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器的制陶技术

制陶是一种特殊的工艺,一般用粘土制成,在窑中成型烧制。中国最早的陶器材料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1962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的圆底罐,根据放射性碳测年为公元前6875年240年,是一种带砂的红陶,质地粗糙,外部有绳纹。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4900年,裴李岗文化的陶器多为泥质或带砂红陶,也有少量灰陶,多为泥条板建筑而成。有杯、碗、盘、碗、壶、盆等。,其中三脚锅和双耳锅最具代表性;其装饰图案有篦纹、弧纹、刮纹、钉纹、钉纹、绳纹等。在磁山文化(5400 ~ 5100)中,除了泥条法之外,还有揉捏法。陶器以混砂为主,有红色、灰色、棕色、灰棕色等颜色。同时出现了豆、盆、托架等新的造型,部分器物上装饰有绳纹、篦纹、刺纹、划痕、花纹等。甘肃秦安县大地湾发现的大地湾文化(公元前5200 ~ 4800年)的陶器,以细砂红陶为主,陶器有圆碗、三足碗、三足罐等。与上述陶器相比,在大地湾文化陶器中,有的器物外红内黑,或两面红中间黑,更具特色;其纹饰有网横绳纹、锯齿纹等。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文化遗址,以及商代、西周、秦汉时期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按种类可分为彩陶、墨陶、白陶、印花陶和彩陶。

彩陶是彩陶,以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为颜料,用类似刷子的工具在陶坯表面绘制各种图案。经900 ~ 1050℃烧成后,在橙红色底色上呈现黑、红、白三色花纹。自1912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省均有出土,分属不同的文化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