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的起源和历史

西什库教堂

四十库教堂感伤的过去

如果上帝曾经关注过北京人民,他一定会记得一百年前由他造成的这段悲伤的历史。

天主教在元代传入中国。当时北京虽然建有教堂,但随着元朝的灭亡,天主教的发展也中断了。直到公元16世纪,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殖民政策的影响,天主教才在中国逐渐升温。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于万历10年(1582)来华传教,并于次年在广东肇庆成立了传教士俱乐部,于是天主教逐渐深入中国,并在内地扎根。

清朝初期,天主教在中国发展顺利,汤若望、南怀仁等神职人员受到朝廷相当的礼遇,甚至被封为朝臣。但由于与中国政治文化的矛盾和冲突,再加上是否允许中国教民祭祖祭孔的礼仪之争,导致了从康熙后期开始的对天主教的百年封禁,极大地打击和挫败了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使天主教摆脱了在中国被封禁的束缚。此后,随着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干涉,天主教在中国迅速发展。到19年底,世界各地的传教士在大部分地、州、县建立了教会,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教会数量迅速增加到4000多所,教徒近1万人。

宗教信仰是一种文化传承,与我国的历史和习俗有很大的相关性。但由于国情的差异,文化的差异,有时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和灾难。1900年义和团运动与天主教冲突引发的“义和团事件”就是这一遗憾的具体史实。

在“庚子事变”中,北京的许多教堂,包括东堂、南堂、西堂和北堂,都遭到义和团的焚烧和袭击。尤其是6月1900,6月21,慈禧向各国发出“宣战令”时,清军还协助团攻教堂和使馆,其中北塘西施库教堂的进攻最为惨烈,团和守教堂的教民都伤亡惨重。

1900 6月16日至8月14日,约10000人,以团团和清军的名义,联合进攻法国天主教大主教阿方斯·法维耶在北京侍奉的西斯库教堂。除了在中国的宗教活动,阿方斯·法维埃还长期为法国侵略中国的利益服务。所以在事件发生后,他向法国和意大利公使馆借了一些水兵,包括当时的中国信众约3000人,抵御义和团的进攻。因与当时执政的军部尚书荣禄关系密切,在荣禄的授意下,下令清军不得强攻,并将一整批废品与分配进攻的炮弹混在一起,致使手持大刀长刀,在法意军队机枪扫射下奋力进攻教堂的群众伤亡惨重。经过几十天的围攻,义和团始终无法攻入教堂,只能让更多的团内成员和教民在这个谁也说不清是非的事件中带着怨恨做出牺牲。

我想即使是百年后的今天,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这个惨烈的历史灾难,也会有不同的评论或论调,对与错,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谁也找不到最后的结局。但也许上帝会记得中国多愁善感的过去,所以在他善良的心里,应该会有一个清晰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