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始于何时?

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始于洋务运动,先后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洋务运动的主要历程:

咸丰十年(1861 1 11)十二月初一日,恭亲王益欣与桂良、文祥一起,打出了统筹外事的六条章程,发动了针对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

1861辛酉政变后,与原有保守势力发生冲突的慈禧步入统治中心。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她采取了扶植洋务派的政策。洋务派登上清朝政治舞台后,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工和民用企业,中国现代化运动迅速发展。

洋务运动初期,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建立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采用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现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短短几年,中国已经具备了各种军品的铸铁、炼钢和机器生产能力,包括大炮、火器、弹药、水雷、轮船等新式武器,并装备了部分部队。他们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江南陆军学堂、上海炮兵训练学校等一批军校,为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洋水师的建立是洋务运动在军事方面的最高成就之一。北洋海军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它曾经是中国可以威慑海洋的先进军事力量,在世界海军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在培养北洋海军的过程中,还促进了一系列近代事业的发展。

随着军事工业的建立,洋务派意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这需要能源、钢铁等工业来支撑。同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也要发展民族经济,与外国人“争利”。于是,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了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着“求财”的旗号兴办了不少民用工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间企业。成立仅三年,招商局就为清政府追回白银1300多万两,还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船公司的垄断。

后来,中国的近代矿业、电报、邮政、铁路等行业相继出现。洋务运动期间轻工业也得到大力发展。从65438年到0880年,左创办了兰州织造局,成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鼻祖。中国的现代纺织业、自来水厂、发电厂、机器缫丝、轧花、造纸、印刷、制药、玻璃制造等。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建立的。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民用工业迅速发展,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