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几乎都是新建的,却被赋予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为什么?
嘉峪关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我们知道,古代是冷兵器时代,都是马与兵器的对抗。城墙在抵御外敌入侵中的作用非常大。修建嘉峪关的目的也是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尤其是明朝边境强大的吐鲁番部落多次入侵明朝边境,嘉峪关就是为了抵御吐蕃入侵而存在的。
《甘肃通志》记载如下:
嘉峪关,位于嘉峪山西麓,州西七十里,设置于明初。洪武五年,盛丰下河西,嘉峪关为中外大防。西域必由此入贡路,土城220尺?
嘉峪关的存在是为了保证河套地区,也就是河西地区的安全。清朝的林则徐也写过赞美嘉峪关的诗:
燕把的脚绑到西边,招了万里的人驻扎在马蹄里。飞亭离秦叔之远,炫壁低云低。天山比肩而立,茫茫大海令人神往。谁说那封永远危险的信,回头看,只看见一粒泥丸。?
在诗歌中,林则徐赞美嘉峪关的雄伟,也说嘉峪关可以和世界上最著名的函谷关、松关相提并论。
由于数百年的世事沧桑,加上风雨的侵蚀,嘉峪关古城墙上的石头也是破烂不堪。现在嘉峪关整个城市都是新装修的。当人们站在嘉峪关上,可以看到所有的现代气息,却感受不到古韵。
但是,嘉峪关不仅是国家5A级景区,还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有些人想知道为什么这个修复后的城墙是世界文化遗产。看看嘉峪关防区的设计就知道了。
嘉峪关的防区设计是这样的。中间是嘉峪关城墙主城区,是机动救援力量的主要位置。东边起点是陶赖江,建有角楼和城墙,即从主城景区到天下第一墩景区。西边是以悬崖峭壁为主要基座修建的城墙,即从主城景区到挂壁景区。
可以看出,明军在这一带,宽度为15平方米,充分利用了地理条件,根据少数骑兵机动部队机动性强的特点,修筑了一条关隘。如果单纯建造主城,无法保证嘉峪关的通行功能,游牧之敌可以通过缝纫绕城墙行走。而延伸城墙两侧的防御功能,可以有效对抗游牧骑兵的机动性,也可以充分利用炮塔的作用对骑兵造成致命伤害。
看到这里,任何人都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个修复后的嘉峪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了。无论嘉峪关是新是旧,都代表着中国高超的军事智慧和无比的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