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000字以上)

作为一门科学,心理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它有很长的过去。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思想。哲学和宗教早就在讨论身心的关系,以及人的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古代思想家如荀子、王充都对心有许多论述。

在西方,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中叶,人类的心理特征一直是哲学家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哲学的一部分。这一时期的英国培根、霍布斯、洛克等人,以及18年末的法国百科全书派思想家,都试图纠正中世纪被神学扭曲的心理学思想,并给予科学的解释。

培根的归纳科学方法论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霍布斯提出人类的知识来自外部世界,洛克首先提出了联想的概念,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法国百科学派Lamater在他的著作《人是机器》中简单地把人描述为机器。这些虽有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但都具有进步意义。

19世纪中期,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科学的威信逐渐在人们心中生根。此时,生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孪生科学也接近成熟,心理学开始摆脱哲学的一般性讨论,转向具体问题的研究。这一背景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奠定了基础。

现代心理学成立于1879。这一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被宣布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科学。冯特是哲学家和生理学家。他的心理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感觉和知觉的心理过程,主要采用生理实验技术,所以他把自己的研究称为“生理心理学”,也叫“实验心理学”。

迄今为止,现代心理学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讨论已经反复数次。起初,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或意识的科学,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简单的单元组成的。心理学的任务是把心理活动分解成一些心理要素。比如对一本书的感知,是由长方形、一定大小、绿色封面等感官成分构成的。

这一观点无疑受到了当时化学发展的影响。化学采用了分析方法,化学元素不断被发现。正因为如此,后人把冯特的心理系统称为元素心理学或结构心理学。冯特晚年还进行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先驱。冯特在莱比锡招收了大量来自欧美国家的高级留学生。他们回国后,分别成立了心理学系和心理学实验室,使这门新科学迅速普及。

冯特创立的心理学只繁荣了三四十年就遇到了困难。问题产生于“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的定义。因为要认可这个定义,首先需要认可意识的存在,但这并不是所有心理学界的人都能认同的。美国心理学家沃森首先挑战了冯特的心理学。

华生指出,心理学要成为一门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其他学科平起平坐,就必须有一场彻底的革命,放弃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沃森说,意识是一种主观的东西,没有人看得见摸得着,更不用说放在试管里进行测试了。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永远不可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他认为科学心理学应该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到的事物之上。人和动物的行为是可以客观观察的,所以行为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行为的科学。它想探索是什么让一个有机体发生,在什么环境下产生什么行为。至于心灵内部的过程,我们只能推测,不能确定,所以不必关注。沃森在心理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行为主义运动。

新行为主义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强调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运用行为主义原理进行了最大胆的改造社会的尝试。他写了一部小说《瓦尔登湖II》,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斯金纳把这种社会设计称为“行为工程”,把这样一个社会的实现寄托在中国身上。60年代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社会危机无处不在。人们开始怀疑美国社会制度,向往理想社会,于是这本书不胫而走。

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行为主义在美国影响很大。行为主义一直主导着美国心理学。现在看来,行为主义理论过于简单化和绝对化,不能因为心灵的活动是看不见的,就否定人类思维和意识的存在。同样,在物理学中,原子、分子和电子是肉眼看不到的,但仍然可以用仪器或其他工具进行研究。人的思维等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客观研究。心理学毕竟要研究人类心理的内在过程。而且人的社会活动极其复杂,不是简单的行为工程学可以解释的。

在行为主义兴起的同时,欧洲有两大心理学流派,一个是格式塔学派,一个是精神分析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它反对冯特结构心理学的要素主义,其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克勒。格式塔是德语格式塔的音译,意为整体和完形。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人脑的内部过程,认为人在观察外部事物时,所看到的并不完全是由外界决定的,而是人的头脑中存在着某种“场”的力量将刺激组织成某种完形,从而决定了人所看到的外部事物。当时物理学中流行“场”的理论,而格式塔学派认为人脑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所以物理学的规律也可以应用到人脑的活动中。

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类人猿的智力。克勒观察了猿猴是如何折好几个木箱,爬到箱子顶部去拿挂在屋顶上的香蕉的。类人猿也可以连接棍子来获得被栏杆挡住的食物。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和动物都是通过突然顿悟来解决问题的。

格式塔学派反对冯特学派强调分析,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部部分。这种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观点,有利于心理学未来的发展。科学研究不仅要从分析的角度看问题,整体上的相互关系才是更重要的方面。

精神分析学派来源于精神病学。它给心理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至于在讨论心理学对象时不能忽视。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利用催眠和自由联想,让精神病人回忆往事,以找出病因。他发现患者的童年经历,尤其是孩子和父母的情感关系非常重要。他还发现,做梦往往反映了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矛盾,所以分析病人的梦也是一种治疗。

弗洛伊德认为,一方面,人类内在的生物情欲是最基本的冲动;另一方面,人们的社会习俗、伦理道德又限制了这种原始冲动的发泄,压抑成无意识。意识的内容是理性的、自觉的;无意识的内容往往是违背理性和道德的。当理性与无意识的矛盾激化时,就产生了神经症。为了治愈疾病,有必要对病人的意识不清进行分析。这就是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的功能。认为人的根本心理动机是无意识的冲动。正是这种强大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决定性和基础性的作用。至于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只是一些暴露在表面的孤立的片段。近年来,新精神分析不再强调生物冲动的作用,而是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精神疾病在西方社会的发病率非常高,所以精神分析理论很容易被接受。

在心理学的发展上,苏联心理学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谢奇诺夫把大脑的反射作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后来贝克捷列夫写了一本书《反射》。然后,巴甫洛夫专门研究了条件反射。他的条件反射理论促进了美国行为主义的兴起。巴甫洛夫的理论对苏联心理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其理论基础之一,也直接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和一些东欧国家的心理学。

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开始于清末教育制度改革和新学校的建立。当时师范学校最早开设心理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大多是从日本和西方翻译过来的。1907王国维重译了丹麦作家豪丁的《心理学导论》的英文版。1918陈大器出版了《心理学大纲》,这是我国最早以心理学命名的著作。1917年北京大学成立心理学实验室,1920年南京师范大学成立全国第一个心理学系。

这时候结构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被引入中国,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心理学研究。新中国成立后,1951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并在多所大学和师范院校设立了心理学专业和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