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栽培技术有哪些?
葡萄栽培的工作包括育苗、选址、灌溉、施肥、葡萄冠层管理(英文:葡萄冠层管理)、冬季修剪(英文:修剪)、病虫害防治、观察果实发育和葡萄酒特性等。,并测定收获时间。
葡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修剪技术、肥水技术、花果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葡萄栽培历史
葡萄种植起源于中亚南部和北非,包括里海、黑海、地中海北部、南高加索和美索不达米亚,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希腊开始出现葡萄种植,随着罗马帝国的崛起,其势力范围扩大到东欧、北非、埃及等地。同时,两地的葡萄栽培技术传到了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由于地中海沿岸的气候适合葡萄种植,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生产在这一地区开始兴盛,随后葡萄种植和其他产业随着贸易、殖民等活动扩展到世界各地。
在中国,葡萄栽培的历史至少有2000年。据《史记》记载,在万一带,葡萄为酒,中国使臣据为己有。魏末贾思勰所著的《齐·姚敏书》也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到大湾,摘了葡萄种在故宫博物院旁边。但实际上,在此之前,生活在我国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早已从事葡萄种植。后来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逐渐移植到内地。其繁殖路线先越过青脊,传入南疆,再进入玉门关,穿过河西走廊,穿过班龙高原,最后传入内地。葡萄传入中国后,由于原本是原产于亚热带的果树,耐寒性差,传入华北、东北等地,冬季难以成活。但在我国劳动人民的精心栽培下,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创造了将葡萄藤埋入坑中越冬的方法,保证了葡萄的安全越冬。同时还创造了葡萄的贮藏技术,为我国北方寒冷地区葡萄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条件,使葡萄这种来自远方的珍稀水果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生根繁殖,并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温带地区种类繁多的园林植物果树。
公元7世纪,中国从邻近的回鹘引进了优良的葡萄品种玛如,并学会了酿酒的新方法,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葡萄种植面积。到唐宋时期,我国广西、云南、四川等省的葡萄种植也相当广泛,数量众多,也可与桃、李、橙齐名,运销四方。到了明代,在中国北方的河北、山东、山西等省,葡萄种植规模扩大,品种也有所增加,包括龙草珠、马乳头、水晶球、紫葡萄四种。
到了清朝,中国种植的葡萄品种已经发展到15。从上面可以看出,我国葡萄栽培的历史相当悠久。
在中国,除了进口的葡萄品种,还有一种土生土长的野生葡萄,东北和华北叫山葡萄,华南叫葛吉。至今大部分在野外,分布在天然灌木林中,常采集用于酿酒和制药,也用作嫁接和改良葡萄品种的重要砧木。
目前全世界五大洲都有葡萄栽培,大部分葡萄园位于北纬20 ~ 52°和南纬30 ~ 45°之间,总栽培面积超过700万公顷,年产量超过6000万吨。
葡萄形态和特征
葡萄植物由根、茎、叶、花、果组成;
根
葡萄的根系相当发达,属于肉质根,可以储存大量的有机养分,主要由主干根和吸收根(幼根)组成。骨干根多年生暗褐色,幼根萌发时白色或淡黄色,后逐渐木质化,变成褐色。
阻止
葡萄是藤蔓植物,所以地面以上的茎会爬到其他的树上或者物体上向上生长。葡萄的茎也叫枝蔓,主要由主干、主蔓、侧蔓、结果母枝、新梢或副梢组成。
叶子
葡萄叶单叶互生,叶柄长,叶大。叶子呈棕榈状,有三种类型:三叶、五叶和全叶。幼叶背面有许多毛。在葡萄品种的鉴别上,可以通过叶背毛的形状、颜色、数量来帮助。
琐事、花朵、卷须
葡萄花絮是复合穗状总状花序或锥状花絮,由花絮、花梗、花苞组成。葡萄花有三种:完成花、雌花、雌花。因为完美花有正常的雌蕊,授粉容易,所以种植的葡萄大多会选择完美花品种。
葡萄卷须和花絮都是畸形茎,是同源器官。在栽培过程中,为了减少养分消耗和避免管理麻烦,通常会去除卷须。
耳朵、水果、种子
葡萄穗是花序上花的果实,授粉受精。主要由穗柄、穗轴和果实组成。耳朵的形状有圆锥形、圆柱形和球形。耳朵大小是通过耳朵长度来区分的。10 cm以下的穗长较小,10 ~ 15 cm之间的穗长中等,15cm以上的穗长较大。通常,果穗大小和果穗上的果实种植密度与品种和栽培过程控制有关。
形式
葡萄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因品种而异。常见的有圆形、扁圆形、长方形、椭圆形、鸡心形、椭圆形、倒椭圆形等。果皮的颜色有黄色、绿色、红色、蓝色、黑色和紫色。果实一般含1 ~ 4粒种子,种子发育与果实发育密切相关。种子多的果实较大,种子少的果实较小。
葡萄生命周期
葡萄的生命周期从种子萌发开始,到成年和死亡结束,其间不同的发育阶段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胚胎期、幼年期、结果期、衰老期和死亡期。
葡萄年循环
除了葡萄的生命周期,葡萄每年还会经历周期性的变化,尤其是温带气候,可分为两个时期:
休眠期和营养生长期。
葡萄品种
葡萄是葡萄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有70多种。目前世界上用于栽培的葡萄品种有一万多个,主要来自欧洲种(欧亚种)、美洲种、东亚种和欧美杂交种。
一般来说,普通的酿酒葡萄起源于西欧,一直到波斯的里海沿岸。但由于葡萄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和偶尔的变异,以及人类不断引入新的环境,直到今天,除了南极洲,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葡萄。
葡萄栽培技术
葡萄园选址
(1)葡萄园的选址尽量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以方便产品出口。
(2)地形应开阔平坦(山区、丘陵地区应适当改造),排水良好。狭窄的沟壑和山谷不适合葡萄园,因为光照不足,容易积聚冷空气和霜冻。
(3)有良好的灌溉水源。
(4)土层厚,土壤肥沃疏松,透水性和保水性好。
(5)在多风的地方,最好选择有天然防风屏障的地方(如森林、建筑物、山丘)建园,否则要建防护林。
葡萄园的规划与设计
(1)种植区的划分根据地形的坡向和坡度划分几个种植区(也称工作区)。种植区域应呈长方形,长边应与行向一致,有利于排灌和机械作业。
(2)道路系统根据园林总面积和地形确定道路等级。主干道要贯穿葡萄园的中心部分,面积小,面积大,可以纵横交叉,把整个花园分成4、6、8个区域。支路位于作业区边界,一般与主干道垂直。工作区内有一条工作道路,与支路相连。这是一条临时道路,可以利用葡萄之间的空间。主干道和支路为固定道路,路基路面应坚固耐用。
(3)排灌系统葡萄园要有良好的水源保证,做好主灌渠、支灌渠、灌渠三级灌溉系统(小面积也可设置灌渠、灌渠两级),各级渠道标高按千分之五的坡度设计,即主渠高于支灌渠,支灌渠高于灌渠,使水在渠道内自行灌溉。排水系统也分为小排水沟、中排水沟、一般排水沟三个等级,但从小沟到大沟高差逐渐减小。排灌渠道应与道路系统紧密结合,一般位于道路两侧。
(4)防护林在葡萄园建立防护林,可以改善园内小气候,防风、防沙、防霜冻、防冰雹。100亩以上的葡萄园,防护林方向应垂直于主风向,有时应设置垂直于主林带的次生林带。主林带由4 ~ 6排乔木和灌木组成,次林带由2 ~ 3排乔木和灌木组成。沙尘暴严重的地区,主林带间距300 ~ 500米,副林带间距200米。在果园边界设置3 ~ 5排边界林。一般林带面积约占果园总面积的10%。
(五)管理用房,包括办公室、仓库、生活用房、谷仓等。,建在果园的中心或侧面,通过主干道与外部道路相连。占地面积2% ~ 3%。
(6)肥料来源为了保证每年有充足的肥料,葡萄园必须有充足的肥料来源。园区内可设立绿肥基地,为猪、鸡、牛、羊积累粪便。按照每亩施用1万斤农家肥来设计肥源。
(7)其他包括边框、边框材质、行距等等。
1姿势。一般要根据品种特点、当地气候特点、当地种植习惯来确定架的选择。我国长城以北地区一般多采用棚架,以便冬季植物有较宽的行距借土御寒,防止根部因大量积土而裸露受冻。但为了获得快速高产,应尽可能使用耐寒砧木嫁接苗,缩小行距。但在长城以南到黄河流域的葡萄产区,经常使用绿篱。单壁篱架在生产中应用最广泛,具有管理方便、通风透光条件好等优点。
②植物间距的设置。葡萄的行距因架、品种、气候条件不同而不同。葡萄以棚架形式修剪,行距4-10米不等。生长势强、易成型的品种如龙眼可采用6 ~ 10米的大行距,一般生长势中等的品种采用4 ~ 6米的行距。株距根据留在架面上的主蔓数量确定,1株1蔓的株距为0.5m左右..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在温暖而长的生长区,株距可以稍大,在寒冷的冬季和短的生长区,株距可以稍小。使用绿篱时,宽行距不利于提高每亩的架面和有效架面。在无土埋或略埋的地区,单个绿篱的行距应等于或略大于架高,即在2 ~ 2.5米之间。行距太窄,架面下部光照不够,成为无效架面。北方埋地地区应适当加宽行距(一般2.5 ~ 3米),有利于冬季取土防寒。框架的适宜高度为1.8 ~ 2.0m,过高不利于夏季修剪等管理作业。
(3)葡萄园所需的脚手架和投资。所需的框架材料量因框架结构而异。斜棚架:每亩60根水泥柱。水泥柱一般为正方形或长方形,边长8 ~ 12 cm。水泥柱长度一般为2 ~ 2.5米。另外还需要30根竹竿,8号或10号铁丝,共需要10车道,约1100米。装裱材料费用在570元左右。连体水平脚手架:每亩用60根10 cm见方的水泥柱。每亩需要直径6.5 mm的铁条24米,8号铁丝180米,铁丝1100,框料费用约480元。单墙栅栏框架:每亩2 ~ 2.5米高的水泥柱66根,8或10铁丝800米。取景费用380 ~ 400元。
挖沟和种植
葡萄是多年生藤本植物,寿命很长。种植后需要较大的地下养分量,才能在固定的位置生长结果多年。而葡萄根系的嫩组织是肉质的,生长点向下向外延伸,遇到阻力就停止运动。为了使葡萄根系在土壤中占有较大的营养面积,达到根深叶茂,需要在种植葡萄前挖种植沟。
(1)北方地区挖种植沟的时间一般在入秋后,冰冻前为好。山地葡萄园种植沟渠要适当的深和宽。一般深度和宽度都是1米,平地可以挖0.8米深的沟。先按行距放线,再按沟宽挖沟,一边放表土,另一边放芯土,然后回填土。回填时,先在沟底填一层20厘米的有机物。如果平原地地下水位高,可以填20厘米的矿渣或垃圾作为反滤层。用一层表土、一层粪肥或粪肥和表土的混合物填充。每公顷需要优质粪肥7500公斤,磷肥250公斤。回填时,应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进行改良。如果土壤发粘,应回填沙土,改善土壤结构,以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当回填土高出地表10 cm时,种植沟灌满水,然后回填土与地表平齐种植苗木。
(2)选择合格的苗木,要求有5根以上直径2 ~ 3毫米的侧根。幼苗完全成熟,木质化,厚度大于5毫米,上面有3个以上完整的芽。这些幼苗应该没有病虫害。若为实生苗嫁接,砧木类型应符合要求,嫁接界面应完全愈合,无裂缝。育苗期: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适合在北京育苗,江南地区适合秋季育苗,一般为11至65438+2月。栽植苗木前,应适当修剪苗木,剪除死桩,剪除过长的根系20 ~ 30厘米。然后用清水浸泡24小时,使其充分吸水。种植苗木时,挖坑,将苗木根部向四周扩散,不要绕根,覆土踩实,使根部与土壤紧密结合。种植深度不宜过深或过浅,过深且地温低,不利于缓苗;太浅的根容易裸露在地面上而干枯。一般嫁接苗应覆土至嫁接界面下部1 cm,原根际应与种植沟面平齐。种植后灌溉一次,渗水后再覆土,防止根系裸露。干旱地区播种苗后,埋在沙壤土中,培土高度距顶部1芽眼2 cm以上,防止芽眼干枯,然后每隔5天浇灌1次,以保证苗木成活。最好用塑料薄膜覆盖,有利于提高地温和保墒,促进根系生长。
(3)当年栽苗的管理技术很重要。芽眼萌发时,应及时抹去嫁接苗,避免新芽生长消耗养分,影响芽眼萌发和新梢生长。当苗高为20 cm时,应根据种植密度进行定枝和疏枝。如果株距大,一般留两个分枝,否则可留1个分枝。抹去多余的枝条,留下强壮的枝条而不留下虚弱的枝条,这样就可以向保留下来的枝条集中供应养分,有利于植物生长。当苗高1米时,主梢和次梢都要去心。第一,离地30厘米以下的次生枝要擦掉。一般在上部二次枝上留1 ~ 2片叶重复取芯,在较粗的二次枝上可留4 ~ 5片叶重复取芯控制。当主尖长度达到1.5m时,再次拾取岩心。北京地区苗木管理较好,9月初一般植株可达2米左右,需要最后一次主梢取芯。反复取芯可促进幼苗的增粗、枝条的木质化和花芽的分化。冬季扦插时,扦插直径大于1cm完全成熟的主蔓,主蔓长度一般为1 ~ 1.2m..当主枝上的次枝厚度为0.5 cm时,可留1 ~ 2芽作为第二年的结果母枝。
(4)早期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是肥水管理。苗高40 ~ 50 cm时,应进行第1次追肥。因为种植的苗木根系很小,用于吸收的营养元素量也少,所以要勤追肥,少追肥,追肥时间每年2-3次,20-30天一次。前期追肥以氮肥为主,后期追肥以磷钾肥为主。追肥后应及时进行灌水、松土和中耕除草。还要注意防虫。
选种和种植
园艺葡萄应选择优良的鲜食品种,如巨峰、藤稔等,颗粒大,抗病性强。一般用1~2年生苗嫁接,须根较粗。
种植时间应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发芽前。种植前根据种植点挖坑,坑大小约为80cm80cm80cm。每个孔施腐熟有机肥10kg,与挖出的表土混合后填入孔底,再填入一些土。葡萄苗根系伸长后,放在洞内的土堆上,然后填上剩余的心土,使苗的根颈露出地面,轻轻稳土,浇上水。
葡萄是喜光的果树,种葡萄的庭院需要良好的风景条件。地势高,不容易积水。种植前确定种植点,株距2m左右。修建排水涵洞,保证雨后不积水。庭院内的葡萄一般采用2m以上的水平棚架,方便活动和管理。道路可建成葡萄走廊,道路上方可建铁丝架面。
肥料和水管理
肥料管理
秋季果实采摘后施基肥,沿原种植穴边缘向外挖4040cm深的穴,分层施有机肥,主要是人畜粪便、粪肥和堆肥。盛果期,每1kg果实应施有机肥2kg以上。追肥主要在两个时期,开花前十多天施腐熟人粪尿等1速效肥。果实膨大期施草木灰或腐熟鸡粪等肥料1次。
水管理
葡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比如从萌芽到开花的几个关键时期;设定到果实着色期后,干燥时要及时浇水。下雨天要及时清沟,排除积水。
郭华管理
为了提高座果率,增大果实大小,提高产量和品质,可以采用人工授粉。把毛茸茸的兔皮钉在木板上做成授粉刷,在清晨没有露水的时候用刷子拉在葡萄花序上帮助授粉。
疏花疏果
对巨峰等品种,疏花序、掐副花序、疏花芽、疏幼果可提高果实品质。疏花在开花前半个月左右完成。掐掉花序末端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稀疏分化差的副花序。在开花前5 ~ 10天进行疏芽,用手轻轻滚压花序,使部分花蕾脱落。幼果疏除应在生理落果后进行,巨峰等果粒大的品种每穗只能留50粒左右。
水果套袋
一般在开花后40天左右,大豆个头较大时进行套袋防治果实病虫害。套袋前7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 1000倍,或80%盛达M-45可湿性粉剂600 ~ 800倍,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 1000倍一次性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选择每天早上10前和下午4点后套袋,防止中午高温灼伤果粒。
塑料修剪
塑料庭院的水平棚架可呈扇形多主藤,树干高度1m以上。在棚架表面,在主干延伸藤上种植多条主藤。
夏季修剪
抹芽,扎芽,去卷须。在生长初期抹去太多无用的嫩芽。新芽长到30厘米左右时,用铁丝系住,以免被风吹落,同时去掉卷须。在开花前5天左右采摘果心,摘除附属梢,以提高座果率。一般在穗上留5片以上的叶子,把顶端的嫩梢摘下来。取芯后,次生枝开始发芽,穗下次生枝全部摘除,取芯前穗上次生枝留两片叶子。在重新取芯之后,出现第二个子尖端,并且随后发出的第二个子尖端或第三个子尖端继续通过相同的方法取芯。主梢顶端的辅助梢可以多留几片叶子。
冬季修剪
冬季修剪应在落叶后、次年2月前进行。2月以后经常出血,不适合修剪。修剪时,应选择主蔓上生长饱满、成熟、无病虫害的枝条作为结果母枝。结果母枝剪2 ~ 4个芽为短枝修剪,剪5 ~ 7个芽为中枝修剪,剪8个以上芽为长枝修剪。巨峰等旺盛品种常以中长枝为主,长、中、短枝结合进行修剪。短粗的树枝可以长,细长的树枝可以短。在主蔓和侧蔓下部留一些短枝作为预备枝,以更新枝条。
害虫防治
第一阶段的
休眠期至芽萌发期。休眠期,清理花园,剪去枯枝、硬果等。,清理落叶焚烧或深埋,减少越冬病源。芽萌发期喷施1倍3Be石硫合剂和0.2% ~ 0.3%硅酮农用助剂,消除越冬病源。
第二阶段
从新梢生长期到开花前。喷施1: 0.5: 200倍波尔多液,主要防治黑痘病和灰霉病对嫩叶、嫩枝和花序的危害。
第三阶段
落花后至果实着色前期。开花后喷施1 ~ 2倍3000倍灭多威溶液,防治葡萄翅蛾幼虫对嫩枝的危害。每隔10 ~ 15天交替喷洒1: 0.5: 200倍波尔多液或1000倍70%甲基托布津溶液。三唑杀真菌剂和甲氧基丙烯酸酯杀真菌剂也可用于预防黑痘病、白腐病和炭疽病。生长前期多阴雨寒冷天气时,叶片发生霜霉病时也可喷洒25%甲霜灵溶液800倍,前期可使用烯酰吗啉防治病害,开花前后可喷洒25%吡虫啉2000倍防治叶蝉。6月中下旬,大豆个头大时,进行套袋,防治果实病虫害。
第四阶段
果实着色期至果实成熟。用人工捕杀来控制蛾幼虫。喷洒1: 1: 200倍波尔多液防治霜霉病、炭疽病、灰霉病、白腐病等。
第五阶段
果实采收期至休眠期。二代蛾幼虫为害时可用3000倍灭多威溶液喷洒。秋季雨天较多时,重点防治霜霉病,喷洒1: 1: 200倍波尔多液。
葡萄栽培新技术
近几年发明的小龙茎技术,又叫藤本果树单侧技术,或称二枝再生技术。一年结果后,亩产可轻松超过10000斤,远超其他技术的2倍。穗大粒大,品质高,色泽漂亮,出菇部位永不上移。一个人可以管理10亩。因其见效快,高产高效,简单易行,省工省钱,得到了迅速推广,现已成为替代技术。
种植方式:
在垄的一侧以0.7米的间距沿行种植。种植方法如下。
(1)防寒区冬季种植在大垄一侧;
(1)嫁接苗斜向北种植,嫁接界面距地面约10 cm。以后在嫁接接口上面就不生根了,方便埋土防寒。种植后浇上水,待表面干燥后,继续埋土堆10 cm以上,待发芽后刮除。
②插条斜向北栽,阴阳线原距地平面以下约10 cm。以后就算地面冻死,地下也能发芽。种好后,浇上水。待地表干燥后,继续掩埋土堆10 cm以上。发芽后,除去土堆。
(3)营养杯中的绿苗要直接种植,但不能埋绿藤,否则会烂苗。种植后浇水。
(2)冬季在不覆土的防寒区种植;
(1)嫁接苗斜向北栽,嫁接接口距地面约25厘米。种好后,浇上水。待表面干燥后,继续埋土至嫁接界面以上10 cm。这样幼苗就种在大垄上,发芽后再露出嫁接接口。
(2)扦插苗斜向北栽,原阴阳线略高于地平面。栽好后浇上水,待地表干燥后,将土埋深25厘米左右,让秧苗栽在大垄上。
(3)营养杯的绿苗要直接种,但不能埋绿藤,否则苗会烂掉,生长季节逐渐埋土,苗也会在大垄上。
本文转载于:baike.sogou.com/kexue/d396521886搜狗科学32411916.htm,此内容由CC-BY-SA 3.0授权,用户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