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理科书籍的历史教学设计。
二年级科学书籍的历史教学设计如下: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史上用来制作书籍的材料有龟甲、石头、泥土、竹片、木屑、丝绸等等。
2.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做书,有书写、装订、携带方便的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经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籍的优缺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途径了解制书材料的变化。
2.积极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绪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实现生活中的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纸、泥板、竹简、竹片、毛笔、墨水、木棍、课件、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和评价表。
活动一:穿越春秋战国,经历了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的过程。任务要求:用毛笔在竹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同学说说在竹片上写字的感受。音乐响起,将画笔放回笔筒,体验结束。
活动二:通过泥塑时期,体验了用木棍在泥塑板上写字的体验。任务要求:除了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泥板上,还要比较在泥板、竹片、纸上写字的感受。完成活动记录表。音乐响起,实验资料整理完毕,体验结束。
教科书分析
《图书史》是教育出版社二年级《材料》第一册第三节课。本课以书籍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变化的材料,巧妙地将材料的变化与书籍的发展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制作书籍材料的发展过程,感受纸张的优越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着重通过书籍的历史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制作书籍的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如何让学生在三种不同的材料上写字,并尝试将其装订成一本简单的书,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以及用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第三部分论述,在探究不同材料特点和编写书籍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不同材料的优缺点,从材料的变化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