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十大阴谋家
背景:汉初汉高祖刘邦分封刘氏子孙,迅速消灭异姓诸侯。刘邦死后,这些刘诸侯变得大而不倒,严重威胁了中央皇权。韩晶用武力消灭了诸侯,导致了七王之乱。汉武帝即位后,吸取景帝的教训,实行了荐宠法令。
《封爵令》解读:中国的宗法社会制度一直实行长子继承制,即长子继承诸侯的一切,其他的儿子和妃子只能得到一些象征性的奖励。法令实施后,所有诸侯的儿子都获得了封地,原来铁板一块的诸侯国瞬间土崩瓦解,原来的八个诸侯国变成了几百个小国。
很多年以后,汉武帝正式下旨,各诸侯国没有以前强大,无力对抗中央朝廷,只能服从。
第二,误栽桑树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齐襄公的错误政策,齐国的国力大受损害。为了对付来自山东、梁等邻国的威胁,管仲向进言,要求全国人民穿上麻布衣服。
桑植错误解释:绉是一种丝绸制品。当时山东和梁国的人都很会织布。齐国的百姓都穿上了亚麻的衣服后,对亚麻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大量的这种布料从山东、梁等地进口。鲁、梁发现织布有利可图,就放弃农业,大力种桑发展织布业,齐国则大力发展农业,积谷防饥。
几年后,山东、梁国的粮食完全依赖齐国进口。此时,管仲突然宣布齐国人民禁止穿丝料,只好穿丝料,并拒绝与山东、梁国通商。没有了粮食来源,鲁国和梁国的人民饥寒交迫,两国君主无奈,只好要求齐国高价卖粮。当时齐国人民买一石粮食只需要十块钱,而鲁国和梁国的人民却需要几千块钱。
三年后,齐国不费一兵一卒吞并了鲁国和梁国,赚了大钱。
第三,围魏救赵
背景:春秋末期,三族分为晋,成为赵、魏、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魏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54年,魏国打败赵国,从此由盛转衰,最后被秦国所灭。
解说:其实中国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就是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派田忌和孙膑去帮忙。然后孙膑包围了魏国的首都梁,迫使魏军回国救援。
其实魏国救赵的本质是他的最后一招,应该把自己包围在帮手里。首都被围,魏军失败已成定局。继续进攻赵国,哪怕是为赵国打下基础,庞涓这个当时的统帅,也必然会受到魏的怀疑,所以只能回军救援。此时的齐军可以选择有利的地形,埋伏在魏军之中,一场简单的攻城,让魏军统帅庞涓陷入了军政两难的境地,最终兵败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