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有什么特产?姜堰有什么特产?

很难说。先列举一些吧。酥饼,琴湖水产(琴湖八仙,鱼丸鱼饼,大闸蟹),姜多猪头,大龙羊肉汤,还有各种糖果(桃酥,芝麻饼,口香糖糖,花生糖,芝麻糖等。).以丝瓜、香菇、银杏、螃蟹、甲鱼、河虾、河豚、淡水鲳鱼为主要产品的特色农副产品,形成了规模化养殖的基本概况。姜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横跨长江三角洲和何丽霞平原。东临江、淮河,多水汇聚,湍急回旋,又称三水、罗塘。北宋年间,盐商江、江友父子率大批民众集资,筑堰抗洪,家园久治,功业长存,故名江淹。东与海安县、东台市接壤,西与泰州市海陵、高港二区、江都市接壤,北、南分别与泰兴市、兴化市城区接壤。宁靖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28国道纵贯东西,镇级公路全部联网。新老杨桐运河、中游干流、姜堰河、东西黄河等骨干水道纵横交错;从姜堰开车到南京、上海不超过3个小时。全市国土面积1044平方公里,人口90.7万。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总水面面积约占15%。1994年7月,原泰县撤县设市,改称姜堰市。2003年底,全市共有姜堰镇、溱潼镇、高古镇、姜多镇、大伦镇、米白镇、娄庄镇、深澳镇、余垛镇、兴泰镇、张店镇、大寺镇、徐良镇、陈苏镇、桥头镇、玉溪镇、花港镇、杨刚镇等6个镇。姜堰历史悠久,人文浓郁,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具有特殊政治意义的城市。清代棋圣黄龙士,当代草圣高二适,也是从这片土地走出的骄傲。现代艺术大师梅兰芳就住在姜堰樟木。这里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银杏、建筑、教育之称。是江苏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上海市“菜篮子”工程供应基地,也是全国优质粮食、优质棉花供应基地。这里风景秀丽,溱潼风景区和举世闻名的“中国姜堰”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已发展成为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科技实力百强县(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联合国授予的“世界生态农业500强”、江苏省小康县(市),正在努力建设与时俱进的姜堰,处处散发着现代气息。姜堰自然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早在西汉时期,这里就是朝廷储存皇粮的“仓库”。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国著名的商品粮、银杏、瘦肉型猪和水产品生产基地。特色农副产品,主要有丝瓜、香菇、银杏、螃蟹、甲鱼、河虾、河豚鱼、淡水鲳鱼等,已形成规模养殖。河横村因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突出成绩,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世界500强”称号。全市建成20多个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区,96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省级认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姜堰十年来围绕“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对外形象、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投资100亿元加快城市建设。目前已形成常住人口22万、总面积18平方公里的“七纵七横”城市布局。商业步行街、大型连锁超市、星级酒店、市民广场、滨江绿化、精品住宅小区等一批现代化样板工程融入市民生活。一个“路畅通、城高、居雅、水美、绿葱郁、商旺、民和谐”的绿色生态姜堰,已经屹立在江苏。【编辑此段】自然地理姜堰市地处亚热带北部,降水充沛,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姜堰市位于江淮平原,姜堰市位于苏中平原。南临长江,北依淮河,东临黄海,西临京杭大运河,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姜堰水系发达,东有海水,南有河水,北有淮水。中干河、姜堰河、东西向的生姜黄河等骨干水系纵横交错。姜堰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气候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较短。年平均气温为65438±04.5℃;年平均积温5365.6℃;年平均降水量991.7mm,年平均雨日1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059小时;无霜期为215天。农作物生长期长,日平均温度高于10℃的农作物平均生长期为223天,高于15℃的农作物平均生长期为172天。气候终年温暖,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农业气候条件优越。姜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何丽霞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粘土和琴湖风景区的地热矿泉水。姜堰属于泰州。崇祯《泰州志》载:“龚宇(泰州)淮海为扬州,言北以淮,东以海为扬州之境。周武王封泰伯在吴,他的土地属于吴。元三年(公元前473年),吴越灭,越不能为江淮之地,故归楚……”谁也说不清这个宝库经历了多少人间沧桑。20世纪70年代中期,镇北天目山发现宋汉墓葬,出土北宋政事及铁钱、汉代陶器、铁剑、铜镜、五铢钱币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当地文物工作者对天目山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获得了谷物、豆类、罐头、箭头、网坠、铜片等。在21世纪早期,发现了陶器、铜、石头、骨头、贻贝和牙齿等人工制品,以及鹿、狍子、狗、鱼、龟、贻贝和鸟的遗骸。考古证实,姜堰这块宝地至少在6800年左右就有我们的祖先居住。关于“姜堰”这个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有叫“三水”的,也有叫“罗塘”的。它是什么时候命名的,它的学名是什么,学名是什么?至今仍是姜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记载,姜堰之名最早出现在北宋泰州军境内。《宋史》卷八十八:“台州,上海,海陵郡。在这次团练中,甘德五年(967年)被贬为军人。”“军队”的范围是什么?西有海陵(泰州),东有如皋,北有临泽(高邮),南有孤山(靖江),大概有五六个县。这本地图集标注的地名只有十五六个,姜堰就是其中之一。民国六年(1917)《姜堰地方志》载:“姜堰市姜堰镇,古称三水,江、淮、湖皆聚于此,其水西至湾子口,一东,一北,谓之罗塘。”崇祯《泰州志》载:“姜堰,天目山前,州东四十五里,流水北至西溪运延河,达上河。嘉祐二年(1057),王移至南宋庄侧附近堰,宣和二年(1120),移至运河口附近洛塘港。”相传北宋仁宗至年间,台州富商姜在周至东至天目山附近买地。当时东有海水,南有河水,北有淮水,经常是灾难。蒋和蒋华父子两次出资,两次带领百姓筑堤抗洪,终于把堰(坝)搬到了靠近运河口的罗塘港。上坝和下坝大概就是这个时候形成的。姜堰又名三水、罗塘,并非空穴来风。《宣彤泰州志》载:“罗塘港——州东四十五里,今姜堰河畔。”上世纪80年代,姜堰镇南街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罗塘古镇”四个字。碑立于道光十六年(1836)。不管是三水还是罗塘,最古老的名字是姜堰。“姜堰”水利建设的成功,是我们的祖先与天地艰苦奋斗的结果。当年一建坝,坝址就动了。这么大的工程,蒋家父子出钱,百姓自带工具,自己搭棚子,但基本上都是用劳动来支付。他们努力工作,挥汗如雨。他们不怕夏天的烈日和冬天的严寒。他们就是这样勒紧裤腰带,一车车铲土推泥,终于建成了“姜堰”纪念碑。为了纪念姜和姜华父子,人们一个个把大堤命名为“姜堰”,不忘他们带领人民筑堤堰的功绩。姜堰因此得名。姜堰市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秦朝属东海郡。汉武帝开国大典第六年(公元前117),设海陵郡,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海陵改为武陵,南唐元年(937)升为泰州。民国初年,废州设县,台州由县治。1940 10,泰县抗日民主政权在海安成立。1949年5月,泰县人民政府驻姜堰镇西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级的泰县和泰州市分两次合并,于1962年6月更名为泰县,姜堰镇归县管辖。1994年置县,改名姜堰市。1996属于新设立的地级泰州市。[编辑此段]行政区划姜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横跨长江三角洲和何丽霞平原。东与海安县、东台市接壤,西与泰州市海陵、高港二区、江都市接壤,北、南分别与泰兴市、兴化市城区接壤。区号0523邮编225500姜堰镇人民政府2004年底辖3个街道18个镇。姜多镇面积66.00平方公里,人口52235人。娄庄镇面积68.00平方公里,人口50175。米白镇面积51.00平方公里,人口46693人。俞垛镇面积82.00平方公里,人口50892人。杨刚镇面积34.00平方公里,人口21615。邢台镇面积37.00平方公里,人口25621。大伦镇面积56.00平方公里,人口43966人。花港镇面积72.00平方公里,人口42487人。高古镇面积37.00平方公里,人口29748人。大寺镇面积30.00平方公里,人口30403人。桥头镇面积38.00平方公里,人口25310。张店镇面积89.80平方公里,人口79105。深高镇面积56.00平方公里,人口37395人。溱潼镇面积31.60平方公里,人口30578人。陈苏镇面积58.84平方公里,人口56266人。徐良镇面积59.70平方公里,人口54561。玉溪镇面积78.00平方公里,人口44307人。姜堰镇面积78.31平方公里,人口169105。附件:文件编号泰州市政府泰[2008]114:《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将泰兴市姜堰市部分行政区域划入高港区海陵区代管的通知》(泰[2008]114)泰兴市、姜堰市人民政府、海陵市、高港区人民政府,泰兴市宣堡镇赵王、乔洋、何明、赵倩、关颖、孔桥、蔡庄7个村划归高港区代管,归徐庄街道办事处管辖;泰兴二渔公司归高港区托管,归永安洲镇管辖,领导关系归高港区农委;姜堰市大寺镇划归高港区托管。放姜堰市杨刚镇、陈苏镇(西石羊、东石羊、双安、周代、陈苏、北庄、镇东、徐庄、夏征、夏柒、张家源、百里、双红、大丰店、前斗、庄媛16村及陈苏居委会)。陈苏镇西岔、东岔、唐宁、蒲军、三社、小峰店、杏林7个村划归姜堰市姜堰镇托管。西泰兴市、姜堰市、海陵区、高港区人民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认真做好代管交接工作,确保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实施,确保社会稳定。长江三绝,刀鱼、鲥鱼、回头鱼绝对是长江里的新鲜。其中,旗鱼宴以旗鱼为主要原料精心制作,美食趣味十足。自古以来就有“南有胡成蟹,北有琴湖蟹”之说,又称“南闸北”。溱湖肥蟹,绿眼红毛,厚膏多肉,是上乘之品。姜堰运粮七彩豚“七彩豚”是一种能在空中飞翔,在水中游泳,在陆地上生长繁殖的食用动物,吃素,抗病能力强,高蛋白、低脂肪,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易于繁殖,是人们身体营养所需要的。“凯豚”的血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着喝,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可以帮助治疗胃病,有益健康。姜堰的特点是卫生间多(也就是“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