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战访问大陆

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的国际政治意义

2005年5月3日,国民党主席、台湾省前行政院院长连战和国民党大陆访问团结束了为期八天的南京、北京、Xi、上海访问,返回台湾省。临行前,连战先生在上海浦东机场的告别演说中说,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随着连战先生的声音,台湾海峡两岸掀起了和解的春潮。东亚的地缘政治格局很可能因为这股大潮而翻开新的一页。

台湾省问题:“外力”的存在总是让水越搅越多。

台湾省海峡两岸的划分和分割,是56年前国共内战的结果,也是当时世界冷战格局的产物。在今年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伟大时刻,10月的《开罗宣言》1943 165438和8月的《波茨坦公告》1945作为国际法律文件,已经庄严宣告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政府享有对台湾省主权的神圣地位。美国乔治敦大学法学院院长沃尔曼教授曾专门撰文指出,台湾省作为中国一部分的主权如此明确,根本不需要制定任何专门的国际法文件来确认。

但冷战把台湾省变成了美国遏制所谓“中共扩张”的前哨,也使台湾省问题与美国在东亚的地缘战略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湾浅浅的海水,带来了无数的乡愁。

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结束,中国在台湾省岛内的改革开放和政治民主化本应创造两岸和平统一的历史性机遇。然而,由于李登辉和其他台独势力,两岸关系正悲剧性地日益紧张。1999年9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企图利用大国政治中利益竞争的复杂性和陌生性,“挟洋自重”,竭力走一条背叛祖国、实现台独的分裂路线。

2000年,台湾省政党更迭,带有鲜明台独党纲的民进党上台,各种台独势力更加猖獗。泛绿阵营为了争取选票,达到长期执政的目的,大肆煽动“台湾省意识”对抗和瓦解“中国认同”,疯狂鼓吹和叫嚣台湾省以“撕裂族群”的方式“走自己的路”。2004年3月20日的台湾省大选,将这种人为的“蓝绿对立”和“中国与台湾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尽管陈水扁在2004年5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重申了“四不”,但台独势力长期争取的“共票、制宪、正名”的可能性仍在提高,“去中国化”的行动也在台湾省岛内发展。

面对两岸局势的阴霾,中国大陆于2005年3月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胡锦涛总统提出了“四点主张”,向台湾省当局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反对台独的决心和愿意对话的善意。

两岸局势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一路走来,可谓风雨飘摇,经历了数次危机。究其原因,一是台独势力竭力利用各种国际因素对抗中国大陆的主权要求,坚持走台独冒险道路;第二,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台湾省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大国角逐的隐形“战场”。台湾省当局也频频出招,动用自己的"民主牌"、"民意牌"、"经贸牌",企图达到台独的目的;即使不能实现真正的台独,也要在法律、文化、观念等领域与中国“划清界限”。台独势力背后各种“外部势力”的干扰和影响,一直是两岸关系动荡最深刻的根源之一。

中国政府一再郑重声明,台湾省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然而,国际关系中力量对比的微妙现实和大国政治中利己至上的权力本质,使得台湾省问题在客观上难以完全厘清是“国内”问题还是“国际”问题,使得台湾省问题总是随着东亚政治的变化而起伏不定。

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连战先生这次率团访问大陆,不仅与胡锦涛总书记进行了直接对话,还建立了两岸党对党的沟通协商机制。最重要的是,59年后两党的握手,向国际社会宣示了两岸中国人有决心、有能力自主解决两岸分歧和冲突;建立两岸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新框架,不仅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两岸政治家可以共同创造的美好未来。

随着亲民党主席宋楚瑜5月5日访问大陆,以及目前正在讨论中的台湾省新党主席郁慕明,两岸政治人物直接对话的新现实已经出现。虽然陈水扁的台湾省“政府”短期内不会实质性跟进,从而借助连先生出访的东风,彻底打开两岸当局对话的大门,“青山遮不住,终究要向东流”。

当然,对于连战此行能否带来台湾省岛内政治生态的改变,对民进党政府的触动有多大,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然而,台湾省岛内真正以人民幸福和中国人民创造民族复兴为重的各种政治势力,实际上已经无法逃脱两岸政治对话的大潮。正如连战先生4月29日在北大演讲时提到的,他的出访是顺应“民意趋势”和“历史潮流”的双重结果。连战访问中国大陆取得的广泛成果,是两岸关系从90年代到现在15没有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是开启未来两岸发展新的历史进程的“钥匙”,是几个月前国际社会难以预料的伟大愿景。

对于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而言,连战先生的访问是打破台海僵局、改变两岸关系长期紧张局面的重要时刻。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符合东亚人民的利益,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合作。两岸政治对话进程的启动,将开始扭转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省政治发展不利于中国大陆的消极趋势,为两岸在台湾省问题上的沟通与对话增添前所未有的积极因素。在这一历史时刻,在东亚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台湾省问题罕见地开始呈现出向“中国大陆”倾斜的建设性趋势。这无疑将有助于巩固和发展中国在东亚的战略地位,并使中国政府有更多的主动权与其他国家讨论共同关心的台湾省问题。

与此同时,对于阻碍中国崛起的各种国际势力来说,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已逐渐开始走出台海问题上的困境,建立在广泛的经贸联系、军事信任措施和更深入的社会互动基础上的“密切”联系,无疑会挫伤他们加强与台湾省军事和战略联系的政治意愿,使那些想在台湾省问题上做文章以防范所谓“中国威胁”的势力清醒过来。虽然不是现在,而且很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历史终将证明,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抗导致的“外部势力”干预台湾事务的过程,以及后冷战时代台独势力的自重,将从连战先生的访问开始逐渐进入“衰退期”。

这一次,中国政府抓住历史机遇,与中国国民党开创了两岸政党交流的新选择,沉重打击了台独势力,扩大了岛内维持现状和稳定的主流民意,为防止台海局势失控、逐步消除台海局势长期紧张的地区热点问题提供了最坚实可靠的路径。在以和平、稳定、发展为主题的两岸关系务实发展的历史潮流推动下,台湾省问题的“降温”将给东亚区域合作带来新的活力,也可能逐步推动东亚多边安全合作体系的建立。(朱峰)

中国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