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像龙文中和余晓庆这样的人物。
余晓庆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人物,由邢家栋饰演。余晓庆出生在城门,当他出现时,他是四川军团的首领。最初人们认为这些人物是指许多将军的形象和事迹,如戴安澜和孙立人。但结合历史,的原型借鉴了第八军军长何绍周和军政大臣何的侄子。何少洲指挥的松山之战被认为是剧中第二次南天门之战的原型。
只是松山之战的过程并不像电视剧和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几乎和第31集到第33集的沙盘推演中描述的一模一样。我方以15: 1的战死比赢得了松山之战。
龙文的原型是:洪兴。
洪兴:湖南宁乡(今宁乡东湖镇)西冲山人。历任二师副师长、三十九师新师长。为什么说龙文的原型是红星?原因如下:
1,龙文忠堵南天门和洪兴率二师在腾北很像。
2.洪兴经常戴着帽子赤脚视察军情民情,类似龙文忠和他的炮灰。
3.龙有亲自侦察日军南天门防守情况的经验。洪兴也有过扮成苦力刺探日军飞到凤山要塞的经历。
4.洪航调任新39师师长后,奉命在滇西反攻战役龙陵战役中,防守张金山、南天门、双坡等阵地,阻击了从芒市方向赶来的日军主力,全师几乎疲惫不堪。这和“团”剧结尾龙文章坚守树堡的情况非常接近。
5.龙张文在一次会议中因车祸受伤;而洪兴也是因为开会,回来的路上一辆自动驾驶吉普车撞车意外身亡!
延伸资讯《我的团长我的团》南天门战役原型详解
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入缅失败。英军沿公路向西逃向印度,中国军则分支进入丛林,分别向西和东北撤退至印度和中国。随着缅甸的沦陷,滇缅公路被切断,国际援助物资无法通过陆路运输进入云南。日军从缅甸进攻,对中国形成双重夹击。
依靠怒江汇通桥的封锁、国军的快速西进反击和飞虎队的空中打击与支援,日军被封锁在怒江前线,国民政府领导的全面抗战开始进入七七事变开始以来最尴尬的时期。在此背景下,历时两年多、牺牲惨重的“驼峰航线”运输开始了。为了让国民政府有信心坚持抗战,美国政府以损失317架飞机和1519名飞行员为代价,进行了史上最疯狂最无奈的战略空运。
1944年初,国民政府决定从怒江进攻盘踞在滇西的日军。
5月1944,11日,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新组建的中国远征军在震耳欲聋的江水声中从东岸渡过怒江。怒江汹涌,巨石堆积。艇员在战区外缘的大理洱海进行了充分的训练,整个渡海行动非常成功。除了一名士兵落水,几匹游在木筏后面的骡马被海浪卷走,没有太大的混乱和损失。
有一支小股日军曾经骚扰过对岸的山区,但兵力薄弱。它一旦还击,就退入茫茫丛林,消失得无影无踪。渡河的国军向后一仰,面对峡谷上部,拼命往上爬。怒江西岸整个峡谷基本都是直上直下,是防守的绝佳地形。日军躲在高高的峡谷上面的小山上,居高临下,伺机而动。
嵩山位于云南省龙陵县,在龙陵县城以西50公里处,主峰海拔2260米。它和其他丘陵一起形成了一个浅的高山盆地,方圆只有65,438+00平方公里。盆地里有一个叫大寨的自然村,有几十户人家。在这两年时间里,日军占领了大寨作为其军事资产仓库和司令部。从大寨向东攀登约1000米到达嵩山顶峰。古松山坡上郁郁葱葱,因此得名松山。
东望嵩山之巅,是深不见底的怒江峡谷,自北向南蜿蜒曲折,渐渐消失在茫茫远方。在对面山脉之间的河流中间,沿着长长的直I形斜坡盘旋而下的细线就是滇缅公路。它在东岸经过两个40公里的之字形弯道,下到隐形峡谷底部的汇通桥,过河后还要再经过两个不逊于东岸的之字形,才能登上西岸群山的最高点,覆盖西边的龙陵、芒市、避风。松山在怒江西岸滇缅公路的最后一个大弯,公路正好绕过山顶。这是一颗插在滇缅公路上的特殊“钉子”,被西方记者称为“滇缅公路的直布罗陀”。
嵩山扼守滇西进入怒江东岸的交通咽喉。它靠近怒江汇通桥,“前有深谷,后有大坡”,左右群山环绕。嵩山突兀地矗立在怒江西岸,形似天然桥头堡,在滇缅公路和怒江黑渡口以北40里处。
由于嵩山险峻高,易守难攻,地形极其险要。进可攻,退可守,与腾冲、龙陵形成犄角之势。谁占据了松山,谁就拥有了主动权和生存权。整个滇西战役主要在松山、腾冲、龙陵三个战场展开,其中松山战役最为重要。
嵩山是滇缅边境的六大日本人聚居地之一。虽然范围不大,但是阵地的防御工事非常坚固。驻守松山的日军是拉蒙守备军第56师团,装备有115重炮群、反坦克速射炮、高射机枪和少量坦克。部队3000多人,粮食弹药储备两年多,守备队长金光绍佐的司令部就设在街。
一年前,日本驻缅甸总司令中将·河滨正三和新上任的第15军司令尼口看中了松山,认为松山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从缅甸调来一支工兵部队,从泰国和缅甸调来2万名民工日夜赶工。嵩山内外都是设防地道,防御阵地完全按照永久作战的需要建造,极为复杂坚固。在一些重要地点,甚至连坦克都可以进出掩体,行动自如。
日军辛辛苦苦完成行动后,河滨正藏为了检验工事的坚固程度,派出10飞机轮番轰炸工事半小时,工事内部一点也没有受损。
为此,河滨正三在给南部陆军总司令部的报告中说:“松山水泥厂的坚固程度足以承受中国军队任何武器的敲打。中国军队没有二十万伤亡是打不赢松山的。”
工事建成后,日军逐步构筑工事。那些上层有钢板的掩体,上面布满斜坡,如龟背纹,四周有铁丝网。堡垒内外,密密麻麻的防火网相互支撑。每个堡垒分为三层,上面一层是射击和观察用的,中间一层是宿舍或射击用的,下面一层是掩体或弹药和粮库。
于是,日军113统战队长松井秀喜宣称:“松山构筑了战略保险箱。”
此外,日军阵地有完备的供水、供电和通讯系统,甚至还设立了慰安所,显示出坚守到底的姿态。
6月4日,国军71军强渡怒江后,开始进攻松山。最初,71军只用了一个步兵团,决心在军部炮兵营的支援下,在几天内消灭松山的日军。然而,经过近一个月的反复打击,进展缓慢。71军军长钟彬不得不介入指挥,抽调新39师2军117团加入进攻,代价是1600多人伤亡。到7月7日,终于攻占了竹子坡、拉蒙街、银登山等日军几个支撑点,再也攻不下去了。
面对面,日军主力逐渐退守松山,被钉在西岸最高峰,仍阻碍滇缅公路。国军占领拉蒙街后,包围了松山日军,攻击兵力改为攻击更强的国军第八军。
松山久攻不下,11军只好带大部分兵力通过下游的平嘎,沿崎岖小路绕过松山,迂回进攻龙陵城,与从边境防空洞和芒市战略支援据点赶来援助的日军第56师团主力正面交战,双方在龙陵周围的山上展开激战。日军炮兵利用优势炮火将周围中国军队的阵地炸成焦土,然后日本步兵拿着刺刀冲向阵地,反复与缺乏弹药和食物的中国士兵进行肉搏战。
远征军后方的松山一直像鱼刺一样卡在运输路线的咽喉,后勤补给被迫依靠原始的驮马方式和陡峭的山路。在连绵不断的雨水中,疾病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摔死摔死的人和马不绝于耳,呻吟哀号不绝于耳,在泥淖中奄奄一息却无法撤离的伤员与日俱增。国军重炮被阻在松山,后勤补给既不及时也不充足。弹药粮食消耗难以补充,伤亡惨重的只是血肉之躯。
随着日军战役预备队的加入,日军攻势愈演愈烈。龙陵周边很多阵地被反复拉锯丢失,整个龙陵战局甚至数次崩溃。虽然它在努力维护它,但它仍然是危险和不稳定的。要打通滇缅公路松山段,彻底改善后勤运输状况,使炮兵和援军尽快进入战场。否则,一旦日军突破龙陵之围,龙陵、芒市、舍坊、万鼎、密支那等地的日军将冲向松山,指挥无险可守的国军,国军的防御可能瞬间崩溃。
由于补给线被切断,龙陵外的数万国军将重蹈缅甸1942远征军的覆辙。这样,在腾冲围攻日军148联队的国军53、54军就完全暴露,国军的反攻计划将彻底失败,连怒江天险都无兵可守,战略后方的西南腹地将被打开,再次引起各种连锁反应...
1944夏秋滇西战场上,嵩山是大局最重要的棋子。双方都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一方死死抱住不放,另一方不懈攻击,最终导致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