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侧改革来临,如何抓住历史性机遇?用简单的英语说清楚

本来以为很少有人会对供给侧和需求侧这样宏大的命题感兴趣,但是最后一个关于供给侧的问答在短时间内获得了300多万的点击量,讨论非常热烈。把难懂的概念解释清楚,用白话说清楚,也很欢迎。

上一篇文章写了两天,就这么巧,顶层会议出了重磅内容,这次把需求侧改革放在了第一位。

回顾2015,供给侧改革这个战略命题刚提出的时候,大家都有点迷茫,这个问题今天的人也不一定清楚。但在供给侧改革涉及的领域,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6到2017,钢铁煤炭股,2019的高科技股,还有一批白马股,涨的那么高,大家都怀疑人生。机智的人可以避开断头刀,登上黄金台阶。

那么这一次,我们不能落后,跟着战略指挥棒走,好好看看需求侧改革。

上一次我们谈到供给侧,我们提到了需求侧。供给侧管生产,需求侧管消费,所有花钱的领域都可以纳入需求侧,话就这么简单。

但从一个老百姓的角度来看,需求侧改革更是绕不过脖子。你的供给侧有很多问题需要改革,纠正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方法都可以说清楚。总之,你不能再造没人要的东西,或者说,你必须创造全世界都在争抢的东西。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去库存、去杠杆和创新是什么...这些要么是国家的事,要么是企业的事,普通人帮不了多少。我花钱消费是需求方。好东西出来,我就买单。现在我们需要需求侧改革。我们应该改变什么?自我改造?

不太明白,是吧?那我们就把需求侧的内涵说清楚一点。上一篇文章明确了中国经济发展中三驾马车投资、对外贸易和(国内)消费与供给侧的关系。但是供需就像好朋友牵着手。需求的落实也要围绕这三匹马。投资是国家和资本花的,出口是国外金融家花的,国内消费是我们花的。

花钱有两个前提,一个是花钱,一个是有钱花,也就是有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所以需求侧改革,不管用什么复杂深刻的专有名词来解释,都是围绕这三马两大前提来展开的,都是为了解决包括我们在内的富爸爸们花钱不开心的所有问题。

好了,如果概念清楚了,那我们继续说为什么要进行需求侧改革。

先说三匹马,1匹马投资。

我之前说过,国家的各种投资,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花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创造一个更容易赚钱和花钱的环境,投资的增长对提高GDP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以后,一直在讲补旧账。道路桥梁、工业系统、医院学校、文化体育设施、水利防灾、国防军事等。,从一盒当时无法制造的火柴到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规模达Top1的高铁网,供电网,水利设施...;从建国初期平均寿命只有40岁到现在的70岁;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国家的60%...诸如此类。这几年大家都有机会出国,从最初的赞叹到现在,直接的观感比数据更靠谱。

这些巨大的变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大量投资堆积起来的,是勤劳的中国人一砖一瓦做出来的。但近年来,各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下滑。也就是说钱开始慢慢花了,可以理解。旧账几乎已经按照国外发达国家的方式补上了,连家都走了越来越多的街。这时候我是应该新开一个账号,还是继续用老账号的格式复制?

比如你们乡镇公路已经通到了每个村。高铁、高速公路有必要连到每个村吗?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60%以上,也就是说城市所有的必要设施都落后发达国家水平10%以上。如果还在努力建设新城区,我们是不是等着变成鬼城?当我们谈到供给侧时,我们谈到了空间填充的概念。现在我们正处于传统投资放缓、饱和的阶段。

就像你买衣服是为了个人消费,最早是兄弟轮流穿一件衣服;在即将到来的新年里,你可以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新衣服。以后买衣服就不用小心翼翼了;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一个衣柜穿哪件好。过了某个临界点,投资和消费的效率就会急剧下降。个人买多了,就大事了。大规模投资会误入歧途,增加各级债务没有有效回报,伤筋动骨。过去的教训太多了。所以这几年重复投资、盲目投资特别凶,还不如放慢发展速度。这说明之前的投资方向已经不可行了,再走下去就是无限循环。

在这方面,供给方和需求方实际上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第二匹马是外贸。

以前我们都知道一句话,想富就少养孩子,多养猪。嗯,这句话可能不对。如果你想变得富有,你应该先修路。

近年来,沿着一带一路,以及非洲、东南亚、南美等欠发达地区,大力输出基础设施产能,建桥、铺路、筑坝、铺网,各种楼堂馆所,已经覆盖了埃及新首都的建设。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浪费水?从我们自身的发展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提升基础设施是促进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全球无敌的工业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取决于全球消费需求。激烈竞争之下,存量如此之大。也是提高自己挣钱和消费能力的国潮模式,是全球性的需求侧改革。

第三匹马是国内消费需求,这是我们要讲的重点。

因为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从个人角度更容易理解。这匹马,我们从上面提到的需求的两个前提来拉,就是需求意愿和需求能力。

我们现在愿意花钱吗?终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国家也提出要大力加强国内消费。在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出的“双循环”战略,着眼于国内消费需求,鼓励好评,甚至哄骗你消费,但真正的消费趋势是什么?

看这个直观的图,毫无疑问会一步步往下走,消费品增速的下滑幅度已经超过了这几年GDP增速的下滑幅度。这也清楚地告诉我们,商品的总需求已经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自然代表着我们花钱的意愿和数量在萎缩。

但是为什么我们感觉国内的消费环境还是很热?那是因为你平时去菜场、超市、商场购物的场景,远没有你双112时大屏幕上跳跃的数字那么震撼深刻。也就是说,大量实体店的消费转移到了电商平台、网络名人直播、朋友圈带货等渠道。看起来很热闹,但是数据不会造假,总量真的越来越差。为什么?

1.我们的日常消费领域已经饱和。家里从几十年前的贫穷和贫困,已经逐渐步入小康,有房有车,房子里的地方都被占满了。普通人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反复花很多钱。此外,教育、医疗、文化艺术、金融等服务性消费在这张图中没有涉及,居民整体消费支出的展示也不完整。

个人认为,这些年要批量消费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房子车子没那么好换,家电一应俱全还不错,衣食住行等日常开销基本能保持不变。现在除了年轻人,谁还会把双11双12当节日?

2.花钱还不够,医疗,教育,养老。虽然目前可能不是问题,但是在那里不存一笔钱晚上能睡得着吗?中国居民的人均储蓄率仍然很高,但银行里的钱很容易害怕花掉,除非老老少少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妥善安排。

3.就是高房价。为了一套房掏空六个钱包是常事,中国人的平均负债率已经达到70%。小两口贷款买房养孩子,仔细算算剩下的日子。放开消费,暂时寄希望于。

如果说以上都是老生常谈,透露了一些自己心里没地方花、不敢花、没钱花的苦水,那么这次会议在强调需求侧改革的同时,又提出了另一个重大话题。

也就是互联网对我们的消费需求环境有什么影响?

在这次会议上,我讲了一句很刺耳的话,“加强反垄断,资本无序扩张”,然后回忆了之前的一系列事件,比如“马已经服了”,对大平台的管理指导。方向非常明显。原本还风头正劲的平台爸爸们是怎么突然成为攻击目标的?

我们如何在互联网上消费?比如你搜索一个非主流产品脱毛膏,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只要你打开电脑或者手机的屏幕,不管平台的大小颜色,各种脱毛剂产品都会被逼到你身上,就好像一只大猩猩坐在你的电脑前。这是目前的大数据画像和算法推荐。今年的疫情让我们很大一部分的父母,爷爷奶奶,养成了网购和收集信息的习惯,一旦经历了就停不下来了。

中国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支付网络。网购真的很方便,足不出户送货上门。同时也让你觉得货比一万,经济实惠。剁手的习惯根深蒂固,很难改掉。

但不知不觉中,一些极其可怕的问题也出现了:

1.大量线下门店消亡。尤其是最近几天,最激烈的社区购物平台取代了卖菜的话题。在线电子商务对大量小企业、商贩和商店的冲击无疑是致命的。这些其实都是低收入群体。

2.只要平台愿意推荐,(更多时候,高流量推荐是背后有钱买的),一个网店,一个节日的销售额,可以超过几百个小店的摊位。打破地域限制的消费力,快速收敛于一点,是极其可怕的。毫无疑问,这背后有商业格局的重塑。终点是什么?真的要去所有店铺一起哀悼吗?

3.网络平台的定居者,包括经营户和生产者,日子也不好过。一方面,他们在低价促销,在大量竞争对手中占据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是通过竞价和提成来换取流量和机会。甚至有的厂商面临要么“二选一”(不能同时进入两个平台)要么走人的选择。

4.财富正在高速向互联网群体聚集。一方面通过收集庞大人口的消费红利,另一方面互联网厂商的上市市值可以在一夜之间超过银行、石化、航空等国家战略产业几十年积累的总市值。

5.利用手中容易获得的巨额资金去暴力收购各种细分行业,扼杀了实体经济,扼杀了创新和竞争的环境。资金不是配合国家进攻高端,而是利用垄断优势把小商小贩全部干掉。

6.利用多年积累的日益精密庞大的客户数据库,进行各种花式牟利,侵害消费者的各种权益。

除此之外,还可以继续下去,但归结为两点:垄断和贫富差距已经形成。

过去我们说垄断,或者技术垄断,比如高通做了微软的芯片和windows。我的产品可以决定一个公司甚至一个行业的生死。一种是市场垄断,比如俄罗斯天然气,资源丰富,每年冬天都能让欧洲国家提前开始瑟瑟发抖。在世界范围内,垄断企业,即使是自己国家的垄断企业,一般也不会手软,高额罚款、强制分拆都是常用手段。因为大家都知道垄断是一个国家产业发展的致命威胁。

像我们这种平台垄断的现象是绝无仅有的。一般的垄断,至少有一个具体的产品,电商是一个平台。即使有点技术,也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开发的应用平台。就像一个商店,卖的是别人的货,全国人民都买,但只能两头暴利,还能左右双方的巨大权益。本来希望电商平台打通中间流通环节,让消费者受益。这次来了一个网上业主,更尴尬了。

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我们的社会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但今天,来自顶层从战略层面的风险预警和警示,已经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另一方面,在中国居民消费逐年减少的背景下,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增长迅速。今年是逆势增长,占全球40%以上,贫富差距明显拉大。在不提高整体消费能力的情况下,依靠少数人的财富狂欢来提振国家的需求侧是不可能的,这必然是需求侧改革的一个考虑。

所以需求侧改革面临的问题是旧货没人买,钱不敢花,卖货渠道还存在问题。

供给侧改革如何实施?需求侧改革方法论的问题比较难回答,因为供给侧搞了五年了,卓有成效,只需要从实际中提炼。需求侧改革刚刚凸显,除了高层调整的几个重点,其他具体步骤还没有出台。但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去解决问题,就是为了自保而捉弄牛。

我们先学习一下会议精神。

这段话里的每一个字都不是多余的,但是你把它放在一起看就看不懂了,是吗?我来提炼为三句话(没用),抓住重点,解决问题,找准方向。投资和外贸的大趋势太宏观了,就让这两匹马跟着跑吧。让我们把重点放在个人消费领域。

说重点。既然是需求侧改革的重点,那我们先来看看老百姓有哪些大的需求。

1.豪斯:这是第一个大头,没人反驳吧?文件将房产列为专项,也可见重视程度。很多人没看到“住房不是投机”这几个字,看到“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就开始欢呼,说夜壶又要提出来了。

作为房地产从业者,无论从政策、金融环境、住房需求、资产传承等角度来看,房地产野蛮生长,成为资金蓄水池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那么如何才能促进住房消费的健康发展呢?“不要炒房”,字字千钧!住房消费本来包括两个主要渠道,一个是买房,一个是租房,这两个渠道都可以满足对住房的需求。

现在房价处于一种奇怪的状态。一二线城市和地域中心城市抵挡不住高涨的盖头和激情,三四线城市和后面的城市不可避免的大幅下跌。大城市的人口和资源都在涌入,短期内很难改变。但是,房地产绑架经济的局面不能不改变。

怎么改?鲧用堵治水,大禹用疏治水。结果一个死了,一个活了。你要用同样的方法对待房地产!通过限价、限贷、限售来控制房价,就是堵。大部分堵的人都会半夜围着售楼部摇号,摇号中奖客观上促进了人们对房价飙升的心理预期。

怎么稀疏?方法是:政府主导的住房租赁市场+租售同权。为什么说这个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A.这房子是用来居住的。买还是租,要看性价比。现在的房子除了居住功能,还绑定了资产、落户、教育、医疗、发展机会等诸多附加价值。不然人家辛辛苦苦买那个钢筋混凝土外壳?

蛋壳租房已经证明,租房市场被无利可图的资本主导是一场灾难,所以只能搞类似新加坡的公租房。如果租的房子能拥有和买的房子一样的权利,为什么要牺牲这么多年的生活质量?现在长三角、珠三角都在想办法打通社保。这是否意味着为以后的同权创造条件?

B.房地产市场持续烧钱的另一个根本原因是地价。如何把一次性的卖地收入变成长期的财政收入?买房的房产税,空房税,租房的房租能平衡吗?

试想,当租售权和政府大量的公租房批量入市,住房得到解决,然后炒房的大锅全部付完。能否实现住房消费健康发展的目标,使住房消费比重降低,解放人们的钱袋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不是我说的。你问谁了?自己去百度

2.那辆车。汽车也是我们消费的大头。中国连续10年汽车销量世界第一,汽车保有量也是2.5亿辆世界第一。当然,人均和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然而,它也面临着老问题。从2017开始,销量逐年下滑,想买车的人基本都买了。此外,由于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原因,很多城市也开始采取限购、限牌等调控措施。

地产大头不能再拼命开发了。相对于汽车来说,它还是一个消耗品,相关的产业链有明显的带动作用,这样这个领域的潜在需求会再次爆发。怎么修?另一条赛道,也是弯道超车,方向是新能源车。

特斯拉作为世界新能源汽车老大,给了上海土地和钱。作为交换,他说:100%国产化率,除了品牌是美国的,车上所有零件都是中国的。这也是传统车企的教训。不拿市场换技术,那就拿真金白银换产业链。

很多人担心这个庞然大物会毁掉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回头看看高铁、家电、手机,一旦锁定完整产业链,中国企业就不好惹了。

中国新能源汽车全面换代大概是2030年。按照规划,届时销量占比40%,有条件的自动驾驶车辆达到70%,汽车能耗领先全球。新能源汽车将在全球占据优势,即上亿辆的销量将带动钢铁、橡胶、玻璃、电子产品等基础产品,以及电池、新能源转换装置、充电系统、物联网下无人驾驶系统等高科技标准的普及应用,将打开巨大的需求端。

就资本市场而言,一些占据头部规模和技术优势的车企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都陷入了至少10年的酒池肉林。

3.家用电器。通过家电下乡,传统家电在市场上已经趋于饱和,进入存量更新需求阶段。要突破需求瓶颈,就要打造基于5G和物联网的智能家电。

智能家电不是普通的带显示屏的家电。你拍手,光会这么低级。不注重产品功能,而是注重大数据和智能平台。没事的话可以搜一下国外的科幻电影。也许我们会先做他们想的。

4.农村体制。乡村振兴是接下来快速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我们刚刚实现了全部脱贫,也是快速提高农村人口收入,显著缩小城乡差距,释放消费潜力的战略布局。

中国有7亿多人口在后弦县的农村和城镇。拼多多是如何异军突起,迅速追到几个平台老板的?就是打农村包围城市的战役。农产品快速进口到城市,消费品低价进入农村。一个萝卜两头切,晒干。相对于其他宝贝来说,定位还是挺正确的。

5.丰富消费者对文化服务的需求。仓里满懂礼仪,充满了温情和文化。美国全球大丰收,足够一个大厂辛辛苦苦干一年。实际上这方面的需求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还处于快速爆发式增长的阶段。

看到这里很多人觉得我在偷换概念。房子、汽车、家电、农产品不都是产品吗?不还是供给侧的概念吗?其实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不是过去单一产品的升级,而是全新的消费生态。简单来说,就是形成了上述的消费生态。你有选择吗?不怕落伍吗?实际上开启了千万人的消费潜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消费升级的本质。为什么我不提任何酒,食物和医疗?

类似的生态系统,比如5 G、北斗、大数据等。,都是国家设立的底层独立基础平台。亲自去看看新基础设施的七大投资领域。在这些平台上,将会出现无比丰富的各种新的应用场景,这些应用场景将会极大地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状态和消费方向。

供给侧改革不是中国首创,但需求侧改革是。因为这种生态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引导和改变,我们可以非常高效有序的完成,它可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建设。这是我们开新账户的起点。若干年后,不知道谁会喊补旧账。

解决问题。

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两点。

1.增加实际收入,减少无效支出。房价的资金占用和民生之忧都是系统工程,这里不用我多说。至于如何增加收入,除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上升,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自己认清形势,加强学习,跟随未来,抓住机遇。

2.第二个关键问题是理顺消费者血管里的各种沉积。文件中有一句话明确说,“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刚刚阿里巴巴、腾讯(看文章)、顺丰收到反垄断罚单,各50万的小额罚款。原因是他们在进行企业收购时没有提前报告。反垄断,制止资金无序扩张,不是闹着玩的。如何实施,就是通过这个案例来论证和实施。

之前列举的互联网平台电商的各种现象,相信后续会通过自查自纠和外力纠正逐步解决,也就是一旦开始就没有回头路了。珍妮留下了。

找准方向。

如果方向错了,你跑得再快,也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强化科技战略支撑,让产业链自主可控”,文件中也写得很清楚。这种芯片和5G之争真的很伤人,其次是肉疼,更难受。

中国强大到这种程度,后续的努力就不再是维护传统的领土主权,而是科技主权和经济主权。

从覆盖新的基础设施,从建立一个全新的生态基石,从重建世界经济地图的最后收费.....要打开新的消费蓝海,进而进攻星辰大海,进攻的技术武器只有一个: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