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保守性与开放性的关系
当我们将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进行比较时,会发现其他所有文明都或多或少地发生过碰撞和冲突,最终融合成一个多元的整体,比如古埃及文明和古阿拉伯文明,古罗马文明和日耳曼文明,而中国几乎没有。与中华文明特征相似的,还有美洲印第安文明、玛雅文明或者印加文明。这些文明相对于中国来说,大大落后,但又封闭自恋。这些落后的文明都消亡了,只有中国还保留着古老原始的东西。原因是什么?通过世界地图可以发现,在她的西边有一片高大的帕米尔高原,足以阻挡来自蛮族的入侵。在她的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海的对面几乎没有陆地。南方和北方几乎都是不文明的地方。我们不能责怪她。这种自然而独特的地理环境导致了她与世隔绝。在西亚,亚欧非三大文明在这里交汇,当然与中国不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在中国统治了两千多年,这在其他文明中是很少见的。尽管中间受到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冲击,但儒家思想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儒家思想始终与官方合作,为官方所用。中国虽然也有过思想启蒙运动,但规模和影响都很小,没有真正起到启蒙的作用。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漫长的封建地主制形成了东方最强大的中央集权,这不仅体现在中央和地方。所以中国的人习惯于服从。中国这种独特的中央集权在西方很少见。中国的领导人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没有敌人,很少有造反派。历史上很多农民起义都是在人民生存被破坏的危险下被迫发生的。然而可悲的是,起义者胜利后,上一代的旧制度依然建立,没有任何创新。所以可以说,当中国沾沾自喜于他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封建制度,持续时间最长的时候,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可以说是原地打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是极其可悲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直以小农所有制形式存在的封建农业经济在中国大行其道,而新时代的工商业经济却一次次被扼杀在萌芽状态,这直接导致中国强大的经济堡垒只能靠外力摧毁。但这种外部入侵的方式不仅冲击了旧的经济模式,也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掠夺和国家灾难,他们必须为此付出血的代价。
我们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性,是基于对改革开放后的文化和之前的传统文化的区分。虽然新形势下我们文化的外壳依然坚硬,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全球文化、经济等诸多开放浪潮的冲击下,它正在慢慢瓦解,这当然得益于当今中国社会日益增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探究保守主义的历史渊源和深刻原因,从而彻底清除传统文化对改革开放道路的阻碍,迫使思想文化改革和政治改革继续进行。
在我看来,中国应该有一个深刻的启蒙思想,在那里自由、民主、平等和法治可以盛行。
进步思想深入人心。中国只有经过思想洗礼,才能实行真正的自由民主。我们极其反对一系列要求我党分权、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运动。这是极其危险的,因为今天的中国社会不具备实行民主的条件,我们不具备真正的民主基础和思想武器。如果时机不成熟,中国只会陷入军人执政或者个人独裁的无休止的动荡,从而造成民主的倒退。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现在所有的中央集权都是必要的,正是在这种中央集权中,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我们应该支持我们的政府继续深化改革。思想上要有所改变,首先是政治氛围要宽松,公民权利保障体系要初步建立,政府要逐步放权,让经济在政治的保护下向前发展。经济发展是整个启蒙思想的关键,启蒙思想是中国自由和民主化的基础,政治改革是自由和民主化的主要动力。所以经济发展才能倒逼政治改革向前,政治改革之后才能实现思想文化解放。经过意识形态的洗礼,中国的自由民主基础才能算牢固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