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选择哪些作品来灭吴?越详细越好。

《勾践灭吴》选自《国语?《于越》、《国语》是继《左传》之后的又一部历史散文作品《国语》中的“国”是指周朝和鲁齐晋郑楚吴越七个诸侯国。语言”就是语言。因为这本书是用人物的语言记录来反映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外交活动的,所以叫《国语》。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民族史,也是民族史的第一部分。它所记载的言论史实始于西周(公元前947年)的周穆王,止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53年)的鲁悼公。全书分为《周瑜》、《鲁豫》、《齐豫》、《于今》、《郑瑜》、《楚瑜》、《武玉》、《于越》八个部分,共21卷。其中,《周瑜》三卷,《鲁豫》二卷,《齐豫》一卷,《于今》九卷,《郑瑜》一卷,《楚瑜》二卷,《武玉》一卷,《于越》二卷。

虽然司马迁说“左丘是瞎子,但他丢掉了官话”,但官话的作者一直没有确定。一般的看法是,《国语》这本书有一个过程,先有左丘明的阅读,再有其他人的传世,最后有其他国家历史的改编和打磨。时代大约是战国初年。

后人曾称《国语》、《左传》,春秋时称《左传》,春秋时称《国语传》。其实《左传》重在笔记,《国语》重在文字。就文学价值而言,《国语》不如《左传》。(请参考教材第62页。)

但总的来说,《国语》开创的国史对后世影响很大。战国时期的战国政策,司马迁的《史记·世家》,陈寿的《三国志》,都与《国语》一脉相承。

《勾践灭吴》描写了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的矛盾斗争,以及勾践灭吴的故事。

春秋末期,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与中国摩擦频繁。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打越国,伤重而死。临死前,他告诉儿子福查要报仇。夫差苦练三年,公元前494年打败岳。越王勾践大败退守会稽山时,仅剩五千人。这篇文章讲述了勾践退守会稽山,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终于报了一箭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