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中的邓视频

刘邓军队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标志着解放战争的历史性转折。梳理刘邓军队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过程及其具体实施,不仅有利于理解刘邓这一伟大壮举在世界军事史上的战略意义,也有利于弘扬刘邓军队挺进大别山所表现出的勇敢无畏、顽强拼搏、灵活机动、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重温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对于新时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位于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长江重镇武汉之间。北临淮河,南临长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7年6月,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南下远征。

一,

第二,

三六纵队12万人跃出千里,打到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片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为推翻蒋介石反动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梳理这一决策的原因和过程,不仅有助于理解刘邓这一伟大壮举在世界军事史上的战略意义,也有助于增进对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精神实质的理解,更好地发挥这一精神的时代价值。

第一,刘邓军队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背景。

从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和刘邓军队挺进大别山的时机来看,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为主力的战略突击队,以跃进千里无后方的进攻方式挺进大别山,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首先是缓解陕北、山东解放区的军事压力。全面进攻失败后,蒋介石改变战略,向陕北、山东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国民党军重点进攻之初,敌我实力悬殊,我军战略压力巨大,更不利于我军长期在解放区守战。一方面,解放区的生产和人民生活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军队的供应也受到很大影响。相比之下,国民党军队可以有未受破坏的后方维持战争;另一方面,由于敌强我弱的形势,我军战术不便开展。我军善于采取运动战战术,寻找机会集中数倍于敌的优势兵力,集中力量消灭敌人。但此时蒋介石竭力避免单独外出,往往采取兵团作战、鼓式推进,使我军难以找到突破口,难以快速取胜。可见“即使单纯依靠内线取得了一些军事上的胜利,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减轻压力,从根本上扭转战局。必须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突破”[1]。

当时放眼全国战场,从兵力部署来看,蒋介石的主要机动兵力主要部署在山东和陕北,而在中原则以防御为主,形成了两头重、中间轻如哑铃的战略态势。“在豫皖苏一带,只有国民党整编的五十八师两个旅和地方保安队作为守备。蒋介石这样部署军队,便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中间突破”[2]。同时,我军在大别山区虽然只有几支小规模的游击队,但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鄂豫皖苏区的一部分,许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就诞生在这里。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等人在这里建立了中原军区。大别山人民对* * *军感情很深,群众基础是天然的。另一方面,从战略上看,“如果把南京看作是国民党政府的心脏,那么大别山区就像是内脏的肚皮皮,极负责任,却又脆弱不堪。”剥了它的肚皮皮,必然暴露敌人的内脏,它就有危险了,一定会对国民党产生很大的震动,迫使它回援”[1]。这样,从战略上减轻了陕北、山东解放区的军事压力。其次,是争取战略主动权。当刘邓率1.20万大军于1.947年6月30日夜,突破黄河天险,挺进鲁西南。蒋介石自负刘邓的军队南下失利,立即从豫北、豫皖、江苏调遣主力,准备分头进攻刘邓的军队,自己在开封坐镇指挥。中共中央、毛主席当机立断,将计就计,电告刘邓:“山东如欲任意歼灭敌人,粉碎关键进攻,甚至跃入大别山,极为有利。".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刘邓顶住压力,歼灭敌人四个整编师,一举粉碎了国民党的双重进攻战术。随后,刘邓按照既定战略挺进大别山。刘邓军队刚进大别山,蒋介石就以二十三个旅尾随其后,企图趁我军动摇之际夺回这个战略要地。刘邓浓度

一,

三次战役后,二、三纵队主力和六纵队一个旅有意识地将敌机动兵力全部转移到大别山以北地区,保证了我军在大别山以南鄂东、皖西的彻底发展。后来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坚持在大别山作战,一路北渡淮河,迫使蒋介石从大别山分兵。刘邓的军队被分成两部分,内外配合,又一次实现了歼敌。

1.65,438+0,000人,解放20多个县的战斗成果。至此,刘邓的军队真正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扎下了根。在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取得突破的同时,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西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则渡黄河南下,攻打豫西、陕南、鄂北。三军相互配合,使我军在黄河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品”字形战略态势,牵制南线。让中原地区在解放区后方遭到国民党军队的攻击,突然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线,人民解放军获得了战略反攻的主动权。

第二,刘邓军队挺进大别山的决策过程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毛主席从外部进攻的战略计划。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中共中央自愿割让了长江以南八块抗日根据地,确立了“保南发展北”的基本方针。这意味着长江以北的中原解放区成为最接近国民党统治区前线的地区之一。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原解放区最先遭到国民党军队的攻击。中共中央调整战略部署,是为了缓解中原解放区作为国民党重点进攻区的压力和严峻形势。1946年6月22日毛主席签发的《全面崩溃后的太行、鲁豫地区战略计划》电文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刘邓、陈粟大军挺进中原的战略构想:“太行地区以豫东为主要作战方向,