美出现了一种新的马。渐新马,又名马忠,高约40厘米。它比祖先的马大,看起来像现代的羔羊。它也生活在潮湿温暖的森林地区,以新鲜多汁的树叶和嫩草为食。

中原马又称古草原马,出现于距今654.38+08万年前的中新世,是马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过渡类型之一。这一时期气候干燥,森林稀少,草原辽阔。古代草原马的身体只有现代小马那么大。因为食物的变化,它的牙齿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适合咀嚼干草。此外,草原上的生活非常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击,所以逐渐形成了快跑的习惯。虽然前脚和后脚都有三个脚趾,但是只有中间的脚趾接触地面支撑身体,行走和奔跑,两边都退化了。祖传的马和马忠都住在森林里。从古代草原上的马,马进化成了草原生活的类型。但是,草原上的古马只是马进化的一个分支。

在第三纪末期,也就是500万年前的上新世,开始出现单趾马,这是一种比古代草原马更高级的马。它的体型已经长得像现代的中型马了。它的高度大约是200厘米。它的牙齿更加进化。它的前后脚变成了真正的单趾。它只用粗壮的中趾行走,蹄子发达,而侧趾退化成只有一点点树枝状的痕迹,隐藏在脚上部的皮肤里。

大约400万年前的第四纪,尚欣马进化成了真正的马,体型很大,是完全现代的马。真正的马最大的特点是前后脚只有中趾,单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趾端形成了坚硬的蹄子,适合在辽阔的草原上驰骋。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头骨长达73厘米,可以说是马中“最长的脸”。此外,埃利希马的头在所有马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艾玛主要生活在甘肃等地。比家养的马、野马都大,但并不重。

最早的真马出现在北艾斯纳,大约250万年前通过白令大陆桥进入亚洲,逐渐演变为东亚的马。第四纪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马、驴和斑马仍然生活在世界上。它们是真正的马家族成员。世界上唯一的野马,普氏野马,只分布在阿尔泰山两侧的广阔平原上,但它并不是马的野生祖先。

马的驯化之谜马的驯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考古记录显示,中亚的马大约在6000年前被人类驯服。根据考古学和遗传生物学提供的证据,提出了马驯化的许多版本,但一直没有定论。

英国科学家认为,驯养的马可能起源于欧亚大陆的西部草原,即今天的乌克兰、俄罗斯西南部和哈萨克斯坦西部。来自欧亚大草原的300多匹野马是由它们遍布欧亚大陆的野生祖先经过基因改造而成的。根据研究结果,他们认为大约6000年前欧亚草原西部就已经驯化了马。随着野马在欧亚大陆的传播,野马的基因不断混入驯养的马。

瑞典和美国科学家分析了不同品种家马的线粒体DNA序列(通常被认为是从母亲那里遗传的),发现了古代母马的不同排列。结果表明,现代马有多个祖先,人类与马的互动可能在考古记载第一批驯化马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所以,人类最早的马有可能是从野外捕获的。当野马数量逐渐减少时,人类开始驯养捕获的马。

在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马场后,考古学家认为哈萨克人是最早训练马匹的人。它位于哈萨克斯坦北部乌尔泰山东麓的平原上,有5500年的历史。考古学家在这片草原地区发现了马骨头、马牙齿和装有马奶的陶罐碎片,属于古代泰伯文化遗址。种种迹象表明,当时的人们过着真正的田园生活:吃马肉,喝马奶,骑马,可见驯马的时间更早。

关于马在中国的起源,目前没有定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和马车是从黑海和里海之间的草原传入中国的;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饲养、训练和使用马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龙山文化时期。虽然中亚和西亚的家养马的考古发现更早,但中国大陆家养马的起源并不一定来自西方或北方。换句话说,中国应该有一个独立的家养马起源中心。中国学者正在与英国专家合作,对以往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马骨进行全面研究,包括其埋葬环境、古病理学观察、种群结构和生物地理分布。利用DNA分析、微量元素检测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为进一步了解中国马的起源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驯化后,家养马在农业、交通和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交配繁殖,家养的马有很多种,体型、速度、精力各不相同。这些差异使得马可以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200多种家养马被改良和繁殖。有白色、黑色、棕色、枣红、黄色等颜色。不同品种的家养马,体型差异很大。大种马体重1200 kg,高200 cm。小品种体重不足200公斤,高仅95厘米;所谓的袖珍小马,身高只有60厘米。

马在人类社会五六千年发展中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随着机械文明的发展,马在战争、农业和交通运输中的作用逐渐减弱。然而,马仍然被广泛驯化,用于人类娱乐、赛马和马术运动。目前,世界上约有8000万匹马,其中1万多匹马主要产于中国、北美、中亚、南美、欧洲部分地区和其他国家,其中中国拥有的马数量居世界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