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简介

东乡族简介

东乡族主要居住在甘肃省临夏自治州境内大夏河以东、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东乡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兰州、定西、宁夏、新疆等地。

东乡族因生活在甘肃临夏地区的东乡而得名。原名“东乡* * *”、“东乡土人”、“东乡蒙古人”、“蒙古* * *”。他们自称“扎尔塔”,意思是“中亚宗教的色目人”。东乡族地区位于甘肃省洮河山麓,大夏河以东,黄河以南。该地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土豆是这里盛产的一种作物,以其甜沙和高淀粉含量而闻名。汤旺川的桃、杏,有白瓜的醇香。

东乡族说东乡语,属于阿尔泰蒙古语系,与蒙古语相近。大部分人中文流利,常用中文。这个国家没有文字。大多数东乡族人汉语和中文都很流利。东乡族有丰富的群众娱乐活动和民间口头文学,其竞技活动主要有赛马、摔跤、打土块等。“花儿”是东乡族喜爱的歌舞形式。东乡族的乐器有“四黑仔”、笛子和吹泥器。

东乡族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尤其是养羊业在生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东乡的“三宝”,桃、杏、瓜果、大红枣,全国闻名。东乡族吃饭讲究礼仪是一种习俗。每顿饭都要在长辈动筷子后吃。长辈不能按时回家吃饭,全家都要等。一日三餐都在炕上,炕上摆一张炕桌,全家人盘腿坐在炕桌周围。媳妇在厨房吃饭。

东乡历史

关于东乡族的历史起源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但其形成和发展与元朝帝国的军事活动密不可分。根据近年来的研究,东乡族是以* * *、色目人为主体,加上部分* * *、蒙古人等形成的。以前叫“东乡族* * *”、“东乡族蒙古人”、“东乡族土人”等。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东乡族。

东乡音乐

东乡族27.9万余人,大部分居住在甘肃省临夏自治州,大部分散居在州内各县。东乡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蒙古语系,使用汉语,没有母语,信仰* * *宗教。

“花儿”是东乡族流行的一种民歌形式,音调高,即兴创作。中国西部有很多种花,东乡族的这朵花是欢快的一朵。他们在歌里唱到,“花是发自内心的话,不唱就不行自己。可以拿刀砍头,死也要唱。"

东乡礼仪

东乡族人热情好客。客人来了,都是长辈出去迎接。客人进屋,要先请到炕上,再奉上更精美的茶水。有时在茶中加入冰糖、桂圆或烤枣,俗称三香茶。东乡族人吃饭喜欢用鸡请客,东乡族人请客最隆重的是端全羊。也就是羊的各个部位,比如脖子、肋骨、前后腿、羊尾巴,依次上桌,这样桌子上什么都有。

东乡族男人一直保持着“吃平等伴侣”的习惯。即在农闲时节,一些人聚在一起,选一只肥羊,在主人家里或茶饭做得好的家里宰了,把整只羊放在锅里,把杂碎拌上调料放在锅里蒸,同组吃饭的人就喝茶吃油饼。等头发熟了,一人一碗,然后把汤面吃了,吃完了再煮。也可以用打折的东西和食物代替。

东乡族庆祝节日。

每逢节日,都会举行“古龙易捷”盛宴,意为“吃面食”。主要的面条有香油麻糊(一种用油花笼蒸的馒头)和酥?(炸大麻花),?紫灯。大部分是油炸面食。

东乡族擅长制作油炸食品。他们制作的油炸食品不仅在节日招待客人时必不可少,而且经常作为礼物赠送给对方。请阿訇在开斋节或平时念经,做油炸食品;当一个女人在坐月子时,她的父母应该带一些油炸食品以及一种叫做“中不拉”的面食。

东乡节又称开斋节,是东乡族的传统节日。按照* * *教的规定,每年的九月是* * *教历中的斋戒月,凡是能参加斋戒的男女,每天从黎明到日落都不吃或不吃东西。这个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以新月为准,斋戒期满的第二天为假日。因此,它既是一个民族节日,也是一个宗教节日。

节日期间,东乡族的* * *和其他民族的* * *一样,在背后沐浴,穿上干净的民族服装,到* * *庙里朝拜,听神职人员和阿訇的话。然后分头去扫墓悼念死者。

同时,家家户户摆锅,和面,炸油,炸酥?和其他节日食品,如坚果和鳄梨,互相赠送礼物,招待客人。东乡族人很好客。节日期间,除了用“三电池”盖碗茶,其他有条件的人还宰杀羊,用“全羊”席招待。一般用香油和“鸡宝宝”招待客人。东乡族吃“嘎吉娃”是有讲究的。他们将整鸡按部位不同分为十三个等级,与亲朋好友聚会,按辈分吃相应等级的,其中以“鸡尾”最为尊贵,晚宴时由最尊敬、最年长或“首席”的客人享用。主人和客人聚在一起庆祝节日。

东乡族的婚姻习俗

东乡婚礼受* * *宗教影响,基本都是父母说了算。青年男女不允许面对面,大多是“找红”(媒人)送的。一般是男方先邀请“寻红”到女方家说亲。女方同意后,男方会送“点茶”作为礼物。“点茶”一般是几斤上等茶叶和一些衣服。之后会履行正式的订婚手续,也就是“Mehle Kuhe”(给彩礼)。到时候,男方和他的父亲、叔叔、媒人、陪嫁的客人会把彩礼拿到女方家。彩礼有两种:一种是茶叶、红糖、糕点等。,另外就是衣服、现金、耳环、手镯等。事先经媒人同意。在东乡族的一些山区,还有订婚送馒头的习俗。男方家把当年收割的小麦磨成白面,蒸成馒头,每个大概1斤。馒头顶部提前抹上姜黄,用刀稍微切开。蒸熟后,雪白的馒头顶端如黄花,预示着公婆来年大丰收。

在新郎家门前,新娘要由送行的哥哥下马,进入院子。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唱《哈利》表示祝贺。其中一位嘉宾带头叫了一声“哈利”,所有人(大部分是青少年)都加入进来,按照拍手的小节拍手或拍臂,把腿弯成骑马的姿势,然后转身。歌词由嘉宾即兴创作,多为英俊的新郎、美丽的新娘、恩爱夫妻、永不分离等赞美之词。在婚礼仪式中,人们开玩笑地把新郎的父亲或叔叔等长辈的脸涂黑,翻一件羊皮大衣,在他的腰上系一个铃铛,打破他的帽子,象征性地捆住他的手和脚,或者让他倒骑着驴子“出现”,这被称为“扮爷爷”。

洞房打枕头很有意思。洞房里,贪玩的男孩子们拿着早已准备好的枕头,朝炕角上蒙着面纱的新娘扔去,守着新娘的闺蜜们组成了一道防线,把枕头扔过去,放声大笑。场面非常热闹。然后,闺蜜们摘下新娘的面纱,向大家“现身”,打开盒子,展示自己珍贵的嫁妆。此时,夜深人静,新郎新娘会在洞房入睡。

东乡族服饰

东乡族男子一般穿宽袍,宽腰带。腰带上挂着刀、皮包、鼻烟壶、眼镜盒,戴着白色或黑色平顶软帽。年长的人喜欢穿长袍和“白色”。一般都是用灰色或者黑色的布料缝制,就像双排扣的长袍一样。女人穿大胸上衣和及膝大衣。非常独特的是一顶女帽。小女孩的帽子是一种圆形的帽子,顶部是绿色或蓝色,帽檐上有红色或绿色的褶边花边。用彩色线和各种颜色的珠子织成的耳朵落在帽檐上。未婚少女的盖头是用又细又软的绿色丝线织成的,婚后改为黑色,老年妇女则戴白色盖头。

东乡族饮食

东乡族喜欢吃菜配菜,家家都有小石磨。东乡族一天吃三顿土豆。土豆既可以当菜,也可以当饭吃。煮、烧、烤、炒,尤其是冬春季节。东乡族还喜欢把青稞面、青稞面做成“锅塌”或“琼果馍”作为主食。

东乡族热情好客,以鸡待客是东乡族的传统礼仪。东乡族在宴席上吃鸡是很讲究的。通常他们把鸡的各个部位分成1 3个等级,按照世代吃对应等级的部位。1 3部分中,鸡尖(鸡尾)最为尊贵,一般只有主人和老人才有资格享用。

东乡族做“栈羊”肉,独一无二。一般全羊清水煮熟,上锅蒸。宰垛羊吃毛是东乡族改善生活的一种形式。当地有句谚语“先来的毛比后来的肉香”。东乡族还擅长把栈羊肉做成清汤羊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东乡族喜欢喝* * *茶和上等毛尖茶。一般每餐都少不了茶。他们大多用碗泡茶,有的用小茶壶。碗盖又称“三堡”,由茶盖、茶碗和底盘座组成。

东乡建筑

东乡风俗

东乡族人热情好客。客人来了,都是长辈出去迎接。客人进屋,要先请到炕上,再奉上更精美的茶水。有时在茶中加入冰糖、桂圆或烤枣,俗称三香茶。东乡族人吃饭喜欢用鸡请客,东乡族人请客最隆重的是端全羊。也就是羊的各个部位,比如脖子、肋骨、前后腿、羊尾巴,依次上桌,这样桌子上什么都有。

东乡族男人一直保持着“吃平等伴侣”的习惯。即在农闲时节,一些人聚在一起,选一只肥羊,在主人家里或茶饭做得好的家里宰了,把整只羊放在锅里,把杂碎拌上调料放在锅里蒸,同组吃饭的人就喝茶吃油饼。等头发熟了,一人一碗,然后把汤面吃了,吃完了再煮。也可以用打折的东西和食物代替。

不吃猪肉、狗肉、马肉、骡肉、驴肉以及死动物和动物血;蛋糕和馒头分开吃,不要整个吃。避免拿食物开玩笑;避免在人前袒胸露臂;避免递烟、敬酒;禁止把脏东西带进墓地和寺庙。。

东乡教

信仰* * *宗教,属于逊尼派。有三个教派:旧宗教、新教和新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