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补天的故事有多古老?
有些史前事件虽然以民间传说或神话的形式存在,但却有事实依据。黑海水下考古勘探发现,圣经中记载的“世纪洪水”是有事实依据的。“大禹治水”虽然没有准确的文字记载,但一般认为这个神话的事实是控制古代洪水。那么比大禹治水还要古老的“女神补天”神话是否有这样的事实依据?近日,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研究员王若柏提出,女神补天神话实际上可能是古代陨石雨中的一场灾难。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记者就此事采访了王若柏研究员。研究发现,白洋淀流域特殊的地貌是全新世中晚期一次巨大的陨石雨撞击留下的。王若柏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在研究白洋淀流域的历史地貌时,发现从任丘、河间到保定、王度,有大量的特殊地貌,向西北方向延伸,到达万县、满城。这种碟形凹陷是怎么形成的?他们利用近百年前出版的直线地形图和航拍照片,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DTM)将现代地形和人工地貌层层剥离,只留下原始的自然景观。通过将该凹陷的复原图与国内外其他形成时代相近的陨石撞击坑进行对比,发现白洋淀地区的碟形凹陷及其群是史前时期巨大陨石雨撞击后遗留在现代冲积平原上的遗迹。基于地质地貌方法对现代陨石撞击的研究,他们推测撞击发生的区域非常广,从山西北部到河北中部,甚至可能延伸到渤海湾附近。它发生在史前的某个时候,最有可能是在4000年到5000年前。推测当时的场景是一颗小彗星进入地球轨道,冲入山西北部上空的大气层,在高空爆炸。在极短的时间内落入山西北部到河北中部的广大地区,形成了大规模的陨石雨。平原地区形成了大量的撞击坑。经过地表流水的侵蚀和先民的改造,一批较大的撞击坑最终形成了白洋淀。其他较小的形成涝洼地,逐渐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居民区。其中一些洼地被地表水侵蚀,但大量的撞击坑仍然存在——“碟形洼地”仍然留在河床之间的高地上。分析女神补天传说的内容,非常类似于一次外星物体的大规模碰撞事件(陨石雨)。王若白告诉记者,最早记载女神补天的是《淮南子》和《明兰荀》。这两部作品中女神补天的神话就是这样讨论的。古有“四极废,九州裂,天不覆,地不顺;火不灭,水不尽。”换句话说,天塌了,火在烧,洪水泛滥,鸟在犯罪,动物横行。就在众人哀嚎,鬼怪四起的时候,一位名叫女娲的女神挺身而出。她“炼五色石补天,破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助冀州,积芦灰止淫水”。从而战胜了这场重大的自然灾害。文中的精彩描述应该是一次大规模陨石雨撞击的全过程。“四极废,九州裂,天不覆,地不盈”是小天体爆炸后形成的大规模陨石雨。“火不灭”是巨大的撞击、爆炸和随后的地面火灾;如果小天体是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陨冰,陨冰融化后会形成大量的地表水,会出现“水不尽”的结果。“杀黑龙助冀州,积芦灰止脏水。天补,四极正,淫荡水固,冀州平,蝗虫死,民生废。”神话是东汉时期根据古代的传说编的,冀州当然应该是古代河北省的地区,也就是说这段描述的是河北平原灾情平息后的景象。补天女神遗迹的地理分布位于王若白研究员提出的撞击带的南部和西部。外星物体的撞击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古气候的影响。王若柏研究员说,第四纪地质学家研究全新世气候变化规律,发现有很多重要的降温事件。距今8500-3000年左右的全新世大暖期是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但也是气候剧烈波动的时期。其中,4000多年前的一次降温事件,被称为“小冰期”,影响很大。这个时候也是中原文明发展最重要的时刻,很多学者都很重视这个问题。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院士等人利用环境演化高分辨率分析方法(时间尺度10-100年)研究全新世古环境等问题,提出4800-4200年前有一次降温事件,事件的结果导致了古文化的变迁。认为兴盛于蒙古、辽宁、河北的红山文化突然衰落,小河岩文化发展陷入低谷,可能与此事件有关。王若柏告诉记者,近年来考古已有明确证据,女娲神和补天女神神话遗迹主要存在于山西和河北。这些遗迹的地理分布正好在他提出的撞击带的南部和西部附近,而这种撞击对应了古气候学家的研究成果——4800年至4200年前的冷却事件,是由陨石雨的撞击引发的。白洋淀地区为什么会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留下古文化空白区,合理的解释是这里发生了巨大的灾难。王若柏告诉记者,他的研究不仅在时间上与古环境专家提出的全新世降温事件一致,也与历史地理学家提出的河北平原古文化空缺区不谋而合。自然环境对早期人类发展的影响极其重要。各种文化区域的界限往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但他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发现,河北平原中部,即白洋淀地区,既不是山脉,也不是沙漠分布,而应该是一个非常适合古人类生存繁衍的湖塘和洼地地区,却留下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古文化的空缺区。考古研究表明,相当于仰韶文化时代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非常稀少,后期龙山文化遗迹几乎是空白。事实上,《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一书早已指出,“无论是在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甚至春秋时期,(河北)平原中部都有一片极其广阔的没有聚落的地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栖祥先生也指出“河北平原是一片贫瘠无人居住的景象”。其实对华夏文明夏商周三代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据历史文献《春秋》、《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形势图所圈定的古文化空缺区域,与上述历史地貌方法所画出的影响区域完全重合。这显然不是偶然的。这一地区主要是白洋淀流域及其向西北和东南延伸的地区。说明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比周边地区要晚得多,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巨大灾害导致地理环境恶化。更有可能是祖先的心理创伤,以及由此引发的禁忌。这次灾难是一次陨石雨撞击事件。巨大的冲击灾难来临后,大量人口死亡并迁出,打断了当地蓬勃发展的古文化。灾难过后几年,一种新的古文化逐渐形成。这场灾难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传说,诞生了一个美丽的神话——“补天女神”。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研究员王若柏。主要从事地震地质、地壳形变和地质灾害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