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的一生是怎样的?
早年立志学武,拜鬼谷子先生为师,勤学兵法战术。鬼谷子是个隐士,擅长军事科学和纵横性交之术。孙膑在他的指导下学了很多东西。庞涓也是鬼谷子的学生。
后来,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孙膑逃出了魏国,来到了齐国,在那里他成了齐国将军田忌的客人。当时赛马在齐国王公贵族中很流行,田忌经常参加。有一次,孙膑看田忌、齐威王等孙子赛马。他看到他们的马分上中下三个等级,实力差不多。他对田忌说:“你尽量赌,我可以让你赢。”比赛开始时,他建议田忌和对方的劣马、优马比赛,先输一局,再和对方的优马、劣马比赛。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结果他输了一局,赢了两局,赢了一千块钱。这个小故事后来被传为千古佳话。它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规律,就是要善于用局部的损失换取全局的胜利。他的思想受到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和赞扬。这是他朴素辩证思想的具体运用。赛马后,田忌非常尊重他的才能,把他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任命他为军事顾问。从此,孙膑开始在战国七雄的较量中崭露头角,大显身手。
公元前353年,魏围攻赵国首都邯郸。赵向齐国求助。齐威王命令田忌和孙膑派兵去救赵。田忌准备率军去赵国。孙膑认为魏国全力攻赵,国内空虚,应该直接攻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国回军自救,邯郸之围自然解除。田忌采用了孙膑的策略。魏赶庞涓回战时,伏击、攻打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击败魏军,解除邯郸之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之战。
公元前342年,魏国再次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次年,田忌、孙膑出兵救韩。孙膑仍然采取过去的策略,不救韩,直接攻打魏。庞涓被迫放弃进攻朝鲜,回去打仗。孙膑认为魏一向勇猛,轻视齐军,决定利用他们的心理诱敌制胜。于是,齐军佯装怕战,向后撤退,采取逐日减灶的办法迷惑敌人。庞涓追到齐军扎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炉灶三天就减少了一大半。他以为齐军已经逃到半路了,非常高兴。孙膑估计庞涓夜间可以到马岭(今河南省范县西南),于是在这里设下埋伏,在路边的树上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下”的字样,命令埋伏的人见火就射一箭。庞涓晚上真的进了马岭路。当他看到树上的字时,他举起火来读这些字。他还没看完,齐军已经把所有的弩和箭都射下来了。结果庞涓被迫自杀,654.38+万魏军全军覆没,齐军大获全胜。这就是著名的“马岭之战”。
孙膑两次击败魏军,成为著名的诸侯。而齐国则气势磅礴,力压诸侯,称霸中原。
马陵之战后,齐国上层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激化。为了摆脱政治纷争,孙膑主动辞去军师一职,隐居起来。他晚年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军事理论的写作中,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孙膑兵法》。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孙膑《孙子兵法》共4卷89篇。可惜早就失传了。1972年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了许多残存的兵书,其中失传已久的孙膑《孙子兵法》虽非全本,但能大致了解其军事思想,具有较高的军事理论价值。
孙膑认为我们应该对战争采取谨慎的态度,并强调“事不宜迟”,我们必须在战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他还认为,为了赢得战争,我们必须“受委托”和“有义”。“有提成”就是有足够的物资储备。“义”就是战争要适应人民的思想和情绪,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他将战争与经济和民心联系起来。他还提出了许多“以少人攻众”的战术,主张根据不同的地形,以进攻为主,创造有利的进攻局面。他还非常重视对城市的攻击和阵列方法的使用。
孙膑是战国中期军事家的代表人物。孙膑的《孙子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孙吴、吴起的军事思想,总结了当时的作战经验,为我国古代军事理论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