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土地神信仰

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社会国家,人们非常崇拜土地。千百年来,土地神在我国民间广为崇拜,其影响从未间断。学者们一致认为,对它的信仰源于古代先民的土地崇拜观念。土地爷作为官职最小的神系,应该是最原始、最普遍、分布最广、信仰最广、最具活力的民俗神,对民俗文化体系的形成、演绎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建构和影响。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周朝。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土地神信仰逐渐深入民间,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日益复杂。土地神变成了保一方平安,管另一方的草根神。凡是人们聚居的地方,都有土地神信仰,这已成为民族心中的精神寄托。萍乡作为一个边城,继承了南方民族的土地公共信仰,并在长期的发展中显示出自己的特色。

土地神的进化

土地神信仰的来源。对循环土地神的崇拜首先是建立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统治的不断加强,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发展和影响,抽象的土地神也相应地淡化了,自然崇拜的土地神地位大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人格化的民间神。

土地神是古代农业社会神灵崇拜意识的产物,也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重要思想。其影响广泛,遍布城乡。可以说各地的人都很尊重土地。由于土地广袤无垠,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地理生态条件不同,民间信仰的土地神自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土地神的民间信仰起源于何时,实在不得而知。但从《搜姬神》卷五所记载的姜自称土地神的故事来看,日本学者洼德中认为其土地神信仰大致起源于三世纪上半叶。五世纪前后,土地神信仰逐渐盛行,七世纪后,中国各地都建起了土地庙。十四世纪以后,向土地神祈祷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明初规定土地神不称爵位,只称某地为“地”,民间俗称“地父”。18岁时用清酒祭祀公鸡。

土地神信仰的发展。萍乡的民间信仰和南方其他地区(主要是长江中下游)一样,普遍崇拜土地神。每年春天都会有相关活动。比如2月2日,会有一个土地会议。各族代表都要参加会议,在张乐宰杀动物,洒酒烧香,以祭拜地谷之神,称为“春福”。这些集会大多有固定的场所——土地庙或土地庙。广西凭祥有很多土地庙。萍乡有289个自然乡镇,几乎每个村都有土地庙,所以萍乡大大小小的土地庙至少有300座。一般的土地庙都是泥塑或者石头做的,都是白发老人穿着长袍,戴着黑帽子,就像当地农民的形象,等着一面谋生。据了解,民国时期,设庙之风兴起,一些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村落也采取集资摊派的方式,纷纷新建寺庙。除了固定的祠堂,萍乡还保留着一种比较原始的祭祀方式,就是在野外的田野里,简单地搭建小神像进行祭祀。这种祭祀仪式简单,贡品也不丰富。他们大多带来贡品,为人们烧香,这是一个非常崇拜的仪式。不难看出,民国以来,土地神在萍乡地区非常流行,成为农村基层影响最大、最深的神系。

土地神相信它的社会功能。

土地神的信仰已经深入人心。虽然传统文化经历了很多的破坏,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自己和现实的认识越来越理性。然而,传统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了信仰新的内涵。但土地神信仰的社会功能在于它能与时俱进,不断满足民众的基本心理需求。人们在宗教意识中的功利性格非常突出,只会相信那些对人们日常生活有影响的神。土地是人们的衣食之本,所以掌管一年的荣辱是土地神的基本职责,保护环境、保护人民的职责在以后不断加强。另外,渴望安定的生活是普通人的普遍愿望,有这个立场的土地神自然会被相信。多子多孙也是一般人的心理,土地神也有赐子的功能。对于视死如归的普通人来说是葬礼仪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土地神承担了这个重任。萍乡很多地方,人死后都要去土地神那里吊唁,让土地神送魂。当然,土地神的职责绝不仅限于这些,但从土地神所承担的上述基本社会责任来看,它们都表现出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贴近人们心理需求的特点。既然土地神的工作满足了普通人的基本心理需求,那么世世代代被崇拜也就顺理成章了。娱乐和团结邻里的功能。集体娱乐不仅仅是对个人努力的调整,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村中家庭之间的亲和力,从而巩固了整个村庄的凝聚力,因为人们崇拜的村庄共同体也是聚集当地和宗族力量的一种特殊形式。

对于土地神的信仰,首先吸引人们信仰的是其基本职责能够满足普通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年年丰收、生活安稳、儿孙满堂、救灾祈福等。其次,起到了娱乐、团结邻里、社会教育的功能。

凭祥地处祖国南疆,面向东南亚,背靠中国西南。凭祥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边陲重镇,被誉为祖国的“南大门”。全市总面积650平方公里,辖、上石、友谊、凭祥四个镇,居住着壮、汉、瑶、苗、京族、侗、傣、水、仫佬族、土家族、畲族、布依族、满、毛南族、彝族、回族、黎族等民族。10.土地神在当地的分布非常密集。一个行政村或者居委会几乎都有一个土地神。每个土地神都有不同的人物原型和成仙故事。萍乡地区的土地神和南方人民信仰的土地神一样,职责范围很广,支配着农作物的收成。丰产神支配农作物的收成,这是土地神最基本的职责,也是土地神最初作为自然神的内在表现。以前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严重,举行“社交日”时,只有男性才能参加。萍乡的地主形象都是男性,不像近代的江浙。民间习俗称土地神为土地爷、土地婆,或称土地爷、土地婆。大部分土地领主都是以“穿茧袍戴帽的白发男子”的形象出现,而土地女人则更多的是化妆包子。他们在庙里的座次关系的一个例子是,左边是土地爷,右边是土地婆,左边视为上座。这也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地区封建社会男性的真实生活。如今,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而且大多数是男性,仪式不再局限于男性,只有家里的人才能参加。

该仪式原本是杀猪杀鸡的纪念仪式,但随着岁月的发展,已经简化为买东西祭祀。村长和其他组织挨家挨户收钱和大米,负责地主的生日庆祝。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个月的初一和五月都要去土地庙上香。否则,土地爷会不满意,很难有个好年景。现在只有家里有婚丧嫁娶或者节日的时候,我们才去找土地爷。而且我们也不是逢年过节都回去烧香,除了三月三上坟回来,还要去上坟祭拜,其他节日都特别随意。但依然维持着,土地爷依然是最心爱的神。

据当地人说,在土地庙里,除了通常的土地爷,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各种小神居住的地方。在壮族的民俗中,有这样一句话:腊月二十三送灶神,就是在除夕之岁,把灶神和土地神一起送到土地庙里。所以农历除夕过后,人们不会在灶王爷的香案上烧香,到了元宵节再拿回去。这也说明人们认为神仙也是想要一个团园的美好愿望。这符合其他民族的信仰,认为亲人去世后,灵魂住在土地庙里,由土地爷暂时接管,所以对土地爷更加敬重。

在众多的民间信仰中,土地爷是唯一一个可以容纳大众的,不分地域阻隔,不分民族,不分道法儒教,也不分闽南、客家、外省、山区原住民,土地爷是一个普遍的信仰。它是最古老的,流传最广的。虽然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进步,城市乡村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都在发生变化,但土地爷的信仰依然留在人们心中,表达着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大地母亲的感恩。土地爷永远守护我们的家园(作者曾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