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世界上黄河的十八个海湾
山西和陕西被黄河分开,黄河大致呈南北走向。近东西向流经内蒙古的黄河,因离石断裂在岩石中发育了南北向的裂缝,离石断裂东侧的吕梁山阻断了黄河向东流的道路。再加上金梦北部地势高,南部地势低,在这三个因素的作用下,黄河被迫南拐,成为南北界河。
晋陕峡谷黄河全长725公里,平均河宽500米,南北两端落差607米。向南流动的黄河在风陵渡以南与花岗岩构成的华山相遇,迫使黄河沿着山西中条山和河南小山之间的低地向东流动,成为山西和河南的界河,落差达280米。
民歌经常唱“天下黄河十八湾”。显然指的是大弯。如果说黄河只有十八湾,山西占了两湾。北部的牛佬湾是一个东西走向的大海湾,南部的风陵渡是南北走向的第二个大海湾。
老牛丸
南北向的晋陕峡谷,北至兴县、柳林之间,以临县紫金山为中心,形成向西凸出的半圆,成为二次弧形转弯。是一亿多年前中生代地幔物质溢出造成的。一股巨大的岩浆被推至地壳顶部,使原本平坦的地层形成向上的穹丘。向南流的黄河被隆起的穹顶挡住了,不得不绕着它做一个近乎半圆形的弯。
在这个岩浆体上升的过程中,中生代的砂岩和页岩地层被顶起,早期的岩浆沿着顶板侵入到地层之间的缝隙中,最后渗透到上层,形成晚期的火山岩,形成火山锥。1.822米的海拔让它在河东平坦的黄土丘陵上高高隆起。以它为中心,支流水系呈放射状向四周扩散。
紫金山弧形以南,以石楼、息县为中心,也是一条向西的弧形,受西边离石断裂弧形弯曲的引导。由石楼、永和四十里山-歌山弧形山组成,高出黄土台200米,耸立在黄土丘陵上。
晋豫谷地东西向,以河南渑池为中心,向北向山西垣曲、阳城呈弧形突出。受两条弧形断裂控制,北为太行山,西为中条山,东为太行山,南为晋城弧形。在两个凸出部分的交界处,自然形成一个南北向的凹陷,向北凸出至黄河南岸。
黄河的上述弯道明显是由地壳内力控制的地形造成的。
2.黄河蛇是外力形成的。
“天下黄河九十九湾”,显然指的是黄河的小湾。发展到极致就形成了蛇形曲线,也就是像蛇一样弯曲。在蜿蜒的河段,河流的流向可以变成反向逆流,指向上游。
在晋陕峡谷中,蛇弯最猛烈的是永和县的干坤湾。12km水平距离内,河湾总长40km,曲流系数3.3(总长除以水平长度)。上下游河流之间只剩下一条宽度小于1km的地峡。它们之间的分水岭薄如刀片,河水流动几乎呈圆形(ω形)。这片奇特的地形萌发了一个古老的神话:傅就出生在这里,他凝视着河边黑白相间的半圆(沙滩和沙洲是白色的,河水是深灰色的;冬天,河冰和沙子变白,半岛斜坡上的山丘变成深灰黄色),从而算出太极图形中阴阳双鱼的图案。
永和县干坤湾
如果一个人在河边走,或者一条船在河里走,河水的流向或者船头的方向就简单地360度旋转,一会儿南,一会儿东,一会儿北,一会儿西。为了表示方向,在文字发明之前,伏羲把当地的石磨、磨粉机等作为脱粒、粉碎谷壳的工具抽象成一长(石磨)两短(碾的上下盘)的符号,组合一次表示一南一北;二次组合可以代表东南西北西北四个方向。三种组合可以表示八个方向:正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这就是最初八卦诞生的原因。
在干坤湾的两岸,还流传着伏羲发明绳子的故事,以及用绳网捕鱼的传说。作为回应,这一带有很多带锁子的名字,但在有锁子的村子里,没有带锁子的人家。村名有东所集、四所集、北所院、所住、火所、所托、长所等。也有不少村名带有罗字,如罗岔、铁罗关、土罗等。这些与绳索和陷阱有关的地名大量出现,可能表明该地可能真的是发明绳索的地方。当然,这一带还有牧夫村(延川县)、富溪河村和富溪寨。
这一带有很多新石器时代的遗迹,有的是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商周秦汉的遗迹不断堆积,反映出这一带确实是我们祖先早期生活的地方。如与永和以南蓟县仁祖山来卧寺挂钩,在那里发现了一具距今6200年的女性头骨,轰动一时的“女娲头被发现”。
永和一带叫磨坊青龙、石磨白虎也很神秘。青龙和白虎是古代方位的象征,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八卦的起源表明方位。
我们不需要牵强附会地去解释当地的神话传说和特殊的地名。考古资料证明,这里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居住,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从地理上来说,蛇曲是河流发展到老年时形成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长江在洪湖一带,就像进入了一个迷宫,河流在这里来回盘旋,有的穿过蛇的脖子蜿蜒曲折,切出江心岛。黄河晋陕段属于深峡谷,这是河流年轻时的特点。平面上的老年,剖面上的青年,矛盾的地貌现象复合在一起。已进入老年期的河流,由于近期地壳快速抬升,跟随老年期的蛇强烈向下切割,形成了今天干坤湾的蛇形现象。
在晋陕黄河的北端,也有一个明显的蛇形弯道,就是河曲县以南,这里黄河有24公里长的河道,曲流系数为3,比干坤湾小一点。这里没有童话,却唱着《走西口》。据说《走西口》这首民歌就诞生在河曲县。
河曲河以西、以北,黄河入黄土小盆地处,河道宽阔,水流平缓,是优质的黄河渡口。隔江相望,恰好是内蒙和陕西的交界处。所以河曲县是“鸡鸣闻三省”的节点。山西有句民间谚语,“河曲宝德十年九不收。女挖菜,男西进。”可见,河曲宝德在历史上是一个贫困县,一旦失败,就只有西进一条路了。这里的西出口是河曲河西渡口。一旦过河,就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地方。往西北走几百里,就能进入黄河有害只利一套的河套地区。那里的农田由黄河水灌溉,成为高产农业区。向北可以进入鄂尔多斯牧区,这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受苦的人们可以在那里工作,也可以开荒为生。
山西因黄河拐弯而得名的县还有山西南部的垣曲。顾名思义,元曲既有黄土塬,又有蜿蜒的河道。县内有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流入黄河,中间夹着五个小台地,分布在黄河北岸。这就是高原的由来。黄河在垣曲,曲流系数不大,最厉害的在古城镇,曲流系数只有1.2 ~ 1.5。现在由于河南小浪底水库回水,变成了一个宽2 ~ 3公里的巨大人工湖。南岸的山深入水库,形成一个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