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清政府应对东北鼠疫的特点。

历史上第一个隔离措施

在确定了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后,连德武采取的防疫措施就是被后世模仿的隔离法。

连德武不是为了防止传染病而创造隔离,隔离是在黑死病流行的时候采用的。东北大瘟疫前几年,旧金山瘟疫期间,有关当局认为瘟疫是中国移民带来的,于是对全城的中国人进行了隔离,但还是控制不住瘟疫疫情,后来发现是老鼠传播的。

连德武在东北大瘟疫期间采取的隔离方法,是历史上第一次将病人科学地隔离于疫区,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流行的大规模尝试。

连德武采取的隔离方式分为两部分:一是隔离鼠疫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二是切断人气中心哈尔滨富家店与外界的联系。这样不仅隔离了病人,也隔离了潜在的病人。

各级政府对这个隔离方案没有异议。为了保证鼠疫不扩散,付家店两万多人可以牺牲。连德吴灿彻底封锁付家店,让它自生自灭,这是控制鼠疫成功的小小代价。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将防疫委员会总部设在付家店,与疫区人民休戚与共,由政府提供一切费用照顾当地两万多居民的生活。

半天时间,付家店2万多居民完全与外界隔绝,哈尔滨等东北疫区的俄罗斯族居民区也纷纷效仿。为了消除鼠疫的传染源,连德武力主焚烧鼠疫受害者的尸体,违背了将死者葬入坟墓的传统,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清政府出于大局考虑,特令批准,在中国北方掀起了一场用现代科学抗击瘟疫的运动。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瘟疫

从中央到地方,清政府开始形成建立卫生防疫组织的共识。中央卫生协会成立,全国性防疫组织开始建立。各地防疫机构相继建立,各种防疫规范也相继发布。由于政府的重视和开明的态度,鼓励舆论界普及和宣传防疫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避免瘟疫。报纸开设专栏或不断发布鼠疫防治知识,呼吁改善传统的不良生活习惯,甚至从民族生存的整体高度看待健康问题,社会开始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

社会团体积极配合清政府的防疫措施,并据此建立了各种民间防疫机构。民间积极筹集防疫资金,帮助政府渡过防疫难关。在这场与瘟疫的战争中,人们的公共意识空前增强,科学开始深入人心。

隔离开始后,各地严格遵守,结果100天内瘟疫就消失了。东北大瘟疫死了6万多人,这还只是印度瘟疫流行时一周内的死亡人数。

科学的胜利

在鼠疫流行期间和之后,连德武对鼠疫进行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不仅使鼠疫的传播途径相当清楚,而且发现了第一例。这次鼠疫疫情的源头被精确地定位在俄国达乌拉站的一个中国人的棚子里,使得东北鼠疫没有像其他鼠疫大流行一样产生很多疑问,甚至为是不是鼠疫而争吵。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连德武断定鼠疫会再现,于是坚守哈尔滨,苦心经营鼠疫防疫。1920年,瘟疫真的卷土重来了。由于准备充分,能够在鼠疫发生初期进行防疫,第二次鼠疫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第三次全球性瘟疫的大规模流行。

在东北第一次和第二次鼠疫流行期间,连德武先生以科学为武器,坚持科学观。他不仅尽力用科学的方法防疫,而且与各种迷信的、不科学的旧习俗作坚决斗争,在防疫措施上毫不妥协,使东北三省大瘟疫的防疫史成为一部科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