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桩模具的历史

打桩模具的雏形最早出现在70年代,80年代是上海打桩模具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机会和信息都能赚钱。刚开始是外汇券,后来直接卖外汇,主要是美元。“外汇已经削减了?有外汇下调吗?”当时南京东路华侨商店门口就有很多这样的“模具”。香烟票、自行车票、电视票都是堆码模具的倒卖对象。以后社会上流行什么,都是打桩模具热烈追捧的对象。体育馆里的香港明星演唱会、F1赛车、大剧院经典剧目的门票,经过打桩模具倒扣后,会涨几倍到十倍。“打桩模”有这样的眼光,看到哪张票都会紧张,会有粉丝追。他们会提前收到大量,然后高价放出。他们专门做这一行,从中赚取差价,体现了上海人精明的一面。

每年中秋节前,“打桩模具”都很活跃。每年中秋节收到几十、几百张月饼票的人,担心吃这么多月饼肯定伤脾胃。他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和打桩模具做了交易。每年春节前,代币购物券、商场现金卡都是打桩模具的热衷对象。据从事这一行的人说,一个打桩模具一个中秋就能赚几十万到几十万。其中有几种不同的模具,有的站在街上直接“打桩”,有的专门“打桩”。后者直接与商家或厂商交易,因为他们早已与商家或厂商达成默契,成为这种票流通的必要环节。大概是到了90年代,打桩模具才真正走向成熟,走向专业。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上海的“打桩模具”方兴未艾。“堆模”现象已成为上海特有的经济和社会现象。有人说扰乱经济秩序,却固执地要在社会经济大潮中分一杯羹。他们以上海人的精明生活在法律和非主流社会的边缘,他们知道价值是通过流通体现的,流通会增加价值。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社会经济生活在运行,“堆砌模具”未必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