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书有哪些形式?

书籍设计史(书籍形态的演变)2009-06-25 14:49三。书籍形态的演变

纸的发明对中国书籍的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不仅加速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书籍的形式,促使书籍不断改变自己的面貌,或卷或折,一路发展。

叶子

长期使用后,卷轴不易展开的缺点逐渐让人感到不方便,尤其是在查找某个人物或某条记录时,将书全部或部分展开,费时费力,因此人们也在不断探索改进卷轴加载的方法。

隋唐时期,佛教兴盛。

大量佛教经典从印度传到中国,都是狭窄的一页梵文贝叶形式。

杨梅叶是印度一种贝多因叶的简称。杨梅叶经是在几片叶子中间打孔,上下放板,用绳子绑起来组装的。

受这种装订形式的影响,古人发展了汉字“贾凡装”。

“梵天夹”,又称佛经,是将一张张纸叠起来,从上到下用木板或厚纸夹住,再用绳子捆绑起来。

但是梵文是从左到右横着写的,非常不符合中国自上而下书写的习惯。因此,书写格式改为竖排书写。

一般认为书籍的发展是直接从卷轴转化为折页,再转化为画册形式。

其实它也经历了这片叶子的进化。

经纱折叠

折叠是将原来的卷轴纸折叠成长方形的存折形式,而不是卷起来,而是左右反复折叠。

在存折的正面和背面,即书的封面和封底,粘贴与书封面大小相同的纸板或木板,以防损坏。

佛教经典多采取叠经的形式,所以古人把这种折子称为“叠经”

折叠后,最好检查卷轴负载。

方便,你想查哪一页,就可以马上翻到那一页,所以在唐朝以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存折形式的书被广泛使用。

气旋服

也许是因为衣服叠起来的书容易摊开,或者是和尚念经时还是有不方便的地方。在折叠衣服的基础上,人们不断改进它。

古人把一张大纸对折,一半粘在第一页上,另一半从书的右边绕到后面,与最后一页连在一起,使之成为前后相连的一个整体,像一个袖子;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再读到第一页的时候,这样可以来回循环,不断地唱经;风一吹,书页像旋风一样飞过来,所以被形象地称为旋风衣。

卷轴装的另一种变体是把一页一页写好的书页按照内容的顺序一页一页错开,贴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就像一股旋风,也叫“旋风装”或“龙麟装”。

从右向左逐页阅读,缠绕时从头卷到尾。

从外观上看,和卷轴加载没什么区别,但展开后,页面的翻转阅读才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这种装订方式在唐朝曾一度流行。

蝴蝶套装

蝴蝶装始于晚唐五代,盛行于宋元。它的出现与雕版印刷的发展密切相关。

宋代是雕版印刷发明后刻书的鼎盛时期。

针对经折衣服的折痕容易折断的情况,书籍的形式转向相册页的方向,既避免了经折衣服的缺陷,又省去了粘页成长页的麻烦。

长卷改为“册页”后,页面在中缝处逐字向内折叠,中缝处上下朝向的鱼尾纹设计便于折叠时准确居中。

书页折好后,按顺序堆积成一个正方形的摞,然后将折好的线缝粘在书包背面的纸上,这样一本书就完成了。

翻页时书页像蝴蝶一样展开翅膀,所以叫蝴蝶服。

叶德辉的《森林花青之书》说:“蝴蝶梳妆者不用缝纫,只需用浆糊粘书背,用硬封面,把心向内,把口向外张开,露出来就是蝴蝶翅膀。”

蝴蝶礼服的封面大多是用厚而硬的纸做的,也有一些是绣在背面的。

陈列时,书背往往是朝上的,书口是朝下的。因为书的口部容易被磨损,所以页面周围的空间往往被设计得特别宽。

包脊装订

与卷轴相比,蝴蝶服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也有明显的不足。

第一,必须翻两页才能看到正文;二、胶书的背面,如果胶不牢,很容易产生掉页的现象。

由于阅读不便,呼吁人们改进蝴蝶服装。

元代的包北庄,页面印刷的一面向外,以折叠的中线为开口,背面相对折叠。

浏览时,看到的是字面,可以连续阅读,增强了阅读的功能性。

为了防止书背粘不稳,采用了纸扭装订技术,即把长而坚韧的纸扭成纸扭,在书背靠近书脊的地方打孔。

通过扭转装订,省去了一页一页粘起来的麻烦。

最后在书背周围贴一整张纸,作为书的封面和封底。

传统线装

因为包北庄的纸捻容易被翻页的拉力扯断,也造成了散页的困扰。

所以到了明朝中期以后,就换成了线装的形式。

不易散,形式美观,是古代书籍装帧成熟的标志。

线装和袋背装差别不大。

不是把线装纸的封面和封底粘在书背周围,而是在上下各放一张活页,然后用小刀把书的上下和书背割在一起,用浮石打磨,再在书脊处打孔,用线扎起来。

线多为丝或棉,孔的位置相对于书脊比纸捻更远,这样装订后纸捻不外露。

最常见的方法是四针缝合,偶尔也有六针或八针缝合。

有时,书的脚往往用锦缎包裹,这叫包角。

包被装和线装书容易磨损,所以平放在书架上收藏。

为方便起见,书名和卷号也写在靠近书背的书根上。

因为是横放,所以封面不需要用厚硬的材料,多是用比书纸略厚的纸,有时用布面,所以有一种柔软亲切的感觉。

因为书是软的,为了防止损坏,用木板或硬纸板做信封来保护。

信封的大小视实际需要而定,形状多样。

用纸板做里子,白纸做里子,外用蓝布或锦缎做面。

信封一般是从书的封面、封底、书口、书脊折叠包裹,两端从书的上下两面露出。

还有“四合一套”都是六面紧裹,在拆信的地方往往挖成月牙或云头,称为“月背带”或“云头套”。

此外,用木箱或夹板制作精美的信封也很有用,既保护了书籍又为书籍增添了艺术和典雅之美。

藏书家为了保护珍贵的古籍或善本,往往会制作专门的卷轴装置来保存书籍。

于是,书籍艺术的创造者施展了他的智慧和技艺,诞生了中国独特而丰富多彩的书籍装帧形式,成为中国古代书籍文化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图书文化的精髓对世界的贡献体现在各种形式上,如《四库全书》的信封、《周易》的书箱、《二十四史》的书柜、罗坊的书屉、斋藤优子皇家《全书》的书箱等,举世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