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意义

科举制度的意义:科举制度完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能的学者有机会在各级政府任职,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扩大了执政基础;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读书人刻苦读书的风气盛行。

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极大地促成了唐诗的繁荣,推动了社会改革,为开创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的新局面创造了条件。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对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项基本制度。它起源于汉代,创立于隋,确立于唐,完成于宋,兴盛于明清,废止于清末。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据史料记载,从杨迪大帝三年(607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废除,历时近1300年。

欧美人对中国发明的人才选拔方式科举进行了改革,使之成为中国这个发明者学习和借鉴的考试模式。在西方,结合当时工业革命、民主、人权的需要,考试内容丰富、科学,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实践技能、心理素质都纳入考试内容。

欧美科举考试除了笔试之外,最重要的是建立口试和面试制度,比中国那种皇帝一人钦点的“宫考”更完善、更科学。即使顺利通过了欧美的“科举”,也不一定和中国的学生(举人)一样,可以马上获得官位和荣耀,戴上红花,骑上大马,还得去实践,去尝试。至少半年后,他们就可以正式上岗当“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