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棺葬的历史渊源
悬棺葬地的选择必须以山川为依据,船形棺的使用反映出悬棺葬起源于江河湖海的水生民族。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掌握的考古资料,福建、江西等东南地区的悬棺葬是我国最早的,是古越族的葬法。《闫涵传·传》:“越国那边的地方...卧于谷与竹之间,惯于水战,方便用船,地深而险。”在古代,越南人民的经济生活是“地少水多,故民文身...这样它们就可以游泳,还可以打滚来戳船。”
上述记载表明,中国古代越人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生活与江河湖海密切相关。人类社会的宗教观念产生后,人们根据鬼魂会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的幻想,把人的现实生活附着在鬼界。所以很多民族的丧葬习俗都有视死如生的特点。基于这样一种宗教观念,古代越人把悬棺葬地选在了山川附近的悬崖峭壁上。人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是死者的鬼魂仍然和原来的社会群体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黑暗中,他依然和亲人生活在以前的地理环境中。
船是中国古代越南人重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福建武夷山的船棺是中国悬棺葬中最早的随葬工具。白岩和观音岩两座保存完好的船葬长约3.5至5米,宽约0.55米,高0.6至0.7米。从形状和大小来看,武夷山棺椁类似于闽北、闽南厦门等地河流沿岸使用的木船、渔船。这种情况说明,船形棺最早很可能是一个实用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