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蓟县历史

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渔阳”一词,充分概括了蓟县的古代史。

天津蓟县在春秋时期曾经建过一个没有码头的国家。

秦代没有端郡。

汉高祖元年,项羽立韩光为辽东王,定都于此。

隋朝大业初,改名渔阳。

唐代诗人杜甫的《堤后》诗中有“钓夏地,吹鼓吹”的诗句,白居易的《长恨歌》诗中有“钓勉励来”的诗句,都是指这个地方。

唐、辽、金、元时,蓟县称渔阳。

明朝洪武初年,渔阳之名被冀州所取代。

“冀东锁钥”的碑文概括了蓟县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蓟县自古以来就是北方重镇,军事重地,兵家必争之地。

西汉王艳臧茶杀辽东王汉光,东汉大将吴起杀幽州苗曾,东晋孟雁广平杀李朗,都发生在这里的无极(今蓟县)。

在后赵、契丹、辽、元、明、清以及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是战场。

蓟县以北,古代游牧民族聚居,不断举兵骚扰。

因此,唐朝、辽朝、明朝等朝代的统治者都在此设置重兵把守,早已筑城设防。

东汉武定,为右北平郡“四城”之一。

明朝迁都北京后,蓟县是首都的东邻,又是保卫首都的关键,更需要加强这里的城防。

明路书生的《冀州复塔略》说:“冀州是京中重镇。

.....枕山有河,复闭镇,以助,以翼盖镊。

.....故崇池巨屏,特设守备,兵壮丰沛,城以专守。

“这些都说明了蓟县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蓟县原是土城。

明朝洪武四年(1371),土城用砖石包裹,周围有13级台阶。

城北有座小山挡住了,没有门。

城的东、南、西三面都有门,门上建筑,城的四角建筑角楼。

鼓楼建在市中心。

明崇祯十五年(1642),清兵入侵冀州,拆城烧鼓楼。

在清朝顺治、康熙、道光年间,它像明代一样重建了几次,但由于地震、火灾或年久失修,又几次被毁。

到抗日战争结束时,蓟县城的了望塔已经全部倒塌,城墙也被拆除。

城里的鼓楼也破烂不堪。

现在人们看到的蓟县鼓楼,是蓟县人民在1983之后的几年里,多次修缮的。

在过去破旧鼓楼的基础上,对鼓楼进行了修补缺损、覆盖城台、改造长廊、粉刷等改造,保存了天津最古老的鼓楼景观,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游览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