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大事记
淳化三年,唐太宗赵璇命人将历代墨迹藏于内廷,命翰林协助王澍辑抄禁区碑石,取名“淳化亭帖”。此帖又称“春华秘阁法帖”或简称“亭帖”,是一种收集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因刻于春华年间(992年),故名《春华亭帖》。刻在枣板上,每卷印文末有19个大字:“淳化三年十一月六日,仁辰年,圣旨奉上。”用诚信堂纸和李婷硅墨显影,分十册拓印。拓片给了王公大臣,但很快就不送了,所以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仁宗年间(1041—1048),皇宫发生火灾,春华阁帖原版被烧毁,尤其是祖籍拓片。春华亭帖祖刻历经千年劫难,流传至今实属罕见。作为“原刻”流传下来的拓片,多为后人临摹或伪造。《春华亭帖》共十卷,载书法家103人,帖420篇。第一卷是历代帝王的书法,从汉唐帝王共19册,计50帖;第二至第四卷是历代名臣的书法,包括从张寒直到唐璐简直的67位书法家,计114帖;第五卷为古法帖,包括仓颉至唐15人,佚名法帖6篇,23帖:第六至第八卷为王羲之书,第三卷170帖;第九至第十卷是王献之的书,第二卷是六十三篇。十卷中的字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此帖有“法帖始祖”之誉,对后世影响深远。淳化四年,黎桓被封为北宋交趾郡王。
淳化四年,寇准劝大夫离青州。寇准,字钟平,化州人,官至丞相,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青州任职一年,被调回朝廷参政。寇准出任青州知府不久又被调回的原因,在古书《士林禹岩》中有解释:寇准任蜀密副使时,逢宴宾客,常张灯结彩,盛况空前,尤其喜爱“折枝舞”。每场舞,都要24个人才能尽兴,有人叫他“浙之典”。为此,朝廷免去他的枢密副使,去青州当知府。但宋太宗还是喜欢他,经常四处打听:“不知道寇准在青州过得开心吗?”有人推测唐太宗是想重新启用寇准,说:“陛下,不能忘了寇准,可是寇准还整天在青州喝酒。不知道他想不想你!”寇准为人直爽,宋太宗很欣赏他。虽有人诋毁,但被召至北京,重用为相。
淳化四年——二月,青神县市民王小波、李顺发动农民起义,提出“均富”纲领。
淳化五年——十二月,北宋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