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是否篡改了史书,通过重构历史彻底改变了宋朝的命运?
赵光义一生中有三个名字。第一个是他的父亲赵给他的。第二个是他的兄弟赵匡胤在他成为皇帝后给他的。为了避免,第三个是他当了皇帝之后自己创造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赵光义在成为皇帝之前是非常关心历史的。这是因为赵光义在登基之前鲜有可圈可点的事迹,史书上对他早年经历的记载更是模糊不清,所以他登基之后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篡改运动。经过一系列的历史重建,甚至不惜“抢”弟弟赵匡胤的功劳,赵光义成为文武全才,为大宋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英明君主,而他的最终目的就是想当然地继位。
在古代,凡是做皇帝的,天生就有眼光,这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自宋太祖以来,皇帝天生就带着红灯。自从赵光义当上了皇帝,他的出身自然变得不同寻常。《唐太宗年谱》记载“是夜,火光裸升,巷闻奇香”。由于他的哥哥赵匡胤天生红光满面、奇香异气,同为皇帝的赵光义天生就有这两种征兆。大家都知道这些所谓的异象都是假的,只是为了突出皇帝出生时的不凡。这些所谓的异象虽然都是假话、大话、空话,但没有一个是假的、大的、空的。
除去这些假、大、空的说辞,史书中关于赵光义年轻时的事迹记载很少。《唐太宗实录》记载“皇帝年幼不合群,与他玩耍,怕带衣服”。说得委婉一点,赵光义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领导力。和别的孩子玩的时候,别人都怕他。说得好听点,赵光义很调皮,经常欺负小孩子。另一方面,这说明赵光义早年值得记录的事情很少,既没有刘邦“君子如此”的情怀,也没有刘备“我要拿这一根羽毛去造车”的远大志向,所以我连小时候玩游戏的事情都要写进去,说明真的没什么可写的。
除了史书中的这些记载,赵光义还有一份关于他早年的自述。据《资治通鉴》长卷记载,做了十三年皇帝的赵光义,在端公元年(公元988年)写了一份诏书,诏书中讲述了他早年的一些事情,说他十六岁时跟随周世宗征淮南,他“屡与贼交锋,贼当踌躇。”
按照这种说法,赵光义参加了周世宗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两淮和北伐,他的勇敢得到了赵匡胤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