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里的桃源话

桃源方言与北方方言和赣中(吉水、樟树、丰城)赣语关系密切。从宋代到清代,桃源一直是京都通往云贵的官道必经之地,县城人说的语言深受北方方言的影响。明清初赣中人大量迁入桃源,江西吉水、樟树、丰城方言渗入桃源语。桃园方言根据实际语言可分为两类:中心区和渗透区。中心方言是县城的地道方言,覆盖县城的中心区域,包括张江镇及其郊区,以及桥市镇、七河镇、三阳镇、建始镇的一部分。渗透区包括桃园与邻县接壤的一些狭长地带。总之,桃源话是北方话和江西话融合产生的语言,发音和四川话、重庆话、湖北话差不多。容易听得懂,便于社交。有13个民族,主要有汉、回、维吾尔、土家、满、侗、壮、瑶等,生活在“神仙乐园”桃源。其中维吾尔族和回族有3000多人。全县有枫树、青林两个民族乡。伟大的历史学家简伯赞出生在枫树维吾尔族和回族乡。桃源地处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过渡地带,民俗风情各具特色。饮食方面,桃花源地区流行喝“茶”。相传东汉富博将军马援带兵南下桃园时,将士水土不服,瘟疫流行。人们供奉“五味汤”(即把茶叶、生姜、山茱萸、绿豆、盐研磨成汤),服用后即痊愈。砸茶由此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